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卷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9751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锂电池卷绕机,属于锂电池领域,其包括支架,支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圆形安装孔,圆形安装孔内设置有第一转盘,第一转盘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分别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第一安装板上对应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设置有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上均收卷有隔膜带;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卷绕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电池卷绕机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卷绕机。
技术介绍
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大、无记忆效应、使用寿命长、绿色无污染、自放电小的优点,已经成为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的首选供电设备,并逐渐延伸至便携式电动工具、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领域,随着锂离子电池的发展,其必将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锂电池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卷绕操作,现有的卷绕机卷绕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锂电池卷绕机,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圆形安装孔,所述圆形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盘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前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设置有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上均收卷有隔膜带;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其中,第一导向板用于放置负极带,第二导向板用于放置正极带。本技术使用时,首先将第一卷筒和第二卷卷筒上的隔膜带分别绕过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上方牵引至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处,并将隔膜带的端部相互叠合地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然后第一支撑板在第一转轴的驱动下转动预设的圈数,使得隔膜带卷绕在第一支撑板上,然后将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上的负极带和正极带的端部沿着第一导向板和第二导向板移动分别移动至第一支撑板和隔膜带之间以及两隔膜带之间,然后继续转动第一支撑板,即可实现对于正极带和负极带的卷绕,然后第一转盘逆时针转动180度,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的位置交换,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位置交换,此时,第一支撑将隔膜带拉动至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第二支撑板将叠合在一起的隔膜带压在下方,将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隔膜带剪断即可得到一个卷绕好的电芯卷,此时可以将电芯卷从第二支撑板上取下,然后将隔膜带固定在第二支撑板的下表面,此时第二支撑板完成与第一支撑板相同的动作,即可得到第二个电芯卷,如此往复,可以持续进行卷绕操作,能有效提高卷绕效率。其中,第一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即第一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与第一支撑辊之间的隔膜带,能使得第一导向板上的负极带更容易地插入到对应的两隔膜带之间,同样的,第二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辊之间的隔膜带,能使得第二导向板上的正极带更容易地插入到对应的隔膜带和第一支撑板之间,便于操作,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卷绕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开设有沿着所述第一转轴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一转轴的第一过孔,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方;所述第二转轴上开设有沿着所述第二转轴的轴向方向贯穿所述第二转轴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第一过孔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内分别设置有可沿着其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地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其中,通过第一插杆伸出至隔膜带的下方实现将隔膜带限制并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其中,第一插杆与第一支撑板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的厚度之和;在第一支撑板卷绕完成,第一转盘旋转180度后,第二插杆会从第二过孔中伸出至隔膜带的下方,其中,第二插杆与第二支撑板的距离根据叠加在一起的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的厚度而定,第二插杆与第二支撑板的距离等于或略大于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的厚度之和,因此在将第二支撑板和第一支撑板之间的隔膜带剪断时,第二插杆能起到支撑叠加在一起的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的作用,从而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板能顺利地对叠加在一起的正极带、负极带和隔膜带进行卷绕。其中,第一转盘、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完成上述动作,驱动系统包括平行于第一安装板且与第一安装板固定连接的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上对应第一转盘设置有平行于第一转盘的第二转盘,第二转盘通过第一驱动机构设置于第二安装板,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转盘沿着垂直于第一转盘的方向往复移动,第二转盘对应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设置有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分别通过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二转盘,第二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一连接块绕着第一转轴的旋转中心线转动,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第二连接块绕着第二转轴的旋转中心线转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分别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其中,第二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第一连接块上的第一插杆绕着第一转轴的旋转中心线转动而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第三驱动机构通过驱动第二连接块上的第二插杆绕着第二转轴的旋转中心线转动而驱动第二转轴转动。其中,在将叠加在一起的隔膜带固定在第一支撑板上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插杆伸出至隔膜带的下方将隔膜带固定在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然后通过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插杆转动整数圈而驱动第一支撑杆转动对正极带和负极带进行卷绕;第一支撑板完成卷绕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回缩至离开第一过孔和第二过孔,此时第一转盘即可转动180度,然后第一驱动机构再驱动第一插杆和第二插杆前移至与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前端对齐,此时第一插杆将第一支撑板上的卷绕好的电芯卷顶下第一支撑板,第二插杆将隔膜带固定在第二支撑板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板的左端设置有第一放置板,所述第一放置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二导向板的左端设置有第二放置板,所述第二放置板水平设置。第一放置板和第一导向板共同用于防止负极带,其中,负极带的右端与第一导向板的右端对齐时,负极带的大部分位于第一放置板上,因此第一放置板可以起到支撑负极带以防止负极带在第一导向板上滑动的作用;同样的,正极带的右端与第二导向板的右端对齐时,正极带的大部分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锂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圆形安装孔,所述圆形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盘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前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设置有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上均收卷有隔膜带;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卷绕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圆形安装孔,所述圆形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上开设有贯穿所述第一转盘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位于同一水平高度且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关于所述第一转盘的旋转中心线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前端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沿着其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旋转中心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且垂直于所述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方,所述第二支撑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上方;所述第一安装板上对应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设置有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辊和第二支撑辊的下方,所述第一安装辊和第二安装辊上可转动地设置有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所述第一卷筒和第二卷筒上均收卷有隔膜带;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一导向板,所述第一导向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平行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辊的中心线所在的平面设置,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板,所述第二导向板垂直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且所述第一导向板平行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下表面的左侧边缘与所述第二支撑辊的中心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永顺曹赛青曹美艳孟安生王义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巨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