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包括其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07964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14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包括其的空调系统。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压缩机的壳体内部形成排气腔,壳体内设置有并行气缸、第一变容气缸和第二变容气缸,并行气缸的吸气孔连接有并行吸气分液器,并行气缸的排气孔连接有并行控制组件;第一变容气缸的吸气孔连接有第一吸气分液器,第一变容气缸的排气孔连接有第一控制组件;第二变容气缸的吸气孔连接有第二吸气分液器,第二变容气缸的排气孔连接有第二控制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压缩机的效率以及运行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以及运行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包括其的空调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涉及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包括其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现有三缸压缩机为一缸变容,双级增焓结构,其结构仅在双级增焓结构双缸压缩机的基础上新增一个变容气缸,实现双缸、三缸的功能(无法实现单缸),导致压缩机成本高,且有很严重的振动问题,当低温低频运行时,由于其低负荷性能优势不大,导致APF(中间制冷)不够高,制热性能较差;此外,压缩机及空调系统在运行时,其降温制冷和除湿在一个系统完成,导致第二换热部的换热效率低,致使空调系统无法满足长江流域以北区域的制冷与除湿制热需求,对其能效及售后体验有严重的隐患。
[0003]且由于热泵(制热)压缩机根据排量的大小使用于不同制热电器的需求,例如:1.5p热泵压缩机用于移动空调,5p热泵压缩机用于热水器,10p多联热泵机用于中央空调等等;从而也导致了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的样式多且复杂,对于正确选对合适的热泵机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且常规结构制热效果差,客户体验舒适度不佳,对产品抢占市场不具备任何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及包括其的空调系统,至少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压缩机稳定性、能效低的技术问题,具体地:
[0005]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部形成排气腔,
[0006]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并行气缸、第一变容气缸和第二变容气缸,
[0007]所述并行气缸的吸气孔连接有并行吸气分液器,所述并行气缸的排气孔连接有并行控制组件,用于使所述并行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或与所述并行吸气分液器的进气管连通;
[0008]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吸气孔连接有第一吸气分液器,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排气孔连接有第一控制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或与所述第一吸气分液器连通;
[0009]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吸气孔连接有第二吸气分液器,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排气孔连接有第二控制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或与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连通。
[0010]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并行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并行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的第一电磁阀,和设置在所述并行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并行吸气分液器之间的第二电磁阀;和/或,
[0011]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的
第三电磁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第一吸气分液器之间的第四电磁阀;和/或,
[0012]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的第五电磁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之间的第六电磁阀。
[0013]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并行气缸、第一变容气缸和第二变容气缸的缸体容积各不相同。
[0014]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并行气缸的缸体容积小于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缸体容积,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缸体容积小于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缸体容积。
[001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并行气缸与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缸体容积比为0.1-0.4。
[0016]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变容气缸和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缸体容积比为0.6-1.0。
[0017]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并行气缸与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缸体容积比为0.3-0.9。
[0018]进一步可选地,所述并行气缸与所述第一变容气缸之间设置两个隔板,
[0019]所述第一变容气缸与所述第二变容气缸之间设置两个隔板。
[0020]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第一换热部、闪蒸器和第二换热部以及上述压缩机组件,
[0021]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换热部的第二端与所述闪蒸器的第一端连接,
[0022]所述闪蒸器的第二端与并行吸气分液器的进气管连接,第三端与所述第二换热部的第一端连接,
[0023]所述第二换热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三换热器和第四换热器,所述第三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的进气管连通,所述第四换热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吸气分液器的进气管连接,
[0024]所述第一吸气分液器的进气管与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的进气管连接并设置控制阀。
[0025]进一步可选地,所述第一换热部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的第一端设置有第一换热电磁阀,所述第二换热器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二换热电磁阀。
[0026]本技术通过设置三个独立可变容的气缸,使压缩机可根据输出功率的需求采用不同的运行方式,从而起到提升压缩机机械效率和能效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三缸压缩机运行的稳定性,减小振动,使用户体验更好。
附图说明
[0027]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图1示出一实施例中三缸泵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示出一实施例中空调系统示意图。
[0030]图中:
[0031]1-并行气缸;11-并行吸气分液器;12-并行变容分液器;121-第一电磁阀;122-第二电磁阀;2-第一变容气缸;21-第一吸气分液器;22-第一变容分液器;221-第三电磁阀;222-第四电磁阀;3-第二变容气缸;31-第二吸气分液器;32-第二变容分液器;321-第五电磁阀;322-第六电磁阀;4-四通阀;51-第一换热器;52-第二换热器;511-第一换热电磁阀;521-第二换热电磁阀;6-闪蒸器;61-闪蒸控制阀;71-第三换热器;72-第四换热器;711-第三换热电磁阀;721-第四换热电磁阀;8-第七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但是不排除包含至少一种的情况。
[0034]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部形成排气腔,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并行气缸、第一变容气缸和第二变容气缸,所述并行气缸的吸气孔连接有并行吸气分液器,所述并行气缸的排气孔连接有并行控制组件,用于使所述并行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或与所述并行吸气分液器的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吸气孔连接有第一吸气分液器,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排气孔连接有第一控制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或与所述第一吸气分液器连通;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吸气孔连接有第二吸气分液器,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排气孔连接有第二控制组件,用于使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连通或与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并行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的第一电磁阀,和设置在所述并行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并行吸气分液器之间的第二电磁阀;和/或,所述第一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的第三电磁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一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第一吸气分液器之间的第四电磁阀;和/或,所述第二控制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排气腔之间的第五电磁阀,和设置在所述第二变容气缸的排气孔与所述第二吸气分液器之间的第六电磁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气缸、第一变容气缸和第二变容气缸的缸体容积各不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行气缸的缸体容积小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健霍喜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