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执行器滑摩冷却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485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执行器滑摩冷却系统,所述滑摩冷却系统包括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变速器控制单元、转速传感器、冷却油路、前压力板、摩擦片,其中:所述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由电磁阀单独控制;所述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与变速器控制单元相连,变速器控制单元执行PID控制和反馈补偿控制策略;所述摩擦片的内侧通过花键与行星架花键配合;所述摩擦片与压力板及行星架前端的前压力板配合,前压力板及压力板通过花键与壳体配合实现制动;所述冷却油路由冷却油管与壳体铸造油路组成;所述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通过冷却油管与壳体铸造油路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平稳起步、满足坡路低速蠕行等严苛工况,同时可满足怠速蠕行充电功能。行充电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执行器滑摩冷却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乘用车
,涉及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执行器滑摩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推进工作,满足国家日益严格的油耗排放法规要求,混合动力汽车因其具有低排放等优点,成为竞相研发的新型车辆。混合动力传动系统按电机布置位置,行业内分为P0、P1、P2、P3、P4等结构。混合动力主要通过电机的协调工作可以使发动机运行在高效率区,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针对市场现有P2架构混合动力产品普遍存在的低速蠕行工况、发动机起步热平衡难题,如何解决起步、蠕行、蠕行充电等严苛工况的工作需求,是相关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市场中P2架构混合动力传动结构普遍存在的在低速蠕行工况、发动机起步等工况下抖动冲击、执行器热平衡等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执行器滑摩冷却系统。该系统解决了因P2架构结构导致的发动机与传动机构刚性连接所带来的振动及冲击问题,解决了采用档位执行器代替起步离合器所面临的起步、蠕行等严苛工况,滑摩执行机构摩擦片无法达到热平衡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混合动力传动装置,以满足起步、蠕行、充电等严苛工况工作需求。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执行器滑摩冷却系统,包括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变速器控制单元(TCU)、转速传感器、冷却油路、前压力板、摩擦片,其中:
[0006]所述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由电磁阀单独控制;
[0007]所述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与变速器控制单元相连,变速器控制单元执行PID控制和反馈补偿控制策略;
[0008]所述摩擦片的内侧通过花键与行星架花键配合;
[0009]所述行星架配合的多片摩擦片与多片压力板及前端的前压力板配合,前压力板及压力板通过花键与壳体配合实现制动;
[0010]所述冷却油路由冷却油管与壳体铸造油路组成,壳体铸造油路包括顶端油路和/或摩擦片运转油腔侧面的侧向油路;
[0011]所述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通过冷却油管与壳体铸造油路相连。
[00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0013]1、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市场现有P2架构混合动力传动机构普遍存在的低速蠕行工况、发动机起步热平衡难题,解决起步、蠕行、蠕行充电等严苛工况的工作需求,是相关领域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0014]2、本专利技术可实现平稳起步、满足坡路低速蠕行等严苛工况,同时可满足怠速蠕行
充电功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滑摩挡位执行器润滑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壳体油路分布的示意图;
[0017]图中:1

摩擦片,2

冷却油路,3

前压力板,4

转速传感器,5

行星架,2
‑1‑
顶端油路,2
‑2‑
侧向油路1,2
‑3‑
侧向油路,2
‑4‑
侧向油路3,2
‑5‑
侧向油路4。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中。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执行器滑摩冷却系统,如图1

2所示,所述系统由电磁阀单独控制的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变速器控制单元(TCU)、电子泵、机械泵、检测摩擦片1转速的转速传感器4、冷却油路2、前压力板3、摩擦片1,其中:所述冷却油路2由冷却油管和壳体铸造油路(顶端油路2

