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7367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11:45
本申请涉及人脸识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体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的活体识别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活体识别方法包括:在进行活体识别时,加载活体识别模型到前端,在前端从预设的测试动作集合中随机选取出N个目标动作;生成与N个目标动作相关的动作指示信息,以供目标用户根据动作指示信息执行N个目标动作;在目标用户根据动作指示信息执行N个目标动作的过程中,使所述活体识别模型基于目标用户的实时人脸图像完成动作识别,获得活体识别结果。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活体识别方法,在活体识别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前端和后端交互,从而减少了后端的压力和并发量。并发量。并发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体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人脸识别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活体识别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得益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被银行、金融、公安、政府和教育等行业广泛应用,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成熟和社会认同度的提高,人脸识别技术将被应用在更多领域。人脸识别解决的问题可以是多张人脸图像是不是同一个人的,再或这个人是谁,而并不关注当前人脸图像的来源是否造假,因此,在进行人脸识别之前,通常需要进行活体识别,以确保当前人脸图像是来自于真人的,从而防止他人进行身份冒认,形成欺诈。
[0003]现有技术中,在应用程序内使用活体识别技术,可以将活体识别技术的算法模型集成在应用程序内,也即,直接做到前端,不需要和后端交互,也可以在前端录制视频,再与后端交互,而完成活体识别,例如,若想要在支付宝、微信等应用程序,或H5页面,再或其他Web网页内使用活体识别技术,则可以将活体识别技术直接做到前端,当然也可以通过前端录制视频,再发送给后端识别。目前,人脸识别
内,活体识别技术大多都是前端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活体识别方法包括:在进行活体识别时,加载活体识别模型到前端;在前端从预设的测试动作集合中随机选取出N个目标动作,N≥2,且为整数;生成与所述N个目标动作相关的动作指示信息,以供目标用户根据所述动作指示信息执行所述N个目标动作;在所述目标用户根据所述动作指示信息执行所述N个目标动作的过程中,使所述活体识别模型基于所述目标用户的实时人脸图像完成动作识别,获得活体识别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进行活体识别时,加载活体识别模型到前端,包括:在进行活体识别时,从所述服务器加载所述活体识别模型到前端,或从所述电子设备加载所述活体识别模型到前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中包括摄像装置,所述活体识别模块包括人脸识别模块和人脸特征点估计模型,所述在前端从预设的测试动作集合中随机选取出N个目标动作之前,所述活体识别方法还包括:通过所述人脸识别模型检测所述摄像装置对应的图像采集区域内是否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部位,以在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内存在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部位时,将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部位图像,作为测试图像;通过所述人脸特征点估计模型在所述测试图像中估计出目标数量个测试特征点;根据所述目标数量个测试特征点,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符合识别标准,以在判定所述目标用户符合识别标准时,执行所述在前端从预设的测试动作集合中随机选取出N个目标动作的步骤。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量个测试特征点,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符合识别标准,包括:根据所述目标数量个特征点,判断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部位是否正对所述图像采集区域;基于所述目标数量个特征点,判断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部位是否处于暴露状态;若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部位正对所述图像采集区域,且所述目标用户的人脸部位处于暴露状态,则判定所述目标用户符合识别标准。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体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目标数量个测试特征点,判断所述目标用户是否符合识别标准之后,所述活体识别方法还包括:若所述目标用户不符合识别标准,则生成调整指示信息;对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进行播报,以供所述目标用户根据所述调整指示信息进行状态调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体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东吕文勇廖浩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新希望金融信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