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251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4:27
一种热交换器,包括:流体入口,其设置在热交换器的长侧边的一端;流体出口,其设置在热交换器的长侧边的另一端;多个隔板,其配置在热交换器的长侧边、另一长侧边,以及长侧边与另一长侧边之间;多个鳍片,配置在多个隔板之间;以及多个流体汇集结构,其沿着流体的流入方向以及流体的流出方向形成在多个鳍片上以及多个隔板中配置在长侧边与另一长侧边之间的该些隔板。的该些隔板。的该些隔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交换器


[0001]本案有关于一种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0002]现在工业的工艺中,为了将工厂工艺中所排放出的废热重新利用,通常会加装热交换器将热能从废气中取出,并将热能转换至其他需要使用的地方。传统所使用的热交换器主要以铝挤(aluminum extrusion)的方式制造,并由热管、多个鳍片、中央隔板与壳体所组成。热交换器的设计通常是将多个鳍片及中央隔板等距设置,并在壳体的长边面开设冷水口及出水口,以达到解热的效果。
[0003]图1a是传统热交换器的内部流场分析,由此图可以看出,传统热交换器的流速较快的区域集中在靠近冷水口及出水口的区域,再由图1b的传统热交换器的内部温度分析可以知道,在远离冷水口及出水口的区域与靠近冷水口及出水口的区域有明显温差变化,此表示传统交换器的内部流体不均匀,进而会降低次系统内的模块的发电总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案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热交换器包含:流体入口,其设置在热交换器的长侧边的一端;流体出口,其设置在热交换器的长侧边的另一端;多个隔板,其配置在热交换器的长侧边、另一长侧边,以及长侧边与另一长侧边之间;多个鳍片,配置在多个隔板之间;以及多个流体汇集结构,其沿着一流体的一流入方向以及流体的一流出方向形成在多个鳍片上以及多个隔板中配置在长侧边与另一长侧边之间的多个隔板。
[0005]其中,多个鳍片与多个隔板以等距排列设置。
[0006]其中,多个鳍片包含多个结构鳍片以及多个散热鳍片,多个结构鳍片的单一结构鳍片的高度大于多个散热鳍片的单一散热鳍片的高度。
[0007]其中,单一散热鳍片的高度至少高于单一结构鳍片的高度的一半。
[0008]其中,多个结构鳍片的单一结构鳍片的高度与多个隔板的单一隔板的高度相同。
[0009]其中,多个流体汇集结构包括多个前半部流体汇集结构以及多个后半部流体汇集结构,多个前半部流体汇集结构形成于热交换器的长侧边的多个隔板以及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中间的多个隔板之间的多个鳍片,多个后半部流体汇集结构形成于热交换器之间的多个隔板以及配置在热交换器的另一长侧边的多个隔板与配置在热交换器的中间位置的多个隔板间的多个鳍片,多个后半部流体汇集结构中的单一流体汇集结构的孔径大于多个前半部流体汇集结构中的单一流体汇集结构的孔径。
[0010]其中,多个流体汇集结构是圆形或是椭圆形孔洞。
[0011]其中,多个后半部流体汇集结构以偏移扩孔的方式形成。
[0012]其中,多个前半部流体汇集结构中的单一流体汇集结构的孔径相同于流体入口的孔径。
[0013]其中,多个后半部流体汇集结构的孔径大于等于多个前半部流体汇集结构的孔径
的两倍,且小于等于多个前半部流体汇集结构的孔径的三倍。
[0014]因此,本案提供一种可透过简易加工程序制作的热交换器,并且此热交换器能够使内部流场达到均温化(homoeothermic)的效果。
[0015]为让本案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16]图1a是传统热交换器的内部流场分布图。
[0017]图1b是传统热交换器的内部温度分布图。
[0018]图2a是本案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
[0019]图2b是本案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立体图的A-A

