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级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27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4: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级压缩机,包括机体、第一压缩模块、第二压缩模块、泄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机体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第一压缩模块设置于机体,第二压缩模块设置于机体且连通于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第一腔室连通于第一压缩模块与第二压缩模块之间,且第二压缩模块连通于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第二压缩模块包括一对涡卷,彼此相向且沿一轴可动地套接在一起,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分别位于涡卷的相对两侧。泄压模块连通于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控制模块驱动泄压模块以通过流体压力差异而控制涡卷压缩或不压缩行经的流体。经的流体。经的流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级压缩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级压缩机。

技术介绍

[0002]在现今生活中,冷冻系统随着使用需求而不断地扩增,其中双级压缩机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多级压缩来提高冷冻系统的制冷循环效率,并进而达到节能系果。一般而言,双级压缩机内部主要装设有二个不同压缩模块,例如螺杆压缩模块与涡卷压缩模块。
[0003]然,冷冻系统在实际使用上并非处于随时需要全负载的状态,且常需视环境温度、制冷剂压缩前后形成的压缩比等条件而有所不同,因此对于双级压缩机而言,其也非需让不同压缩模块处于全时作动的状态。据此,如何让双级压缩机能依据不同工况而提供对应的运转状态,以更进一步地提高其运转效率与适用性,实为相关技术人员所需思考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级压缩机,其能依据使用工况而提供对应的运转状态,以提升双级压缩机的运转效率与适用性。
[0005]本专利技术的双级压缩机,包括机体、第一压缩模块、第二压缩模块、泄压模块以及控制模块。机体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第一压缩模块设置于机体,第二压缩模块设置于机体且连通于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之间,第一腔室连通于第一压缩模块与第二压缩模块之间,且第二压缩模块连通于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第二压缩模块包括一对涡卷,彼此相向且沿一轴可动地套接在一起,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分别位于涡卷的相对两侧。泄压模块连通于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控制模块用以驱动泄压模块、第一压缩模块与第二压缩模块。在第一状态时,控制模块驱动第一压缩模块压缩并传送流体至第一腔室,且控制模块驱动第二压缩模块的涡卷再将流体从第一腔室压缩并传送至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控制模块还驱动泄压模块阻隔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且使泄压模块阻隔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其中第三腔室的流体压力大于第一腔室的流体压力以使涡卷彼此抵接,以压缩行经第二压缩模块的流体。在第二状态时,控制模块驱动泄压模块连通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以使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彼此连通,其中第一腔室的流体压力与第三腔室的流体压力一致而使涡卷彼此局部脱离,以停止压缩行经第二压缩模块的流体。
[000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压缩模块包括第一涡卷与第二涡卷,第一涡卷沿该轴可移动地设置于机体内,第二涡卷沿该轴可转动地耦接于第一涡卷,第三腔室位于第一涡卷的背侧。在第一状态时,传送至第三腔室的流体压力大于位于第一腔室的流体压力,以驱动第一涡卷抵接第二涡卷而压缩行经涡卷的流体。在第二状态时,第三腔室的流体压力与第一腔室的流体压力一致,以驱动第一涡卷局部脱离第二涡卷而不压缩行经涡卷的流体。
[000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双级压缩机还包括马达,连接第一压缩模块与第
二涡卷。马达沿该轴驱动第二涡卷相对于第一涡卷转动,控制模块电性连接马达。
[000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冷凝器连通于上述的机体,膨胀阀连通于冷凝器,且蒸发器连通于该膨胀阀与上述的双级压缩机,双级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与蒸发器共同形成流体循环系统。
[000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模块依据流体循环系统的负载电流而使双级压缩机转换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当负载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电流时,控制模块转换双级压缩机至第二状态。当负载电流小于预设电流时,控制模块转换双级压缩机至第一状态。
[001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模块依据蒸发器的流体压力而使双级压缩机转换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当蒸发器的流体压力大于或等于预设压力时,控制模块转换双级压缩机至第二状态。当蒸发器的流体压力小于预设压力时,控制模块转换双级压缩机至第一状态。
[001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控制模块依据流体循环系统的压缩比而使双级压缩机转换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当压缩比大于或等于预设压缩比时,控制模块转换双级压缩机至第二状态。当压缩比小于预设压缩比时,控制模块转换双级压缩机至第一状态。
[0012]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泄压模块包括缸体、活塞以及电磁阀。缸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其中第一开口经由第一管路连通第三腔室,第二开口经由第二管路连通第一腔室,第三开口连通第二腔室,第四开口连通第一腔室。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缸体内,以连通或阻隔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电磁阀设置于第二管路。在第一状态时,控制模块驱动电磁阀以关闭第二管路,第三腔体的流体经由第一管路与第一开口流入缸体,以抵推活塞阻隔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在第二状态时,控制模块驱动电磁阀以开启第二管路,以使第三腔室、第一管路、缸体、第二管路与第一腔室彼此连通而使流体压力一致,并使活塞连通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而让第一腔室、缸体与第二腔室彼此连通。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缸体具有第一内部空间、第二内部空间与挡部,第一内部空间经由第一开口连接第一管路,第一内部空间经由第二开口连接第二管路,挡部位于第一内部空间与第二内部空间之间。