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71250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6 0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包括若干应急逃生室,应急逃生室穿设于外部的相邻楼层内;应急逃生室包括降落室和着陆室,降落室、着陆室分别设于外部楼层板相对应的上、下两侧,降落室的底板与着陆室的顶板开设有相对应的降落口,降落口用于连通降落室和着陆室,以实现人员从降落室向着陆室转移;降落室的顶板的内壁面设有若干降落器,其包括降落带、减速器和手拉吊环;降落带的一端与手拉吊环连接,降落带的另一端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用于减缓降落速度并自动收缩;着陆室的底板的内壁面设有与若干降落器相对应的缓冲件。利用重力作用帮助人员实现紧急疏散,无需外部动力,操作简单,成本低,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逃生以及房屋建筑的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筑的数量日益增多,尤其是多层建筑。当发生火灾、地震等灾害性事故时,多层建筑能否实现人员的快速疏散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问题,单纯依靠消防楼梯及其它常见的逃生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人们需要一种安全、成本低、操作简单、人员疏散效率高的逃生系统,作为逃生的辅助装置,因此,多层建筑的逃生方式油然而生。然而,现有的人员疏散方式存在成本高、疏散人员速度慢以及操作复杂等问题,难以实现紧急情况下人员的快速疏散,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操作简单、成本低、疏散速度快的逃生装置有着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包括若干应急逃生室,应急逃生室穿设于外部的相邻楼层内;
[0004]应急逃生室包括降落室和着陆室,降落室、着陆室分别设于外部楼层板相对应的上、下两侧,降落室的底板与着陆室的顶板开设有相对应的降落口,降落口用于连通降落室和着陆室,以实现人员从降落室向着陆室转移;
[0005]降落室的顶板的内壁面设有若干降落器,降落器包括降落带、减速器和手拉吊环;
[0006]降落带的一端与手拉吊环连接,手拉吊环用于为降落提供支撑;
[0007]降落带的另一端与减速器连接,减速器用于减缓降落速度并自动收缩;
[0008]着陆室的底板的内壁面设有与若干降落器相对应的缓冲件,用于提供下落着陆缓冲。
[0009]其中,减速器包括弹性件、转轴和转动轨道;
[0010]转动轨道包括支撑杆和平行设置的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动杆的一端、第二滑动杆的一端连接;
[0011]转轴转动设置于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上,降落带缠绕设置于转轴上,转轴用于在降落带的带动下沿第一滑动杆和第二滑动杆实现转动;
[0012]弹性件与支撑杆固定连接,并朝向转轴运动方向设置。
[0013]其中,降落带的材质采用尼龙织带或高强涤纶织带。
[0014]具体地,降落室的顶板的外壁面与设置降落室的外部楼层的顶板相连,降落室的底板的外壁面与设置降落室的外部楼层的底板相连;
[0015]着陆室的顶板的外壁面与设置着陆室的外部楼层的顶板相连,着陆室的底板的外壁面与设置着陆室的外部楼层的底板相连。
[0016]其中,应急逃生室的四壁、顶板以及底板均采用防火防爆材料。
[0017]其中,降落室和着陆室均开设有进出口,进出口安装设有防火防爆门。
[0018]其中,缓冲件为固定设置于着陆室的缓冲垫。
[0019]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设置利用重力作用帮助人员实现紧急疏散,不需要电力、磁力等作为下降的动力来源。操作简单,逃生人员只需双手或单手紧握手拉吊环,在重力的作用下即可实现降落;成本低,本装置采用的材料常见且易获得;结构简单,减速器采用降落带、减速器及手拉环的组合,安全性高,下降过程减速器能控制下降的速度,且降落底部设置有缓冲垫,能够起到保护逃生人员不受伤害的作用。待逃生人员完成降落后,松开手拉吊环,手拉吊环会在减速器的作用下自动恢复到下落前状态,以方便后续逃生人员继续降落。
附图说明
[0021]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剖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俯视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例的减速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降落室;10:降落器;11:减速器;12:降落带;13:手拉吊环;111:弹性件;112:转轴;113:支撑杆;114:第一滑动杆;115:第二滑动杆;2:着陆室;21:缓冲垫;3:防火防爆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0029]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0030]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
[0031]实施例
[0032]参看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包括若干应急逃生室,应急逃生室穿设于外部的相邻楼层内;应急逃生室包括降落室1和着陆室2,降落室1、着陆室2分别设于外部楼层板相对应的上、下两侧,降落室1的底板与着陆室2的顶板开设有相对应的降落口,降落口用于连通降落室1和着陆室2,以实现人员从降落室1向着陆
室2转移;降落室1的顶板的内壁面设有若干降落器,降落器包括减速器11、降落带12和手拉吊环13;降落带12的一端与手拉吊环13连接,手拉吊环13用于为降落提供支撑;降落带12的另一端与减速器11连接,减速器11用于减缓降落速度并自动收缩;着陆室2的底板的内壁面设有与若干降落器相对应的缓冲件,用于提供下落着陆缓冲。
[0033]参看图1和图3,现对本实施例中的应急逃生室进行详细说明。首先,本实施例为应用于多层建筑内部,应急逃生室可以看作是一体式结构,应急逃生室为一个长2m,宽2m,高度上至上层楼顶板、下至相邻下层楼底板的长方体空间;为方便区分以及撰写,以一层楼板为界限,将其分成为降落室1和着陆室2。由此可知,每个应急逃生室均占用两层楼层,降落室1占用上层楼层,相对的着陆室2占用下层楼层。详细说明,顶层至少设置一个降落室1,顶层下一层相对应的设置着陆室2,为方便撤离,在从该着陆室2出去后,在该楼层同样设置至少一个降落室1,进而人员可下降至下一层的着陆室2。因此,底楼楼层设置至少一个着陆室2,配合安全通道实现成功撤退。
[0034]参看图2,在本实施例中,图中所示为应用本实施的多层建筑的中间楼层的俯视图,如此为一种设计方式,但不仅限于此。由图2可知,该楼层包括一降落室1和一着陆室2,图中标有相对应的撤离路线。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应急逃生室,所述应急逃生室穿设于外部的相邻楼层内;所述应急逃生室包括降落室和着陆室,所述降落室、所述着陆室分别设于外部楼层板相对应的上、下两侧,所述降落室的底板与所述着陆室的顶板开设有相对应的降落口,所述降落口用于连通所述降落室和所述着陆室,以实现人员从所述降落室向所述着陆室转移;所述降落室的顶板的内壁面设有若干降落器,所述降落器包括降落带、减速器和手拉吊环;所述降落带的一端与所述手拉吊环连接,所述手拉吊环用于为降落提供支撑;所述降落带的另一端与所述减速器连接,所述减速器用于减缓降落速度并自动收缩;所述着陆室的底板的内壁面设有与若干所述降落器相对应的缓冲件,用于提供下落着陆缓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多层建筑的应急逃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器包括弹性件、转轴和转动轨道;转动轨道包括支撑杆和平行设置的第一滑动杆、第二滑动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滑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滑动杆的一端连接;所述转轴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动杆和所述第二滑动杆上,所述降落带缠绕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胜利杨鹏飞李辉方馨梅杨瑱贾音宋雨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