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7426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辆车厢技术领域的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内腔设置有隔音层,所述板主体左端面设置有基板一,所述板主体右端面设置有基板二,且所述基板一、基板二与板主体左右端面均贯穿设置有一致的进入孔,所述基板一和基板二相对面都均匀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基板一上的减震装置远离基板一一端均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四角处均贯穿插接设置有螺栓一,所述基板二上的减震装置远离基板二一端均连接有强化板,该装置实现对车厢内板材进行减震隔音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
本技术涉及车辆车厢
,具体为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
技术介绍
轨道车(含拖车,下同)是铁路设备维修、大修、基建等施工部门执行任务的主要运输工具。轨道车分重型和轻型两种,能由搭乘人员随时撤出线路的,称为轻型轨道车;不能由搭乘人员随时撤出线路的,称为重型轨道车。轨道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震动以及噪音,轨道车辆车厢当前使用的板材不具备隔音减震能力,使得车厢固定板材在使用过程中跟随车辆震动而产生震动的幅度较大,不仅降低车厢板材使用寿命,而且影响车厢整体稳定性,车厢板材隔音效果不佳,影响车厢内人们正常的睡眠,同时,噪音也会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现有的车厢用板材结构不太稳定,使用寿命短,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仍会有不少隐患产生,所以需要对板块进行设计,增加其结构的坚硬度,从而给乘客带来安全感,当危害来临时,能够减少危害带来的损失,因此,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很有实际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包括板主体,所述板主体内腔设置有隔音层,所述板主体左端面设置有基板一,所述板主体右端面设置有基板二,且所述基板一、基板二与板主体左右端面均贯穿设置有一致的进入孔,所述基板一和基板二相对面都均匀设置有减震装置,所述基板一上的减震装置远离基板一一端均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四角处均贯穿插接设置有螺栓一,所述基板二上的减震装置远离基板二一端均连接有强化板。优选的,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母杆,所述母杆内腔套接设置有子杆的一端,所述子杆另一端延伸出母杆内腔,且所述子杆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板二,所述子杆外周套接设置有弹簧,所述母杆远离弹簧一端设置有连接板一,所述连接板一和连接板二四角处均贯穿插接设置有螺栓二。优选的,所述母杆和子杆均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弹簧外径大于母杆内径。优选的,所述母杆和子杆均采用不锈钢材质。优选的,所述隔音层的内腔均匀填充设置有岩矿棉。优选的,所述强化板内腔左侧设置有铝板二,所述铝板二右侧胶黏设置有软质聚氨酯层,所述软质聚氨酯层右侧胶黏设置有铝板一,且所述铝板二和铝板一均通过螺丝钉与强化板活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当有噪音出现时,噪声通过进入孔进入至板主体内部,再由隔音层对噪音噪音进行隔绝降噪处理,隔音层内部填充的隔音棉材料内部有大量微小的连通的孔隙,声波沿着这些孔隙可以深入材料内部,与材料发生摩擦作用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实现对噪音的降噪处理;在板主体、强化板以及安装板外壁刷有氮化硼耐火涂层,实现对板主体、强化板以及安装板的防火处理,摩擦系数很低、高温稳定性很好、耐热震性很好、强度很高、导热系数很高、膨胀系数较低、电阻率很大、耐腐蚀、可透微波或透红外线;通过基板一和安装板之间的减震装置以及基板二和强化板之间的减震装置实现对震动进行减震处理,使得车厢将车厢对板材的震动影响降低;车厢产生的震动通过车厢传递至安装板处,再通过安装板传递至母杆,再由母杆传递至弹簧从而实现对震动进行减震处理,通过将弹簧套接在子杆外周,而不单独采用弹簧进行减震,其目的是避免单独设置弹簧使得弹簧与车厢震动产生共振,影响整体减震稳定性,同时也达不到减震效果;震动先通过基板一和安装板之间的减震装置实现初步减震,当震动在传递至基板二和强化板之间的减震装置时,实现再次减震处理,同理板主体将震动传递至基板二,再由基板二将震动传递至连接板二,最后由连接板二传递至弹簧处进行减震处理;当强化板表面受到外部冲击时,外部作用力通过强化板传递至母杆处,再由母杆将作用力传递至弹簧处从而实现对外部作用力进行减震缓冲处理,实现对该车厢板体的保护;该装置通过强化板内部的铝板一以及铝板二实现对强化板增加坚硬度,铝的密度很小,仅为2.7g/cm3,虽然它比较软,但可制成各种铝合金,如硬铝、超硬铝、防锈铝、铸铝等。