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1845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样品管和分析仪,连接部连接样品管和适于封闭样品管上端开口的盖体,盖体具有延伸到样品管外侧的延伸部;多个取样单元;承载件设置在限位部件的下侧,承载层叠的取样单元;移动平台为旋转臂提供二维移动及旋转;托盘包括呈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承载单元;托盘在驱动下水平二维移动,适于移动平台上的取样单元处于任一通孔的上侧;第一移动件处于通孔下侧,带动通孔内的样品管上下移动;夹持机构用于夹住和松开上移的样品管;设置在夹持机构的上侧的第二移动件具有适于固定延伸部的固定部;旋转机构驱动第二移动件正向和反向旋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自动化、体积小等优点。体积小等优点。体积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化检测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毒品检测,特别涉及自动化检测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质谱分析中,脉冲直流离子源(PDESI)是常用的离子源,通过给电极施加直流高压产生静电场的方式使待测液体发生脉冲式电喷雾离子化。
[0003]通过调节施加的电压强度,实现脉冲电喷雾频率的控制,PDESI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电喷雾离子源存在的死体积和样品吸附问题,且大大提高了样品的经济性,极大地降低了电喷雾的喷雾流速,延长了电喷雾的喷雾持续时间,充分保障串联质谱的分析要求。但该离子源仍有存在不足,如:
[0004]更换毛细管针困难,毛细管的尖端没有保护,操作不当容易损坏,每次安装PDESI至移动台上固定位置不确定引起检测平行性差,且耗时较长。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作为耗材使用且具有取样功能的PDESI,请参见CN2019210845290,这种方案仍然具有不足,如:
[0006]1.在取样中,需要手持PDESI操作,安全性差;
[0007]2.在后续分析中,PDESI的固定存在较大误差,影响了分析精度;
[0008]3.检测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9]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方案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靠性好、检测效率高、一致性好的自动化检测系统。
[0010]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11]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所述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样品管和分析仪,连接部连接所述样品管和适于封闭样品管上端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具有延伸到样品管外侧的延伸部;所述自动化检测系统还包括:
[0012]限位部件,多个取样单元呈上下层叠地处于限位部件内,被限制水平移动;
[0013]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件的下侧,承载层叠的取样单元,所述承载件上最底层的取样单元的临着移动平台的一侧悬空;所述限位部件的底端和承载件间具有适于所述最底层的取样单元平移通过的缝隙,所述缝隙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取样单元的一倍厚度;
[0014]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为旋转臂提供二维移动,以及正向和反向旋转;
[0015]旋转臂和固定单元,所述旋转臂适于正向旋转到所述最底层的取样单元的悬空部分的下侧,并利用所述固定单元连接所述最底层的取样单元;连接固定单元的取样单元在移动平台驱动下移动到所述质谱分析仪的入口处;
[0016]托盘及其移动机构,所述托盘包括呈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适于容纳样品管的通孔和适于连接部卡入的定位槽;所述托盘在驱动下水平二维移
动,适于移动平台上的取样单元处于任一通孔的上侧;
[0017]第一移动件及其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件处于所述通孔下侧,带动通孔内的样品管上下移动;
[0018]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住和松开上移的样品管;
[0019]第二移动件及其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夹持机构的上侧的第二移动件具有适于固定所述延伸部的固定部;所述第二移动件在驱动下正向移动以固定延伸部和反向移动以松开所述延伸部;
[0020]旋转机构,所述旋转机构驱动所述第二移动件正向和反向旋转。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22]本专利利用了现有取样单元作为耗材使用的特点,针对性地提出了适于层叠放置取样单元的限位部件,承载件和限位部件间缝隙的高度限定,取样单元部分悬空和旋转式固定单元间的连接,再加上自动松开取样单元,实现了自动化更换取样单元,以及利用移动平台、移动机构、夹持机构和移动件实现了自动化取样,以及利用移动平台和分析仪实现了自动化分析。基于此,达到了:
[0023]1.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效率高;
