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刺复合无纺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2124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3: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刺复合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层、抗拉伸层、竹炭纤维层、活性炭过滤网、抗菌层和氨纶布,所述无纺布基层上表面粘接有抗拉伸层,所述抗拉伸层上表面依次设有竹炭纤维层、活性炭过滤网、抗菌层和氨纶布,且竹炭纤维层、活性炭过滤网、抗菌层和氨纶布热压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无纺布的韧性及颗粒吸附性,提高了无纺布的透气性及舒适性,提升了无纺布的抗菌能力,满足了大多数日程生活生产环境的需要,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推广。适用于大规模推广。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刺复合无纺布


[0001]本技术涉及无纺布
,具体为一种水刺复合无纺布。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不织布,是由定向的或随机的纤维而构成,无纺布湿巾主要用于母婴、成人、老年人日常清洁与护理以及医疗清洁等领域,其需求量在全球市场上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前景十分广阔,然而现有的无纺布功能单一,随着人们对无纺布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其抗菌性、透气性、舒适性等成为了新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水刺复合无纺布,提高了无纺布的韧性及颗粒吸附性,提高了无纺布的透气性及舒适性,提升了无纺布的抗菌能力,满足了大多数日程生活生产环境的需要,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推广,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刺复合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层、抗拉伸层、竹炭纤维层、活性炭过滤网、抗菌层和氨纶布,所述无纺布基层上表面粘接有抗拉伸层,所述抗拉伸层上表面依次设有竹炭纤维层、活性炭过滤网、抗菌层和氨纶布,且竹炭纤维层、活性炭过滤网、抗菌层和氨纶布热压成型,提高了无纺布的韧性及颗粒吸附性,提高了无纺布的透气性及舒适性,提升了无纺布的抗菌能力,满足了大多数日程生活生产环境的需要,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0005]进一步的,所述抗拉伸层为碳纤维编织线,且碳纤维编织线的编织密度在50%

75%之间,提高了无纺布的抗拉伸能力,降低了无纺布撕裂的可能性,提高了无纺布使用的便捷性及实用性。
[0006]进一步的,所述竹炭纤维层厚度不超过0.01mm。
[0007]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过滤网编织而成,且活性炭过滤网的编织密度在30%

40%之间,提高了无纺布的吸附能力,降低了粉尘颗粒的通过性,提高了无纺布的适用广泛性。
[0008]进一步的,所述氨纶布为氨纶透水膜,且氨纶布的厚度不超过0.03mm,提高了无纺布的透水透气性,提高了无纺布的舒适程度。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水刺复合无纺布,具有以下优点:
[0010]1、提高了无纺布的韧性及颗粒吸附性,提高了无纺布的透气性及舒适性,提升了无纺布的抗菌能力,满足了大多数日程生活生产环境的需要,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0011]2、提高了无纺布的抗拉伸能力,降低了无纺布撕裂的可能性,提高了无纺布使用的便捷性及实用性。
[0012]3、提高了无纺布的吸附能力,降低了粉尘颗粒的通过性,提高了无纺布的适用广泛性。
[0013]4、提高了无纺布的透水透气性,提高了无纺布的舒适程度。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1无纺布基层、2抗拉伸层、3竹炭纤维层、4活性炭过滤网、5抗菌层、6氨纶布。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实施例一
[0018]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刺复合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层1、抗拉伸层2、竹炭纤维层3、活性炭过滤网4、抗菌层5和氨纶布6,所述无纺布基层1上表面粘接有抗拉伸层2,所述抗拉伸层2上表面依次设有竹炭纤维层3、活性炭过滤网4、抗菌层5和氨纶布6,且竹炭纤维层3、活性炭过滤网4、抗菌层5和氨纶布6热压成型,提高了无纺布的韧性及颗粒吸附性,提高了无纺布的透气性及舒适性,提升了无纺布的抗菌能力,满足了大多数日程生活生产环境的需要,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推广。
[0019]进一步的,所述抗拉伸层2为碳纤维编织线,且碳纤维编织线的编织密度在50%

75%之间,提高了无纺布的抗拉伸能力,降低了无纺布撕裂的可能性,提高了无纺布使用的便捷性及实用性。
[0020]进一步的,所述竹炭纤维层3厚度不超过0.01mm。
[0021]进一步的,所述活性炭过滤网4编织而成,且活性炭过滤网4的编织密度在30%

40%之间,提高了无纺布的吸附能力,降低了粉尘颗粒的通过性,提高了无纺布的适用广泛性。
[0022]进一步的,所述氨纶布6为氨纶透水膜,且氨纶布6的厚度不超过0.03mm,提高了无纺布的透水透气性,提高了无纺布的舒适程度。
[0023]在使用时:抗拉伸层2为碳纤维编织线,且碳纤维编织线的编织密度在50%

75%之间,提高了无纺布的抗拉伸能力,降低了无纺布撕裂的可能性,提高了无纺布使用的便捷性及实用性,竹炭纤维层3厚度不超过0.01mm,活性炭过滤网4编织而成,且活性炭过滤网4的编织密度在30%

40%之间,提高了无纺布的吸附能力,降低了粉尘颗粒的通过性,提高了无纺布的适用广泛性,氨纶布6为氨纶透水膜,且氨纶布6的厚度不超过0.03mm,提高了无纺布的透水透气性,提高了无纺布的舒适程度,抗菌层5提升了无纺布的抗菌能力,提升了无纺布的适用性。
[00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刺复合无纺布,包括无纺布基层、抗拉伸层、竹炭纤维层、活性炭过滤网、抗菌层和氨纶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布基层上表面粘接有抗拉伸层,所述抗拉伸层上表面依次设有竹炭纤维层、活性炭过滤网、抗菌层和氨纶布,且竹炭纤维层、活性炭过滤网、抗菌层和氨纶布热压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刺复合无纺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拉伸层为碳纤维编织线,且碳纤维编织线的编织密度在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运强付赛业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荣晟无纺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