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执行单元、车厢升降系统及轨道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443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7: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执行单元、车厢升降系统及轨道车辆,液压执行单元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车厢连接;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设置在车辆底架上;液压缸筒,液压缸筒与第一连接板可转动地连接;活塞杆和活塞,活塞设置在活塞杆上,活塞杆通过活塞与液压腔密封连接,其中,活塞将液压腔分为第一油腔和第二油腔;其中,液压缸筒上设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均位于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并分别与第一油腔连通,液压缸筒内还设有测试进口和测试出口,测试进口和测试出口均位于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并分别与第二油腔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液压执行单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车厢升降系统结构复杂、升降不稳定的问题。升降不稳定的问题。升降不稳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执行单元、车厢升降系统及轨道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液压执行单元、车厢升降系统及轨道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轨道交通的建设中,为了有效利用已有的站台和轨道资源,部分地铁、列车沿用以前的轨道和站台,不同类型车辆共线运行,站台高度不一致,这就可能出现列车车厢地板高度明显高于站台高度的情况,给乘客上下车带来不便。目前国内地铁车厢地板与站台普遍都有约5~10厘米的高度差,而部分火车站甚至出现了车厢地板高度比站台高度高出约半米的高度,乘客上下车困难,降低了乘客乘车的舒适度,特别是对于一些携带大行李的乘客。
[0003]现有的调节地铁车厢高度的升降系统存在结构复杂、使用不稳定、升降速度和响应慢,且升降位置不精确等问题,无法适应现在地铁和乘客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执行单元、车厢升降系统及轨道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厢升降系统结构复杂、升降不稳定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液压执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执行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板(21),所述第一连接板(21)与车厢连接;第二连接板(22),所述第二连接板(22)设置在车辆底架上;液压缸筒(23),所述液压缸筒(23)与所述第一连接板(21)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液压缸筒(23)内设有液压腔;活塞杆(24),所述活塞杆(24)与所述第二连接板(22)可转动地连接,其中,所述活塞杆(24)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液压腔内,活塞(25),所述活塞(25)设置在所述活塞杆(24)上,所述活塞杆(24)通过所述活塞(25)与所述液压腔密封连接,其中,所述活塞(25)将所述液压腔分为第一油腔(231)和第二油腔(232);其中,所述液压缸筒(23)上设有第一油口(233)和第二油口(234),所述第一油口(233)和所述第二油口(234)均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一油腔(231)连通,所述液压缸筒(23)内还设有测试进口(235)和测试出口(236),所述测试进口(235)和所述测试出口(236)均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连接板(21)的一端并分别与所述第二油腔(23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执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执行单元还包括:液压缸盖(26),所述液压缸盖(26)与所述液压缸筒(23)可拆卸地连接,以密封所述液压腔,其中,所述液压缸盖(26)上设有活塞孔(264),所述活塞杆(24)穿过所述活塞孔(264)插入到所述液压腔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执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盖(26)的外侧设有第一密封槽(261),所述液压执行单元还包括: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一密封槽(261)内,以使所述液压缸盖(26)与所述液压缸筒(23)密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执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孔(264)内有第二密封槽(262)和防尘槽(265),所述防尘槽(265)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槽(262)远离所述液压缸筒(23)的一侧,所述液压执行单元还包括: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圈设置在所述第二密封槽(262)内,以使所述活塞杆(24)与所述液压缸盖(26)密封连接;防尘圈,所述防尘圈设置在所述防尘槽(265)内,以止挡杂质进入所述液压腔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执行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5)上设有螺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洪勇张国平王旭杨东晓梁海啸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