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70526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5 2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壳,所述上壳的底部设置有下壳,所述下壳的底端中部开设有对接槽,其中,所述对接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钢钎,所述上壳的顶部开设有转杆槽,所述转杆槽的内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转筒,将固定块移动到开口槽的内部,固定块带动测量绳移动到安装槽的内部,之后,将测量绳通过通孔穿出,当转筒转动时,转筒带动测量绳一起转动,使得测量绳缠绕在转筒的外壁处,便于对测量绳进行收放,同时便于对测量绳拆除进行更换。时便于对测量绳拆除进行更换。时便于对测量绳拆除进行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


[0001]本技术涉及裂缝变形观测计
,具体为一种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

技术介绍

[0002]在一些地质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导致极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各类地质灾害,威胁附近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地质灾害治理刻不容缓,这时,需要一种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来监测滑坡变形情况、变形趋势,以此满足勘查设计需要。
[0003]目前的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现有的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仍存在了一定的问题,对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
[0004]但是大多数的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在使用的过程中,测量绳长期使用张紧力易发生变化,不便对测量绳进行更换,影响使用,这很大程度的限制了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的使用范围,因此迫切需要能改进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结构的技术,来完善此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解决了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在使用的过程中,测量绳长期使用张紧力易发生变化,不便对测量绳进行更换,影响使用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上壳,所述上壳的底部设置有下壳,所述下壳的底端中部开设有对接槽,其中,
[0007]所述对接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钢钎,所述上壳的顶部开设有转杆槽,所述转杆槽的内部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底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右侧下部连接有卡块,所述下壳靠近连接杆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槽,所述转筒靠近卡块的一侧开设有卡槽,所述转筒的右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开口槽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外部粘贴有测量绳,所述下壳的右侧靠近测量绳的一侧开设有通孔,所述测量绳的右侧末端连接有铝制固定头,所述铝制固定头的内部贯穿有第二钢钎,所述第二钢钎的顶部靠近铝制固定头的一侧连接有第一弹簧;
[0008]所述下壳的两侧连接有插销,所述上壳靠近插销的一侧开设有插销槽,所述插销的顶端两侧转动连接有转板,所述转板的末端与插销的顶部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上壳靠近转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
[0009]优选的,所述主动齿轮的齿距与从动齿轮的齿距相等。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贯穿于从动齿轮的中部,且连接杆与上壳构成转动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开口槽与安装槽相连通,且安装槽的纵向长度等于测量绳的纵向长度。
[0012]优选的,所述插销与插销槽构成卡合结构。
[0013]优选的,所述转板与插销通过第二弹簧构成弹性结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1、本技术通过设置转筒,将固定块移动到开口槽的内部,固定块带动测量绳移动到安装槽的内部,之后,将测量绳通过通孔穿出,当转筒转动时,转筒带动测量绳一起转动,使得测量绳缠绕在转筒的外壁处,便于对测量绳进行收放,同时便于对测量绳拆除进行更换。
[0016]2、本技术通过设置转板,捏住转板,将插销两侧的转板移动到与插销平行的一侧,之后, 将下壳带动插销移动到插销槽的内部,当插销带动转板移动到凹槽的内部时,转板通过与第二弹簧构成的弹性结构抵住凹槽的底壁处,便于对上壳和下壳进行固定,形成一个完整的壳体。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壳体;2、上壳;3、下壳;4、对接槽;5、第一钢钎;6、转杆槽;7、转杆;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连接杆;11、卡块;12、转筒;13、开口槽;14、卡槽;15、安装槽;16、固定块;17、测量绳;18、通孔;19、铝制固定头;20、第二钢钎;21、第一弹簧;22、插销;23、插销槽;24、转板;25、第二弹簧;2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包括壳体1、上壳2、下壳3、对接槽4、第一钢钎5、转杆槽6、转杆7、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9、连接杆10、卡块11、转筒12、开口槽13、卡槽14、安装槽15、固定块16、测量绳17、通孔18、铝制固定头19、第二钢钎20、第一弹簧21、插销22、插销槽23、转板24、第二弹簧25和凹槽26,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壳2,所述上壳2的底部设置有下壳3,所述下壳3的底端中部开设有对接槽4,其中,
[0023]所述对接槽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钢钎5,所述上壳2的顶部开设有转杆槽6,所述转杆槽6的内部设置有转杆7,所述转杆7的底部连接有主动齿轮8,所述主动齿轮8的齿距与从动齿轮9的齿距相等,转动转杆7,转杆7带动主动齿轮8转动,主动齿轮8通过与从动齿轮9构成的啮合结构带动从动齿轮9转动,便于使转杆7直接带动从动齿轮9转动,所述主动齿轮8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9,所述从动齿轮9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贯穿于从
动齿轮9的中部,且连接杆10与上壳2构成转动连接,将上壳2移动到下壳3的一侧,上壳2带动连接杆10移动到开口槽13的内部,连接杆10带动卡块11移动到卡槽14的内部,转动转杆7,转杆7带动从动齿轮9转动,从动齿轮9带动连接杆10转动,连接杆10带动卡块11转动,卡块11带动转筒12一起转动对测量绳17进行收放,避免连接杆10与转筒12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影响测量绳17的收放,所述连接杆10的右侧下部连接有卡块11,所述下壳3靠近连接杆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筒12,所述转筒12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槽13,所述开口槽13与安装槽15相连通,且安装槽15的纵向长度等于测量绳17的纵向长度,将固定块16移动到开口槽13的内部,固定块16带动测量绳17移动到安装槽15的内部,之后,将测量绳17通过通孔18穿出,当转筒12转动时,转筒12带动测量绳17一起转动,使得测量绳17缠绕在转筒12的外壁处,便于对测量绳17进行收放,同时便于对测量绳17拆除进行更换,所述转筒12靠近卡块1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4,所述转筒12的右侧开设有安装槽15,所述开口槽1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的外部粘贴有测量绳17,所述下壳3的右侧靠近测量绳17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8,所述测量绳17的右侧末端连接有铝制固定头19,所述铝制固定头1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云数据的裂缝变形观测计,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顶部设置有上壳(2),所述上壳(2)的底部设置有下壳(3),所述下壳(3)的底端中部开设有对接槽(4),其中,所述对接槽(4)的内部设置有第一钢钎(5),所述上壳(2)的顶部开设有转杆槽(6),所述转杆槽(6)的内部设置有转杆(7),所述转杆(7)的底部连接有主动齿轮(8),所述主动齿轮(8)的右侧啮合有从动齿轮(9),所述从动齿轮(9)的中部固定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的右侧下部连接有卡块(11),所述下壳(3)靠近连接杆(10)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筒(12),所述转筒(12)的顶端开设有开口槽(13),所述转筒(12)靠近卡块(11)的一侧开设有卡槽(14),所述转筒(12)的右侧开设有安装槽(15),所述开口槽(13)的内部设置有固定块(16),所述固定块(16)的外部粘贴有测量绳(17),所述下壳(3)的右侧靠近测量绳(17)的一侧开设有通孔(18),所述测量绳(17)的右侧末端连接有铝制固定头(19),所述铝制固定头(19)的内部贯穿有第二钢钎(20),所述第二钢钎(20)的顶部靠近铝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怀福傅晓伟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平建博远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