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湖泊污染底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49626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水体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湖泊污染底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湖泊水体中被污染的底泥,离心脱水后烘干,冷却后研磨成粉末;将粉末与硝酸钇溶液混合搅拌均匀,静置发酵,然后脱水,洗涤后烘干,再焙烧成生物炭;将生物炭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微生物菌液,搅拌均匀后在静置发酵,然后脱水,洗涤后烘干,冷却后研磨成粉末,得到新型生物炭吸附材料。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硝酸钇对生物炭进行改性,并与微生物菌混合共同发酵,制得一种能用于吸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重金属的新型生物炭吸附材料,不仅能对湖泊中被污染的底泥进行有效的生态化处理,还实现了底泥的资源化应用。还实现了底泥的资源化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湖泊污染底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法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体污染治理
,特别是涉及一种湖泊污染底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 用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我国超过90%的湖泊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机物、氮、磷、非离子氨等指 标,大多达不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湖泊水体的富营养化,会导致水生态系统严重失去平衡, 藻类大量繁殖,水生动植物陆续死亡,严重影响生态安全和居民健康。湖泊污染源主要来自 大气降尘、植物枯枝落叶、废水排放、地表径流等进入水体后沉积到水底,随着时间的推移, 污染物逐渐富集,使底泥受到污染。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湖泊富营养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有机质碎屑、有毒有害难降解物质、重金属等大量在湖泊底泥中沉积,导致底泥污染不断加 剧,沉积在底泥中的污染物在多种不同的作用下,在底泥中发生了复杂的变化,继而向水体 释放污染元素,对水生态系统构成了威胁乃至破坏。因此,亟待研发出一种湖泊污染底泥生 态处理及资源化应用的关键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湖泊污染底泥生态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取湖泊水体中被污染的底泥,离心脱水后烘干,冷却至室温后研磨成粉末;(2)取步骤(1)制得的粉末,加入硝酸钇溶液,搅拌均匀,在厌氧发酵罐中静置发酵,然后脱水,用水洗涤至中性后烘干,焙烧成生物炭;(3)取步骤(2)制得的生物炭,研磨成粉末,再加入微生物菌液,搅拌均匀后在厌氧发酵罐中静置发酵,然后脱水,用水洗涤至中性后烘干,冷却至室温,研磨成粉末,得到新型生物炭吸附材料;所述新型生物炭吸附材料用于吸附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和重金属等污染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步骤(1)制得的粉末与硝酸钇溶液中钇元素的质量比为100:5

10;和/或,步骤(2)中,所述硝酸钇溶液的浓度为5

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和(2)中,烘干温度为80

110℃;步骤(3)中,烘干温度为70

80℃;和/或,步骤(1)、(2)和(3)中,底泥经脱水烘干后含水率低于5%;和/或,步骤(1)和(3)中,研磨后的粉末粒度不大于6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发酵时间为3

6天,发酵温度为50

60℃;和/或,步骤(3)中,发酵时间为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铭宇孙延军卢艺菲刘晖叶自慧伍佳陈晓熹胡雪陈细凤徐若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