在第一状态时,第三腔室的流体经由第一管路与第一开口而流入第一内部空间,以抵推活塞远离挡部而阻隔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泄压模块还包括弹性件,连接在活塞与缸体之间。在第一状态时,流体抵推活塞以变形弹性件。在第二状态时,弹性件驱动活塞抵接至挡部,以使第三开口与第四开口经由第二内部空间而彼此连通。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在第二状态时,位于第一腔室的流体的大部分经由第四开口、第二内部空间与第三开口传送至第二腔室,位于第一腔室的流体的小部分经由第一压缩模块传送至第二腔室。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压缩模块为螺杆式压缩模块、活塞式压缩模块或离心式压缩模块。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泄压模块包括缸体、活塞、管路以及电磁阀。缸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活塞可移动地设置于缸体内,以连通或阻隔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管路连接第三腔室、第一开口与第一腔室之间。电磁阀设置于管路且电性连接控制模块。在第一状态时,控制模块驱动电磁阀以阻断流体经由管路流向第一腔室,第三腔室的流体经由管路、第一开口流入缸体,以抵推活塞阻隔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在第二状态
时,控制模块驱动电磁阀以连通第三腔室与第一腔室,以使第三腔室、管路与缸体内部的流体压力一致,并使活塞连通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而让第一腔室经由缸体连通该第二腔室。
[0018]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管路具有第一流径与第二流径,第一流径连通第三腔室与第一开口,第二流径连通第三腔室与第一腔室,电磁阀位于第二流径。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双级压缩机还包括弹性件,连接在活塞与缸体之间。在第一状态时,流体抵推活塞以变形弹性件。在第二状态时,弹性件驱动活塞以使第二开口与第三开口经由缸体而彼此连通。
[0020]基于上述,在双级压缩机的路线设置中,泄压模块是连通于机体的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第二压缩模块用以将第一腔室的流体压缩并传送至第二腔室与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级压缩机,包括:机体,具有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第一压缩模块,设置于所述机体;第二压缩模块,设置于所述机体,所述第二压缩模块连通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之间,且所述第二压缩模块连通于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之间,所述第一腔室连通于所述第一压缩模块与所述第二压缩模块之间,所述第二压缩模块包括一对涡卷,所述对涡卷彼此相向且沿轴可动地套接在一起,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分别位于所述对涡卷的相对两侧;泄压模块,连通于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之间;以及控制模块,用以驱动所述泄压模块、所述第一压缩模块与所述第二压缩模块,在第一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第一压缩模块压缩并传送流体至所述第一腔室,且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第二压缩模块的所述对涡卷再将所述流体从所述第一腔室压缩并传送至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其中所述控制模块还驱动所述泄压模块阻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且使所述泄压模块阻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其中所述第三腔室的所述流体压力大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流体压力以使所述对涡卷彼此抵接,以压缩行经所述第二压缩模块的所述流体,在第二状态时,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泄压模块连通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三腔室,以使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二腔室彼此连通,其中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流体压力与所述第三腔室的所述流体压力一致而使所述对涡卷彼此局部脱离,以停止压缩行经所述第二压缩模块的所述流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压缩机,其中所述第二压缩模块包括第一涡卷与第二涡卷,所述第一涡卷沿所述轴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机体内,所述第二涡卷沿所述轴可转动地耦接于所述第一涡卷,所述第三腔室位于所述第一涡卷的背侧,在所述第一状态时,传送至所述第三腔室的所述流体压力大于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流体压力,以驱动所述第一涡卷抵接所述第二涡卷而压缩行经所述对涡卷的所述流体,在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三腔室的所述流体压力与所述第一腔室的所述流体压力一致,以驱动所述第一涡卷局部脱离所述第二涡卷而不压缩行经所述对涡卷的所述流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级压缩机,还包括马达,连接所述第一压缩模块与所述第二涡卷,所述马达沿所述轴驱动所述第二涡卷相对于所述第一涡卷转动,所述控制模块电性连接所述马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级压缩机,其中冷凝器连通于所述机体,膨胀阀连通于所述冷凝器,且蒸发器连通于所述膨胀阀与所述双级压缩机,所述双级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膨胀阀与所述蒸发器共同形成流体循环系统。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级压缩机,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依据所述流体循环系统的负载电流而使所述双级压缩机转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当所述负载电流大于或等于预设电流时,所述控制模块转换所述双级压缩机至所述第二状态,当所述负载电流小于所述预设电流时,所述控制模块转换所述双级压缩机至所述第一状态。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级压缩机,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依据所述蒸发器的流体压力而使所述双级压缩机转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当所述蒸发器的流体压力大于
或等于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模块转换所述双级压缩机至所述第二状态,当所述蒸发器的流体压力小于所述预设压力时,所述控制模块转换所述双级压缩机至所述第一状态。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级压缩机,其中所述控制模块依据所述流体循环系统的压缩比而使所述双级压缩机转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当所述压缩比大于或等于预设压缩比时,所述控制模块转换所述双级压缩机至所述第二状态,当所述压缩比小于预设压缩比时,所述控制模块转换所述双级压缩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忠泓李训安
申请(专利权)人:復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