1,侧向油路2

2,侧向油路2

3,侧向油路2

4,侧向油路2

5)组成;所述转速传感器4和电磁阀与变速器控制单元相连,变速器控制单元执行PID控制和反馈补偿控制策略;所述挡位执行器使用的摩擦片1内侧通过花键与行星架5花键配合,摩擦片1与行星架5转速相同;所述行星架配合的多片摩擦片1与多片压力板及前端的前压力板3配合,前压力板3及压力板通过花键与壳体配合实现制动,通过转速传感器4检测行星架5实时转速进而监测摩擦片1滑摩转速差,将滑摩转速差信息反馈至变速器控制单元,变速器控制单元根据PID控制和反馈补偿控制策略控制电磁阀,SLU电磁阀单独控制液压系统独立的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实现调节不同冷却流量,流经冷却油管,分别经壳体不同位置铸造的壳体铸造油路油孔,调节摩擦片1处的冷却流量,以满足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滑摩起步、蠕行充电等工况的工作需求。
[0020]本专利技术中,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为采用电磁阀单独控制的独立油路,电磁阀可采用低功耗的常高SLU电磁阀,根据转速传感器4反馈的滑差转速、执行器活塞压力信息等滑摩工况信息,根据PID控制和反馈补偿控制策略,通过低功耗常高SLU电磁阀,调节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的冷却流量,实现在非滑摩工况降低摩擦片1处的流量以降低系统拖曳扭矩,提升传动效率,并使更多的整机润滑系统油液流向其他结构进行整机润滑,在滑摩工况,根据工况测试标定MAP,调节润滑流量,使摩擦片1达到热平衡。在不同程度的滑摩工况调节不同冷却流量,最高可达10L/min,已满足摩擦片1冷却需求,实现热平衡。
[0021]本专利技术中,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的流量来源采用机械泵与电子泵相结合方案,启动阶段,特别是纯电模式,因机械泵转速较低,系统流量较低,此时通过电子泵为整机系统提供工作油压及润滑流量。其他工况因机械泵固有流量不满足滑摩冷却润滑需要时,电子泵也可启动辅助机械泵为系统提供冷却润滑流量。电子泵可采用12V低压电子泵等方案。
[0022]本专利技术中,冷却油管采用异形一体式冷却油管,各分管间采用钎焊工艺连接,并在壳体内部铸造及机加多处油孔,导通冷却润滑油,为摩擦片1提供冷却润滑,辅助其实现热平衡。
[0023]本专利技术中,根据摩擦片1转速监测,通过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单独控制,采用多处冷却油路2为摩擦片1在滑摩工况提供冷却润滑。
[0024]本专利技术中,冷却油路2采用冷却油管与壳体铸造油路配合,根据不同滑摩工况需求,选择顶端油路2

1喷淋,及摩擦片1运转油腔侧面的由异形油管连通壳体油路构成的侧向油路2

2,侧向油路2

3,侧向油路2

4,侧向油路2

5中的一处或几处组合,为摩擦片1提供冷却润滑,以对应不同工况需求选配。
[0025]本专利技术中,前压力板3采用限流自适应结构,与壳体配合花键采用满齿结构,限制冷却流量泄漏,使润滑油有效地作用在摩擦片1处,提升冷却效果。此外,前压力板3靠近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执行器滑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摩冷却系统包括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变速器控制单元、转速传感器、冷却油路、前压力板、摩擦片,其中:所述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由电磁阀单独控制;所述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与变速器控制单元相连,变速器控制单元执行PID控制和反馈补偿控制策略;所述摩擦片的内侧通过花键与行星架花键配合;所述摩擦片与压力板及行星架前端的前压力板配合,前压力板及压力板通过花键与壳体配合实现制动;所述冷却油路由冷却油管与壳体铸造油路组成;所述滑摩冷却润滑液压油路通过冷却油管与壳体铸造油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传动装置执行器滑摩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铸造油路包括顶端油路和/或摩擦片运转油腔侧面的侧向油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静周章遐赵彦辉李晓宇杨林贾海涛冯时于泳宁华静雪孙楚萍张雪峰于泳轩何延宇王浦赵志文韩学勇武嘉文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