一种促进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52903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9 10:18
一种促进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的方法,播种后45-60天,待羊肚菌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后,可以开始进行大水促进原基形成操作。首次大水将20 cm土壤层浇透,使土壤表面分生孢子消退。促进原基形成的必要条件为维持土壤表层接近饱和的含水量18-25%,保持土壤温度9-13℃,最佳促进原基形成的光照条件为有效光照强度(lx)与光照时间(h)的乘积为2880-3840l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促进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栽培
,涉及一种促进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羊肚菌(Morchella spp.)肉质鲜美脆嫩、营养和药用价值极高,是一种珍贵的食药用菌,深受各国人们喜爱。羊肚菌人工栽培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亩产600斤以上的高产区域频繁出现,但低于100斤甚至绝收的地块也时有发生,因此,羊肚菌栽培风险高已经成为业界的共识。
[0003]羊肚菌出菇产量不稳定直接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羊肚菌原基形成数量较少或者几乎没有,造成出菇产量较低;二是原基形成后,由于管理措施不当的原因,田间管理未能形成最有利于羊肚菌原基生长的温、光、水、气等环境条件,导致原基不能进一步发育成为成熟子实体,造成出菇产量较低。这两方面问题,其中原基形成数量少是羊肚菌产量低更加根本的原因,对绝大多数低产或绝收的农户来说,一旦错过了原基形成的时间节点,绝无挽回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促进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的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促进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清除栽培田的土壤内的杂草和杂物,翻耕疏松土壤,翻耕深度为15-20cm,接着在栽培田的土壤表面均匀的撒上生石灰,进行杀菌处理;晾晒3-7天后再用旋耕机打匀;步骤2:选用菌龄为25-30天的菌种;在播种时,将菌种捏碎,均匀的撒播到土壤表面,每亩播种量为200-350kg,播种完成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2-5cm;步骤3:将麦粒、谷壳和填充材料按干重比例70-85:10-20:5-20装入袋内得到营养袋,然后加水调整含水量为58-63%,并使得每个营养袋的重量为250-300g,灭菌后备用;其中,所述填充材料为木屑颗粒或者玉米芯颗粒;步骤4:待羊肚菌菌丝长到土壤表面时,在土壤表面摆放营养袋,用量为每平方米3-8个,出菇结束或营养袋发生污染后撤出营养袋;步骤5:播种后,沿垄的长度方向均匀铺设喷灌带,喷灌带喷水使栽培厢耕作层的深度的15-20cm的土壤保持湿润;步骤6:播种后45-60天,当土壤温度大于或等于9℃时,开始进行催菇操作,浇水使土壤表面的分生孢子消退;然后维持土壤表层含水量为18-25%,土壤温度为9-13℃;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的乘积为2880-3840lx
·
h;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60-70%;二氧化碳浓度为1000ppm以内;步骤7:待羊肚菌原基出现后,原基进一步发育生长成菇的条件为:光照强度调整为100-200lx,土壤温度为11-18℃,空气温度小于或等于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之
间,二氧化碳浓度保持在1000ppm以内。
[0006]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喷灌带选用直径为2.5cm的5孔的喷灌带。
[0007]优选的技术方案为:灭菌的温度条件为121℃,压力为0.1Mpa,时间为2小时。