剖面图。
[0020]图3a是本案热交换器的B-B

横切面图。
[0021]图3b是本案热交换器的B-B

横切面图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4a是本案另一实施例的热交换器的A-A

剖面图。
[0023]图4b-1及图4b-2分别为散热鳍片高度Y=16mm的流场分布图以及温度场分布图。
[0024]图4c-1及图4c-2分别为散热鳍片高度Y=0mm的流场分布图以及温度场分布图。
[0025]图4d-1及图4d-2分别为散热鳍片高度Y=11mm的流场分布图以及温度场分布图。
[0026]图4e图为散热鳍片高度与解热量的关系图。
[0027]图5a为图3b的上视图。
[0028]图5b-1及图5b-2分别为宽度差为0mm时的热交换器的流场分布图以及温度分布图。
[0029]图5c-1及图5c-2分别为宽度差为19.05mm时的热交换器的流场分布图以及温度分布图。
[0030]图5d-1及图5d-2分别为宽度差为6.35mm时的热交换器流场分布图以及温度分布图。
[0031]图5e为汇集口宽度差与解热量的关系图。
[0032]其中,附图标记:
[0033]1ꢀꢀꢀꢀꢀꢀꢀꢀꢀꢀꢀꢀꢀꢀꢀꢀꢀ
热交换器
[0034]10a
ꢀꢀꢀꢀꢀꢀꢀꢀꢀꢀꢀꢀꢀꢀꢀ
长侧边
[0035]10b
ꢀꢀꢀꢀꢀꢀꢀꢀꢀꢀꢀꢀꢀꢀꢀ
另一长侧边
[0036]10e
ꢀꢀꢀꢀꢀꢀꢀꢀꢀꢀꢀꢀꢀꢀꢀ
上表面
[0037]10f
ꢀꢀꢀꢀꢀꢀꢀꢀꢀꢀꢀꢀꢀꢀꢀ
下表面
[0038]11
ꢀꢀꢀꢀꢀꢀꢀꢀꢀꢀꢀꢀꢀꢀꢀꢀ
流体入口
[0039]12
ꢀꢀꢀꢀꢀꢀꢀꢀꢀꢀꢀꢀꢀꢀꢀꢀ
流体出口
[0040]13
ꢀꢀꢀꢀꢀꢀꢀꢀꢀꢀꢀꢀꢀꢀꢀꢀ
隔板
[0041]14
ꢀꢀꢀꢀꢀꢀꢀꢀꢀꢀꢀꢀꢀꢀꢀꢀ
鳍片
[0042]14a
ꢀꢀꢀꢀꢀꢀꢀꢀꢀꢀꢀꢀꢀꢀꢀ
结构鳍片
[0043]14b
ꢀꢀꢀꢀꢀꢀꢀꢀꢀꢀꢀꢀꢀꢀꢀ
散热鳍片
[0044]15
ꢀꢀꢀꢀꢀꢀꢀꢀꢀꢀꢀꢀꢀꢀꢀꢀ
流体汇集结构
[0045]15a
ꢀꢀꢀꢀꢀꢀꢀꢀꢀꢀꢀꢀꢀꢀꢀ
前半部流体汇集结构
[0046]15b
ꢀꢀꢀꢀꢀꢀꢀꢀꢀꢀꢀꢀꢀꢀꢀ
后半部流体汇集结构
[0047]L1
ꢀꢀꢀꢀꢀꢀꢀꢀꢀꢀꢀꢀꢀꢀꢀ
流体的流入方向
[0048]L2
ꢀꢀꢀꢀꢀꢀꢀꢀꢀꢀꢀꢀꢀꢀꢀ
流体的流出方向
[0049]X1
ꢀꢀꢀꢀꢀꢀꢀꢀꢀꢀꢀꢀꢀꢀꢀ
前半部流体汇集结构的宽度
[0050]X2
ꢀꢀꢀꢀꢀꢀꢀꢀꢀꢀꢀꢀꢀꢀꢀ
后半部流体汇集结构的宽度
[0051]Y
ꢀꢀꢀꢀꢀꢀꢀꢀꢀꢀꢀꢀꢀꢀꢀꢀ
散热鳍片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52]以下借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案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由本文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案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流体入口,设置在该热交换器的一长侧边的一端;一流体出口,设置在该热交换器的该长侧边的另一端;多个隔板,配置在该热交换器的该长侧边、另一长侧边,以及该长侧边与该另一长侧边之间;多个鳍片,配置在该多个隔板之间;以及多个流体汇集结构,其沿着一流体的流入方向以及该流体的流出方向形成在该多个鳍片上以及该多个隔板中配置在该长侧边与该另一长侧边之间的该些隔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该多个鳍片与该多个隔板以等距排列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该些鳍片包含多个结构鳍片以及多个散热鳍片,该多个结构鳍片的单一结构鳍片的高度大于该多个散热鳍片的单一散热鳍片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该单一散热鳍片的高度至少高于该单一结构鳍片的高度的一半。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该多个结构鳍片的单一结构鳍片的高度与该多个隔板的单一隔板的高度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中该多个流体汇集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柏毅徐仲彦林志忠林育立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