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8879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包括:油动机模块;伺服阀模块,通过伺服阀转接模块转接安装在所述油动机模块上;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具有分别与所述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伺服阀模块的油口相适配的第一转接接口/第二转接接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在所述油动机模块和伺服阀模块之间增设了伺服阀转接模块,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具有与伺服阀模块的油口相适配的转接接口,在伺服阀油口与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位置和/或尺寸不对应时,通过选择相应规格型号的伺服阀转接模块进行转接,即可实现油动机模块与不同规格型号的伺服阀的匹配安装,通用性高,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是一种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发电厂或者发电公司使用的油动机很多都采用国外进口的伺服阀,其货期长达9个月甚至1年以上,价格也十分昂贵。并且,国外进口的伺服阀对油品清洁度等级要求比较高,且调节范围死区空间大,需要在控制油口和主进油口分别加装高精度的进口滤芯,需要经常更换滤芯,费用较高。申请号为201710519028.X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汽轮机组专用的油动机性能测试装置,包括第一快关电磁阀、第二快关电磁阀、第一插装阀、第二插装阀、伺服阀、过滤器、油泵、油箱、阀门、弹簧、油缸、放油口、缓冲油口、位移传感器、工控机和伺服卡。该申请公开的油动机性能测试装置虽然能够对油动机的测试功能完善,所测数据准确,实用性强。但是上述申请公开的油动机性能测试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其油动机只能匹配安装同一型号规格的伺服阀,其采用的为原装伺服阀,若该原装伺服阀出现意外损坏等情况,原装伺服阀采购周期长,价格昂贵,不能使用其他型号的伺服阀替代。2、其油动机伺服阀对油品的清洁度要求很高,需要在伺服阀的控制油口X口和主进油口P口同时设置两个过滤器,来保证伺服阀的清洁度,成本高。因此,如何解决现有的油动机模块只能匹配安装同一型号规格的伺服阀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通过设置的伺服阀转接模块,能够有效地解决现有的油动机模块只能匹配安装同一型号规格的伺服阀的问题。为了实现该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包括:油动机模块;伺服阀模块,通过伺服阀转接模块转接安装在所述油动机模块上;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具有分别与所述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伺服阀模块的油口相适配的第一转接接口/第二转接接口。进一步地,所述伺服阀模块的油口与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的位置和/或尺寸不对应;所述导油转接管路的第一转接口的位置尺寸与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的位置尺寸相适配;所述导油转接管路的第二转接口的位置和/或尺寸与所述伺服阀模块的油口的位置和/或尺寸相适配。进一步地,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内集成有所述导油转接管路,所述第一转接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转接口与所述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的位置对应,并通过第一螺栓紧固在所述油动机模块的外侧面上;所述第二转接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所述伺服阀模块的油口与所述第二转接口的位置对应,并通过第二螺栓紧固在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的外侧面上。进一步地,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的第一转接口与所述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的第二转接口与所述伺服阀模块的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进一步地,所述导油转接管路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导油转接管、第二导油转接管和第三导油转接管;所述第一导油转接管的第一转接口连通所述油动机模块的高压进油口,第二转接口连通所述伺服阀模块的P口;所述第二导油转接管的第一转接口连通所述油动机模块的无压回油口,第二转接口连通所述伺服阀模块的T口;所述第三导油转接管的第一转接口连通所述油动机模块的执行控制机构,第二转接口连通所述伺服阀模块的B口。进一步地,所述油动机模块包括一进油泵,所述进油泵上设有所述高压进油口,所述第一导油转接管的第一转接口与进油泵的高压进油口通过一进油管路连通,所述进油管路上设置有一过滤器;所述伺服阀模块的控制油口X口为盲孔;或者,所述伺服阀模块的控制油口X口通过封堵部件封堵设置;或者,直接取消控制油口X口的设计。进一步地,所述油动机模块包括一回油箱,所述回油箱上设有所述无压回油口,所述第二导油转接管的第一转接口与所述回油箱的无压回油口通过第一回油管路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执行控制机构包括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所述第三导油转接管的第一转接口分别与所述执行机构和控制机构连通;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第一卸荷阀和第二卸荷阀,所述第一卸荷阀与所述控制机构之间通过第一控制油路连通,所述第三导油转接管的第一转接口连通在所述第一控制油路上,所述第二卸荷阀通过第二控制油路连通在位于第三导油转接管的第一转接口与所述执行机构之间的第一控制油路上。