[0024]利用层叠取样单元的自动下降、正向旋转式固定、水平平移、反向旋转、竖直下移取样、旋转后离子化等,实现了取样单元的自动化更换、自动取样、自动离子化,样品管内研磨后毛发的检测全程无需手工操作,缩短了耗时,相应地提高了检测效率;
[0025]2.提高了后续检测精度;
[0026]取样单元的自动化更换、取样的自动化、自动移动到分析仪位置,提高了定位精度,提高了检测的一致性,相应地提高了后续检测精度,降低了误差;
[0027]3.体积小;
[0028]托盘的二维移动、夹持机构和第二移动件的相对固定,二维的移动平台,这些设计均避免了复杂的三维移动机构的使用,缩小了装置的体积;
[0029]鉴于托盘上各个样品管对应的盖体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移动件与盖体间的固定连接仅需平移第二移动件即能实现,无需旋转第二移动件,降低了装置体积;
[0030]夹持机构和第二移动件同步移动,同时实现了对样品管的夹持,以及第二连接件和盖体间的连接,工作效率高、结构紧凑,所需体积小;
[0031]离子源和取样单元的共用,降低了体积和成本;
[0032]3.稳定性好;
[0033]在样品管的上下移动中,盖体的一端始终与样品管连接,限位槽保证了样品管的竖直运动,进而确保了第二移动件和盖体间的准确连接,以及样品管回位时,延伸部准确地卡入定位槽内,避免了外凸的不归位的样品管和盖体碰触夹持机构而造成无法夹持其它样品管的不利影响;
[0034]4.高通量;
[0035]承载单元的阵列式设计,提高了后续的检测通量;
[0036]5.安全;
[0037]无需手工操作盖体,有效地避免了接触样品管内的待测物,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38]参照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003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化检测系统的结构简图;
[004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更换装置的结构简图;
[004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更换装置的另一结构简图;
[0042]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更换装置的另一结构简图
[004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开盖装置的结构简图;
[0044]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托盘的结构简图;
[0045]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样品管和盖体的结构简图;
[0046]图8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开盖装置的状态图;
[0047]图9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开盖装置的另一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8]图1

9和以下说明描述了本技术的可选实施方式以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如何实施和再现本技术。为了教导本技术技术方案,已简化或省略了一些常规方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源自这些实施方式的变型或替换将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下述特征能够以各种方式组合以形成本技术的多个变型。由此,本技术并不局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检测系统,所述自动化检测系统包括样品管和分析仪,连接部连接所述样品管和适于封闭样品管上端开口的盖体,所述盖体具有延伸到样品管外侧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化检测系统还包括:限位部件,多个取样单元呈上下层叠地处于限位部件内,被限制水平移动;承载件,所述承载件设置在所述限位部件的下侧,承载层叠的取样单元,所述承载件上最底层的取样单元的临着移动平台的一侧悬空;所述限位部件的底端和承载件间具有适于所述最底层的取样单元平移通过的缝隙,所述缝隙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取样单元的一倍厚度;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为旋转臂提供二维移动,以及正向和反向旋转;旋转臂和固定单元,所述旋转臂适于正向旋转到所述最底层的取样单元的悬空部分的下侧,并利用所述固定单元连接所述最底层的取样单元;连接固定单元的取样单元在移动平台驱动下移动到所述分析仪的入口处;托盘及其移动机构,所述托盘包括呈阵列式分布的多个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适于容纳样品管的通孔和适于连接部卡入的定位槽;所述托盘在驱动下水平二维移动,适于移动平台上的取样单元处于任一通孔的上侧;第一移动件及其驱动机构,所述第一移动件处于所述通孔下侧,带动通孔内的样品管上下移动;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住和松开上移的样品管;第二移动件及其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夹持机构的上侧的第二移动件具有适于固定所述延伸部的固定部;所述第二移动件在驱动下正向移动以固定延伸部和反向移动以松开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闻路红卢斌甘剑勤肖前虎沈策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华仪宁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