[0008]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更加明确了诱导羊肚菌原基发生的具体环境参数,为羊肚菌稳产和增产提供有效地保障,同时为开发羊肚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提供关键参数。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0]实施例1:一种促进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的方法(1)羊肚菌栽培田的选择和预处理首先选择农药和化肥使用较少、土质较疏松的地块,实施羊肚菌栽培。在土壤表明均匀的撒上生石灰,放置半个月,进行杀菌处理;再用旋耕机翻耕疏松土壤,翻耕深度为20cm左右。
[0011](2)羊肚菌播种播种所用的菌种应符合菌丝活力强,菌龄为1个月左右。将菌种捏碎,均匀的撒播到土壤表面,每亩播种量为300kg,播种完成后用旋耕机或开沟机用土壤对菌种进行覆盖,厚度5cm左右。
[0012](3)营养袋的制作营养袋的配方为干重比例50:20:30的麦粒:谷壳:大颗粒木屑(或玉米芯),营养袋含水量为60%左右,每袋为250-300g,高压灭菌121℃,0.1MPa,灭菌2小时,冷却后放入冷库中待用。
[0013](4)营养袋的使用播种后半个月,待羊肚菌菌丝长到土壤表面时,摆放营养袋,用量为每平方米3-6个,保持至出菇结束撤出。
[0014](5)菌丝营养阶段的管理播种后,在每个垄之间安装喷灌带,选用直径2.5cm、5孔的喷灌带,沿棚长方向均匀铺设,根据土壤干湿度程度喷水,使栽培厢耕作层20-30cm的土壤保持湿润即可。土壤湿润是指土壤含水量(土壤含水率)为12-15%。
[0015](6)催菇的管理播种后50天,待羊肚菌形成大量的分子孢子后,可以开始进行重水催菇操作。首次重水将20cm土壤层浇透,使厢面分生孢子消退。催菇的必要条件为维持土壤表层接近饱和的含水量20-25%,保持土壤温度9-12℃,最佳催菇的充分条件为光照强度(lx)与光照时间(h)的乘积为2880-3840lx
·
h之间。根据当地光照强度,调节遮阳网,在外部环境较稳定的时间进行催菇,可以促进羊肚菌大量原基形成。
[0016](7)菇蕾管理待羊肚菌大量原基出现后,在菇蕾刚开始分化时,尽量保持厢面小环境稳定,温光湿气都不能剧烈变化,土壤温度为18℃以内,空气温度要保持在22℃以内,光照强度可调整为
100-400lx,空气湿度保持在70-80%之间,增大棚内新鲜空气量。
[0017]实施例2:一种促进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的方法一种促进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清除栽培田的土壤内的杂草和杂物,翻耕疏松土壤,翻耕深度为15-20cm,接着在栽培田的土壤表面均匀的撒上生石灰,进行杀菌处理;晾晒7天后再用旋耕机打匀;步骤2:选用菌龄为30天的菌种;在播种时,将菌种捏碎,均匀的撒播到土壤表面,每亩播种量为350kg,播种完成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5cm;步骤3:将麦粒、谷壳和填充材料按干重比例85: 20: 20装入袋内得到营养袋,然后加水调整含水量为63%,并使得每个营养袋的重量为300g,灭菌后备用;其中,所述填充材料为玉米芯颗粒;步骤4:待羊肚菌菌丝长到土壤表面时,在土壤表面摆放营养袋,用量为每平方米8个,出菇结束或营养袋发生污染后撤出营养袋;步骤5:播种后,沿垄的长度方向均匀铺设喷灌带,喷灌带喷水使栽培厢耕作层的深度的20cm的土壤保持湿润;步骤6:播种后60天,当土壤温度大于或等于9℃时,开始进行催菇操作,浇水使土壤表面的分生孢子消退;然后维持土壤表层含水量为25%,土壤温度为13℃;光照强度与光照时间的乘积为3840lx
·
h;空气中的相对湿度为70%;二氧化碳浓度为1000ppm以内;步骤7:待羊肚菌原基出现后,原基进一步发育生长成菇的条件为:光照强度调整为200lx,土壤温度为18℃,空气温度小于或等于2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促进羊肚菌原基大量形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清除栽培田的土壤内的杂草和杂物,翻耕疏松土壤,翻耕深度为15-20cm,接着在栽培田的土壤表面均匀的撒上生石灰,进行杀菌处理;晾晒3-7天后再用旋耕机打匀;步骤2:选用菌龄为25-30天的菌种;在播种时,将菌种捏碎,均匀的撒播到土壤表面,每亩播种量为200-350kg,播种完成后进行覆土,覆土厚度为2-5cm;步骤3:将麦粒、谷壳和填充材料按干重比例70-85:10-20:5-20装入袋内得到营养袋,然后加水调整含水量为58-63%,并使得每个营养袋的重量为250-300g,灭菌后备用;其中,所述填充材料为木屑颗粒或者玉米芯颗粒;步骤4:待羊肚菌菌丝长到土壤表面时,在土壤表面摆放营养袋,用量为每平方米3-8个,出菇结束或营养袋发生污染后撤出营养袋;步骤5:播种后,沿垄的长度方向均匀铺设喷灌带,喷灌带喷水使栽培厢耕作层的深度的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张津京冯志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