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66341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有纵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顶部设有定位固定板,所述定位固定板上设有横向平移机构;所述横向平移机构的顶部设有平移板;拧紧轴升降板;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拧紧轴升降板与所述平移板固接;拧紧轴,所述拧紧轴设有拧紧轴固定板,所述拧紧轴固定板通过微调机构设于所述拧紧轴升降板的两端;所述拧紧轴的输出端设有套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同时利用电气控制系统和手动校准的操作工序,有效的降低了工作时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属于装配辅助

技术介绍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稳定,容易吸引人乘坐,安全事故几位罕见,相对比与公路交通安全性高得多。轨道交通节能环保,每一单位运输量能源消费量,轨道交通系统仅为公共汽车的3/5,私人用车的1/6.节能主要是轨道摩擦力减小,怠车损失少,以及一台大电视代替几百台小发动机的缘故。因此,大批量投入生产或者维修、装配城轨设备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同时也需要追求装配质量。在现有的装配城轨列车的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车厢底部装配时,不能多轴同时拧紧,导致装配平面不能同时贴合;单轴多次拧紧导致8颗螺栓预紧力不同;采用手动拧紧扳手校验扭矩时,最终扭矩会根据操作人员的使用方法、感知程度等发生浮动。扭矩的误差值也会增大。需要多个工序进行作业,耗时长。而且每次施工,都需要熟练的技术工种完成作业,专一性强;同时在装配拧紧的过程中,因为纯靠手动,无法复制精准的装配力度已经调节精度。装配、维修等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因为纯靠手动,无法复制精准的装配力度已经调节精度的不足,提供一种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一种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设有纵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顶部设有定位固定板,所述定位固定板上设有横向平移机构;所述横向平移机构的顶部设有平移板;拧紧轴升降板;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拧紧轴升降板与所述平移板固接;拧紧轴,所述拧紧轴设有拧紧轴固定板,所述拧紧轴固定板通过微调机构设于所述拧紧轴升降板的两端;所述拧紧轴的输出端设有套筒。进一步地,所述拧紧轴升降板的中心位置设有限位中心板和工件托举架,所述工件托举架位于限位中心板两端;所述工件托举架设有定位夹。进一步地,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一直线滑块;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和第一直线滑块其一设于旋转轴的顶部,另一设于定位固定板的顶部,使所述第一直线滑块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上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横向平移机构包括第二直线导轨和第二直线滑块;所述第二直线导轨设有平移支架,所述第二直线滑块位于所述定位固定板的顶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在所述第二直线滑块上横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平移支架的两端设有滑块阻挡板。进一步地,所述微调机构包括第三直线导轨和第三直线滑块;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和第三直线滑块其一设于所述拧紧轴固定板上,另一设于所述拧紧轴升降板上,使所述第三直线滑块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上滑动。进一步地,所述拧紧轴设有延长杆。进一步地,所述拧紧轴升降板设有升降光轴,所述升降光轴贯穿所述拧紧轴固定板,且与所述拧紧轴固定板滑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采用了同时利用电气控制系统和手动校准的操作工序,有效的降低了工作时耗。装配时,采用了可旋转式多轴拧紧工装,因此,本技术可以针对同一车厢底部完成均匀旋紧螺栓的装配工序,保证装配平面同时贴合;在施工时,扭矩的误差值极小,保障了城轨的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左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视图。