这些铝合金广泛应用于飞机、汽车、火车、船舶等制造工业。此外,宇宙火箭、航天飞机、人造卫星也使用大量的铝及其铝合金,通过铝板一以及铝板二从而保障强化板的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使得强化板不会容易损坏,使用寿命增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减震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强化板结构示意图。图中:1、板主体;2、隔音层;3、进入孔;4、基板一;5、基板二;6、减震装置;61、母杆;62、子杆;63、弹簧;64、连接板一;65、连接板二;66、螺栓二;7、强化板;8、安装板;9、螺栓一;10、铝板一;11、铝板二;12、软质聚氨酯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包括板主体1,板主体1内腔设置有隔音层2,板主体1左端面设置有基板一4,板主体1右端面设置有基板二5,且基板一4、基板二5与板主体1左右端面均贯穿设置有一致的进入孔3,当有噪音出现时,噪声通过进入孔3进入至板主体1内部,再由隔音层2对噪音噪音进行隔绝降噪处理,基板一4和基板二5相对面都均匀设置有减震装置6,通过基板一4和安装板8之间的减震装置6以及基板二5和强化板7之间的减震装置6实现对震动进行减震处理,使得车厢将车厢对板材的震动影响降低,震动先通过基板一4和安装板8之间的减震装置6实现初步减震,当震动在传递至基板二5和强化板7之间的减震装置6时,实现再次减震处理,基板一4上的减震装置6远离基板一4一端均连接有安装板8,安装板8四角处均贯穿插接设置有螺栓一9,基板二5上的减震装置6远离基板二5一端均连接有强化板7。请参阅图1,图2,减震装置6包括母杆61,母杆61内腔套接设置有子杆62的一端,子杆62另一端延伸出母杆61内腔,且子杆62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板二65,子杆62外周套接设置有弹簧63,母杆61远离弹簧63一端设置有连接板一64,连接板一64和连接板二65四角处均贯穿插接设置有螺栓二66,车厢产生的震动通过车厢传递至安装板8处,再通过安装板8传递至母杆61,再由母杆61传递至弹簧63从而实现对震动进行减震处理,通过将弹簧63套接在子杆62外周,而不单独采用弹簧63进行减震,其目的是避免单独设置弹簧63使得弹簧63与车厢震动产生共振,影响整体减震稳定性,同时也达不到减震效果,当强化板7表面受到外部冲击时,外部作用力通过强化板7传递至母杆61处,再由母杆61将作用力传递至弹簧63处从而实现对外部作用力进行减震缓冲处理,实现对该车厢板体的保护,当震动在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包括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1)内腔设置有隔音层(2),所述板主体(1)左端面设置有基板一(4),所述板主体(1)右端面设置有基板二(5),且所述基板一(4)、基板二(5)与板主体(1)左右端面均贯穿设置有一致的进入孔(3),所述基板一(4)和基板二(5)相对面都均匀设置有减震装置(6),所述基板一(4)上的减震装置(6)远离基板一(4)一端均连接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四角处均贯穿插接设置有螺栓一(9),所述基板二(5)上的减震装置(6)远离基板二(5)一端均连接有强化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包括板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主体(1)内腔设置有隔音层(2),所述板主体(1)左端面设置有基板一(4),所述板主体(1)右端面设置有基板二(5),且所述基板一(4)、基板二(5)与板主体(1)左右端面均贯穿设置有一致的进入孔(3),所述基板一(4)和基板二(5)相对面都均匀设置有减震装置(6),所述基板一(4)上的减震装置(6)远离基板一(4)一端均连接有安装板(8),所述安装板(8)四角处均贯穿插接设置有螺栓一(9),所述基板二(5)上的减震装置(6)远离基板二(5)一端均连接有强化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车厢用隔音减震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装置(6)包括母杆(61),所述母杆(61)内腔套接设置有子杆(62)的一端,所述子杆(62)另一端延伸出母杆(61)内腔,且所述子杆(62)另一端连接有连接板二(65),所述子杆(62)外周套接设置有弹簧(63),所述母杆(61)远离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久林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市永固轨道客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