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73913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属于生物炭制备领域,其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碳源进行热处理,制得生物炭;步骤二:制备硅溶胶,将生物炭浸渍于所述硅溶胶中,取出干燥,制得前驱体;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前驱体先在有机胶中浸渍处理,然后将其取出呈多层间隙放置,并在持续流通的高炉尾气中进行烧蚀,制得中间体;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中间体进行紫外辐射处理,制得高吸附性生物炭。该方法使得生物碳表面附着碳颗粒,使其表面粗糙化,提供了被吸附介质的更多吸附位点,从而实现了高吸附性能。吸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炭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生物炭是生物质材料在缺氧或限氧条件下热解,去除生物质中的油和气后剩下的固体物质。因其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以及离子交换能力强等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能较好地直接吸附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净化废气。但是传统的生物炭的制备方法,容易造成其孔坍塌,导致吸附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0005]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将碳源进行热处理,制得生物炭;
[0007]步骤二:制备硅溶胶,将生物炭浸渍于所述硅溶胶中,取出干燥,制得前驱体;
[0008]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前驱体先在有机胶中浸渍处理,然后将其取出呈多层间隙放置,并在持续流通的高炉尾气中进行烧蚀,制得中间体;
[0009]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中间体进行紫外辐射处理,制得高吸附性生物炭。
[0010]优选地,所述步骤一中,碳源为秸秆、果壳或木材。
[0011]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生物炭的质量与所述硅溶胶的体积比为1:3

10
[0012]优选地,所述步骤二中,在将生物炭浸渍于所述硅溶胶之前需要对所述硅溶胶进行改性处理,具体为在硅溶胶中加入硅烷偶联剂,搅拌,酸碱调节,得到改性硅溶胶。
[0013]优选地,所述酸碱调节的pH值为2

6。
[0014]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有机胶为聚乙烯醇或环氧树脂。
[0015]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按体积占比算,高炉尾气的气体成分为:一氧化碳含量25

36%,二氧化碳含量18

39%,氮气含量42

68%,氧含量0.1

0.4%,其余为杂质气体。
[0016]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在烧蚀过程中往前躯体中加入碳纤维。
[0017]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多层间隙放置具体的间隙为10

30cm。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三中,高炉尾气的体积流量为60

80mL/min。
[0019]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之一:
[0020](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的生物炭制备方法,通过将生物炭在硅溶胶中预处理,硅溶胶的网络结构对生物炭的孔道进行支撑,防止孔道坍塌,具有增强作用;然后将前驱体先在有机胶中浸渍,使其表面涂覆一层胶黏层,然后一方面高炉尾气中的碳颗粒附着在胶黏层上,另一方面将高炉尾气中二氧化碳还原成一氧化碳,成为燃气,助于燃烧,对热源的二次使用,同时在烧蚀过程中,有机胶燃烧挥发进一步提供碳源,同时对多层的生
物炭中间体同时进行附着碳颗粒,使得生物炭表面粗糙化,产生更多地吸附位点。
[0021](2)本专利技术中的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通过进行紫外辐射处理,使得生物炭表面带上含氧官能团,亲水性提高,更利于液滴的附着。
[0022](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通过提前对硅溶胶进行改性,更利于后续有机胶的浸渍,即能够大大提高硅溶胶中二氧化硅与有机树脂之间的相容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具体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局限于下述实施例的范围。
[0024]需要说明的是以下份数按照重量份数算。
[0025]实施例1
[0026]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27]步骤一:将碳源进行热处理,制得生物炭;具体为,将油菜秸秆切碎至1厘米左右,烘干后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10℃,并维持该温度3.5h,得到生物炭;
[0028]步骤二:制备硅溶胶,将生物炭浸渍于所述硅溶胶中,取出干燥,制得前驱体;具体为,将100ml模数为3.2的水玻璃稀释于200ml水中,搅拌30min,搅拌过程中,加入稀硝酸,使混合液的pH值至4.5,得到硅溶胶;将1份生物炭放置于10份硅溶胶进行浸润,在温度为30℃,湿度为65%的条件下养护5天,使混合物充分固化,干燥;用水浸泡洗涤混合物,洗去残余的硝酸和生成硝酸钠,晾干,制得前驱体。
[0029]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前驱体先在聚乙烯醇中浸渍处理1h,然后将其干燥取出呈3层间隙放置,间隙为20cm,并在持续流通的高炉尾气中进行烧蚀,高炉尾气的体积流量为65mL/min。制得中间体;其中,按体积占比算,高炉尾气的气体成分为:一氧化碳含量25%,二氧化碳含量18%,氮气含量42%,氧含量0.1%,其余为杂质气体。
[0030]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中间体进行紫外辐射处理,制得高吸附性生物炭。
[0031]实施例2
[0032]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33]步骤一:将碳源进行热处理,制得生物炭;具体为,将小麦秸秆切碎至1厘米左右,烘干后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530℃,并维持该温度4h,得到生物炭;
[0034]步骤二:制备硅溶胶,将生物炭浸渍于所述硅溶胶中,取出干燥,制得前驱体;具体为,将100ml模数为3.2的水玻璃稀释于200ml水中,搅拌30min,搅拌过程中,加入稀硝酸,使混合液的pH值至4.5,得到硅溶胶;将1.5份生物炭放置于10份硅溶胶进行浸润,在温度为30℃,湿度为65%的条件下养护5天,使混合物充分固化,干燥;用水浸泡洗涤混合物,洗去残余的硝酸和生成硝酸钠,晾干,制得前驱体。
[0035]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前驱体先在聚乙烯醇中浸渍处理1h,然后将其干燥取出呈3层间隙放置,间隙为20cm,并在持续流通的高炉尾气中进行烧蚀,高炉尾气的体积流量为65mL/min。制得中间体;其中,按体积占比算,高炉尾气的气体成分为:一氧化碳含量28%,二氧化碳含量21%,氮气含量46%,氧含量0.15%,其余为杂质气体。
[0036]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中间体进行紫外辐射处理,制得高吸附性生物炭。
[0037]实施例3
[0038]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0039]步骤一:将碳源进行热处理,制得生物炭;具体为,将稻草秸秆切碎至1厘米左右,烘干后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到480℃,并维持该温度4h,得到生物炭;
[0040]步骤二:制备硅溶胶,将生物炭浸渍于所述硅溶胶中,取出干燥,制得前驱体;具体为,将100ml模数为3.2的水玻璃稀释于200ml水中,搅拌30min,搅拌过程中,加入稀硝酸,使混合液的pH值至5.2,得到硅溶胶;将3份生物炭放置于10份硅溶胶进行浸润,在温度为30℃,湿度为65%的条件下养护5天,使混合物充分固化,干燥;用水浸泡洗涤混合物,洗去残余的硝酸和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将碳源进行热处理,制得生物炭;步骤二:制备硅溶胶,将生物炭浸渍于所述硅溶胶中,取出干燥,制得前驱体;步骤三:将步骤二中的前驱体先在有机胶中浸渍处理,然后将其取出呈多层间隙放置,并在持续流通的高炉尾气中进行烧蚀,制得中间体;步骤四:将步骤三中的中间体进行紫外辐射处理,制得高吸附性生物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碳源为秸秆、果壳或木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所述生物炭的质量与所述硅溶胶的体积比为1:3

1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在将生物炭浸渍于所述硅溶胶之前需要对所述硅溶胶进行改性处理,具体为在硅溶胶中加入硅烷偶联剂,搅拌,酸碱调节,得到改性硅溶胶。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吸附性生物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酸碱调节的pH值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科
申请(专利权)人:宜春惠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