图中:1、拧紧轴;2、平移支架;3、滑块阻挡板;4、下层把手;5、聚氨酯胶圈;6、上层把手;7、升降气缸;8、工件托举架;9、定位夹;10、联轴器壳体;11、输出头;12、延长杆;13、套筒;14、升降光轴;15、定位固定板;16、平移板;17、拧紧轴升降板;18、拧紧轴固定板;19、限位中心板;20、旋转轴壳体;21、旋转轴;B1、圆螺母;B2、圆锥滚子轴承;B3、第一直线导轨;B4、第一直线滑块;B5、第二直线导轨;B6、第三直线导轨;B7、第三直线滑块;B8、直线轴承,B9、第二直线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如图1-图3所示,公开了一种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包括:旋转轴21,所述旋转轴21设有纵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顶部设有定位固定板15,所述定位固定板15上设有横向平移机构;所述横向平移机构的顶部设有平移板16;旋转轴21转动方式通过电机驱动,旋转轴21的转动带动整个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旋转;旋转轴21套设有旋转轴壳体20,旋转轴壳体20与旋转轴21直接设有圆锥滚子轴承B2,旋转轴21底部套设有圆螺母B1。拧紧轴升降板17;升降气缸7,所述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拧紧轴升降板17与所述平移板16固接;升降气缸7的作用是当拧紧轴1上的套筒13对准所要拧紧或者拆卸的螺帽时,通过升降气缸7上升将螺帽套进套筒13中;具体的上升过程为: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伸出,使升降气缸7的缸体连同拧紧轴升降板17上升从而将连接在紧轴升降板17上的微调机构以及拧紧轴1上升。进一步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设有聚氨酯胶圈5,减小缓冲。拧紧轴1,所述拧紧轴1设有拧紧轴固定板18,所述拧紧轴固定板18通过微调机构设于所述拧紧轴升降板17的两端;所述拧紧轴1的输出端设有套筒13。如图1-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拧紧轴升降板17的中心位置设有限位中心板19和工件托举架8,所述工件托举架8位于限位中心板19两端;所述工件托举架8设有定位夹9;定位夹9用于托举工件,限位中心板19的作用便于找准工件相对于拧紧轴1的位置,便于拧紧和拆卸。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导轨B3和第一直线滑块B4;所述第一直线导轨B3和第一直线滑块B4其一设于旋转轴21的顶部,另一设于定位固定板15的顶部,使所述第一直线滑块B4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B3上滑动。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平移机构包括第二直线导轨B5和第二直线滑块B9;所述第二直线导轨B5设有平移支架2,所述第二直线滑块B9位于所述定位固定板15的顶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B5在所述第二直线滑块B9上横向移动。如图1-图3所示,所述平移支架2的两端设有滑块阻挡板3,限制第二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其特征是,包括:/n旋转轴(21),所述旋转轴(21)设有纵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顶部设有定位固定板(15),所述定位固定板(15)上设有横向平移机构;所述横向平移机构的顶部设有平移板(16);/n拧紧轴升降板(17);/n升降气缸(7),所述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拧紧轴升降板(17)与所述平移板(16)固接;/n拧紧轴(1),所述拧紧轴(1)设有拧紧轴固定板(18),所述拧紧轴固定板(18)通过微调机构设于所述拧紧轴升降板(17)的两端;所述拧紧轴(1)的输出端设有套筒(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其特征是,包括:
旋转轴(21),所述旋转轴(21)设有纵向移动机构,所述纵向移动机构顶部设有定位固定板(15),所述定位固定板(15)上设有横向平移机构;所述横向平移机构的顶部设有平移板(16);
拧紧轴升降板(17);
升降气缸(7),所述升降气缸(7)的输出端穿过所述拧紧轴升降板(17)与所述平移板(16)固接;
拧紧轴(1),所述拧紧轴(1)设有拧紧轴固定板(18),所述拧紧轴固定板(18)通过微调机构设于所述拧紧轴升降板(17)的两端;所述拧紧轴(1)的输出端设有套筒(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拧紧轴升降板(17)的中心位置设有限位中心板(19)和工件托举架(8),所述工件托举架(8)位于限位中心板(19)两端;所述工件托举架(8)设有定位夹(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拧紧轴平移升降旋转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纵向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直线导轨(B3)和第一直线滑块(B4);所述第一直线导轨(B3)和第一直线滑块(B4)其一设于旋转轴(21)的顶部,另一设于定位固定板(15)的顶部,使所述第一直线滑块(B4)在所述第一直线导轨(B3)上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飞吴虎张阳李斌斌李吉彬陈同兴吴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车浦镇城轨车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