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一挂闸电磁阀,所述挂闸电磁阀的A口与所述第一卸荷阀之间通过第三控制油路连通,所述第二卸荷阀通过第四控制油路连通在所述第三控制油路上。进一步地,所述执行机构的泄压端口与回油箱的无压回油口之间通过一主回油管路连通,所述挂闸电磁阀的T口通过第二回油管路连通在主回油管路上,第二卸荷阀的泄压接口通过第三回油管路连通在第二回油管路上,第一卸荷阀的泄压接口通过第四回油管路连通在主回油管路上。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在所述油动机模块和伺服阀模块之间增设了伺服阀转接模块,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具有与伺服阀模块的油口相适配的转接接口,在伺服阀油口与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位置和/或尺寸不对应时,通过选择相应规格型号的伺服阀转接模块进行转接,即可实现油动机模块与不同规格型号的伺服阀的匹配安装,通用性高,降低了成本。2、本技术提供的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采用的替代原装伺服阀的新伺服阀在阀内实现油路控制,新的伺服阀不需要控制油口,因此取消或者封堵了伺服阀的控制油口X口,这样就控制油口X口与高压进油口之间就无需设置过滤器,节省一个过滤器,以1个过滤器的滤芯单价1000元计算,每套汽轮机组8个油动机可以节省8000元,每年需更换2次,仅滤芯更换则每年可节约成本约在16000元。3、本技术提供的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通过一个挂闸电磁阀的通电情况来实现对第一卸荷阀和第二卸荷阀两个卸荷阀的控制,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油动机,减少了一个挂闸电磁阀,进一步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油动机工作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油动机模块、伺服阀转接模块、伺服阀模块拆分后的结构简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伺服阀转接模块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伺服阀转接模块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伺服阀转接模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其中:1、油动机模块;101a、高压进油口;101b、无压回油口;101c、安装接口;11、第一卸荷阀;12、第二卸荷阀;13、挂闸电磁阀;14、过滤器;2、伺服阀转接模块;21、第一导油转接管;22、第二导油转接管;23、第三导油转接管;24、外壳;24a、内侧面;24b、外侧面;25、密封圈安装部;26、封堵部件;201a、第一转接口;202b、第二转接口;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油动机模块;/n伺服阀模块,通过伺服阀转接模块转接安装在所述油动机模块上;/n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具有分别与所述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伺服阀模块的油口相适配的第一转接接口/第二转接接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油动机模块;
伺服阀模块,通过伺服阀转接模块转接安装在所述油动机模块上;
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具有分别与所述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伺服阀模块的油口相适配的第一转接接口/第二转接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内部集成有导油转接管路,所述导油转接管路一端的第一转接口与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连接,所述导油转接管路另一端的第二转接口与伺服阀模块的油口连接;
所述伺服阀模块的油口与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的位置和/或尺寸不对应;所述导油转接管路的第一转接口的位置尺寸与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的位置尺寸相适配;所述导油转接管路的第二转接口的位置和/或尺寸与所述伺服阀模块的油口的位置和/或尺寸相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包括一外壳,所述外壳内集成有所述导油转接管路,所述第一转接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转接口与所述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的位置对应,并通过第一螺栓紧固在所述油动机模块的外侧面上;
所述第二转接口位于所述外壳的外侧面上,所述伺服阀模块的油口与所述第二转接口的位置对应,并通过第二螺栓紧固在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的外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的第一转接口与所述油动机模块的安装接口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伺服阀转接模块的第二转接口与所述伺服阀模块的油口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油动机伺服阀转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油转接管路包括相互独立设置的第一导油转接管、第二导油转接管和第三导油转接管;
所述第一导油转接管的第一转接口连通所述油动机模块的高压进油口,第二转接口连通所述伺服阀模块的P口;
所述第二导油转接管的第一转接口连通所述油动机模块的无压回油口,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继有陈祥府马晓强陶国峰孙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大唐国际神头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