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泵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59847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0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真空泵冷却装置,所述真空泵冷却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一真空泵,所述第一真空泵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二真空泵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储水罐,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罐连通;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于所述储水罐且与所述储水罐连通;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储水罐连通形成循环管路;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依次与所述第二真空泵和所述储水罐连通形成循环管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旨在提供一种运行稳定、节能降耗且换热效果好的真空泵冷却装置。好的真空泵冷却装置。好的真空泵冷却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真空泵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真空泵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真空泵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真空泵与反应釜或者兑稀釜等容器连接,用于抽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
[0003]但本申请专利技术人在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技术技术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上述技术至少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0004]真空泵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高温容易造成真空泵故障而无法正常运行,通过冷冻机来实现换热降温则存在能耗高且运行不稳定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真空泵冷却装置,旨在提供一种运行稳定、节能降耗且换热效果好的真空泵冷却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真空泵冷却装置,用于冷却真空泵,所述真空泵冷却装置包括:
[0007]进气管;
[0008]第一真空泵,所述第一真空泵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连通;
[0009]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二真空泵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
[0010]储水罐,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罐连通;
[0011]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于所述储水罐且与所述储水罐连通;
[0012]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储水罐连通形成循环管路;和
[0013]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依次与所述第二真空泵和所述储水罐连通形成循环管路。
[001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
[0015]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储水罐;
[0016]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储水罐;
[0017]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外部冷却池;和
[0018]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外部冷却池。
[0019]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
[0020]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储水罐;
[0021]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第二真空泵,且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
[0022]第四进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至外部自来水管;和
[0023]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出水口与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所述第四出水口连通至外部冷却池。
[002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泵冷却装置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设于连通所述储水罐与所述第一进水口的管道上。
[002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储水罐具有:
[0026]第三进气口,所述第三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
[0027]第三出气口,所述第三出气口与所述出气管连通;
[0028]第五进水口,所述第五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
[0029]第五出水口,所述第五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和
[0030]第六出水口,所述第六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
[0031]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进气口和所述第三出气口设于所述储水罐的顶部。
[0032]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进水口临近所述储水罐的顶部设置,所述第五出水口和所述第六出水口临近所述储水罐的底部设置。
[003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真空泵冷却装置还包括变频器,用于改变工作电流,所述变频器与所述第一真空泵电连接。
[003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真空泵为罗茨真空泵,所述第二真空泵为水环真空泵。
[003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
[0036]且/或,所述第二换热器为管壳式换热器。
[0037]本技术技术方案包括进气管、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储水罐、出气管、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依次通过进气管、第一真空泵、第二真空泵、储水罐和出气管排至废气罐进行收集处理,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用于实现储水罐和第二真空泵的换热降温,由于采用了两个换热器分别对储水罐和第二真空泵进行冷却的技术手段,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真空泵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高温容易造成真空泵故障而无法正常运行,通过冷冻机来实现换热降温则存在能耗高且运行不稳定的缺点,进而实现了运行稳定、节能降耗且换热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技术真空泵冷却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本技术真空泵冷却装置的废气流向示意图;
[0041]图3为本技术真空泵冷却装置的换热液体流向示意图;
[0042]附图标号说明:
[0043]真空泵冷却装置100;进气管10;第一真空泵20;第一进气口21;第一出气口22;第二真空泵30;第二进气口31;第二出气口32;储水罐40;第三进气口41;第三出气口42;第五进水口43;第五出水口44;第六出水口45;出气管50;第一换热器60;第一进水口61;第一出
水口62;第二进水口63;第二出水口64;第二换热器70;第三进水口71;第三出气口72;第四进水口73;第四出水口74;水泵80。
[0044]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46]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47]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48]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真空泵冷却装置,用于冷却真空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泵冷却装置包括:进气管;第一真空泵,所述第一真空泵具有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进气管连通;第二真空泵,所述第二真空泵具有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储水罐,所述第二出气口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罐连通;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于所述储水罐且与所述储水罐连通;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储水罐连通形成循环管路;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依次与所述第二真空泵和所述储水罐连通形成循环管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具有:第一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储水罐;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出水口与所述第一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储水罐;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外部冷却池;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外部冷却池。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泵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具有:第三进水口,所述第三进水口通过管道连通至所述储水罐;第三出水口,所述第三出水口与所述第三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至所述第二真空泵,且与所述第二出气口连通;第四进水口,所述第四进水口连通至外部自来水管;和第四出水口,所述第四出水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洪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晨宝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