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60008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食品加工技术领域的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包括绞肉筒和撑腿,撑腿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撑腿呈阵列状固接于绞肉筒的底部,绞肉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设置有进料斗和排料管,绞肉筒的内腔通过轴承水平转动连接有绞龙组件,绞龙组件上连接设置有十字刀和圆刀,绞肉筒的顶部固接有中间撑杆和电机,电机的右侧动力输出端固接有转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通过绞龙组件与电机配合,导向板将肉泥导向通过排料管排出,无需人工手动操作,省时省力,安全性高;通过设置压料组件,压料组件通过摆杆带动摆动,插入进料斗内,便于对肉类进行压料,提高进料效率,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广泛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
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食品加工,是指直接以农、林、牧、渔业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和坚果等食品的加工活动,是广义农产品加工业的一种类型。食品加工就是把可以吃的东西通过某些程序,造成更好吃或更有益等变化。将原粮或其他原料经过人为的处理过程,形成一种新形式的可直接食用的产品,这个过程就是食品加工。在饮食行业中肉泥的制备通常都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工作,无论是肉丸子的制加工还是面食中肉馅的制备通常都采用人工锤打的方式。中国饮食文化传承千年,肉泥的加工是食材加工的关键步骤。肉泥的加工都是由专门的师傅手工剁碎、摔砸、压制等工序完成。这整个过程要求师傅的技艺水平稳定可靠,同时长时间的重复操作对师傅的体力也有很高要求。这种操作方式就导致了单位时间内生产效率不高的结果。而现如今大多数肉泥加工装置,虽然能够将肉块搅碎成肉泥,但是这类装置进料斗内的肉类不易进入搅碎筒内,肉类在进料斗内易卡住,降低工作效率,人工下推肉块存在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大多数肉泥加工装置,虽然能够将肉块搅碎成肉泥,但是这类装置进料斗内的肉类不易进入搅碎筒内,肉类在进料斗内易卡住,降低工作效率,人工下推肉块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包括绞肉筒和撑腿,所述撑腿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撑腿呈阵列状固接于所述绞肉筒的底部,所述绞肉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设置有进料斗和排料管,所述绞肉筒的内腔通过轴承水平转动连接有绞龙组件,所述绞龙组件上连接设置有十字刀和圆刀,所述绞肉筒的顶部固接有中间撑杆和电机,所述电机的右侧动力输出端固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与所述绞龙组件的转轴之间连接设置有皮带组件,所述转杆的右侧壁上固接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右侧壁上固接有偏心杆,所述偏心杆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拉杆,所述中间撑杆的顶部铰接有摆杆,所述摆杆的左侧底部固接有压料组件,所述摆杆的右侧底部与所述拉杆相铰接,所述绞肉筒的内腔固接有导向板。优选的,所述中间撑杆位于所述进料斗与所述电机之间,便于对摆杆进行支撑,为其提供支点。优选的,所述压料组件包括两组对称的压板,两组所述压板之间固接有四组呈阵列状分布的弹簧组件,上方所述压板的顶部固接有固定杆,下方所述压板的底部固接有呈阵列状分布的压料尖刺,便于将进料斗内的肉类下压,提高进料效率,且弹簧组件便于缓冲。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侧壁与上方所述压板之间固接有两组对称的加强杆,所述压料尖刺的材质为不锈钢,加强杆提高压料组件的稳定性,压料尖刺为不锈钢,其外表面光滑,将肉类压下后肉类便于掉落,避免粘附在压板上。优选的,所述导向板为弧形,且所述绞龙组件的转轴光滑贯穿所述导向板,便于将肉泥导向排出,由排料管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通过绞龙组件与电机配合,导向板将肉泥导向通过排料管排出,无需人工手动操作,省时省力,安全性高;2、通过设置压料组件,压料组件通过摆杆带动摆动,插入进料斗内,便于对肉类进行压料,提高进料效率,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广泛使用。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压料组件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绞肉筒,2-撑腿,3-进料斗,4-排料管,5-绞龙组件,6-十字刀,7-圆刀,8-中间撑杆,9-电机,10-转杆,11-皮带组件,12-转盘,13-偏心杆,14-拉杆,15-摆杆,16-压料组件,161-压板,162-弹簧组件,163-固定杆,164-压料尖刺,17-导向板,18-加强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包括绞肉筒1和撑腿2,撑腿2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撑腿2呈阵列状固接于绞肉筒1的底部,绞肉筒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设置有进料斗3和排料管4,绞肉筒1的内腔通过轴承水平转动连接有绞龙组件5,绞龙组件5上连接设置有十字刀6和圆刀7,绞肉筒1的顶部固接有中间撑杆8和电机9,电机9的右侧动力输出端固接有转杆10,转杆10与绞龙组件5的转轴之间连接设置有皮带组件11,转杆10的右侧壁上固接有转盘12,转盘12的右侧壁上固接有偏心杆13,偏心杆13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拉杆14,中间撑杆8的顶部铰接有摆杆15,摆杆15的左侧底部固接有压料组件16,摆杆15的右侧底部与拉杆14相铰接,绞肉筒1的内腔固接有导向板17。进一步的,中间撑杆8位于进料斗3与电机9之间,便于对摆杆15进行支撑,为其提供支点。进一步的,压料组件16包括两组对称的压板161,两组压板161之间固接有四组呈阵列状分布的弹簧组件162,上方压板161的顶部固接有固定杆163,下方压板161的底部固接有呈阵列状分布的压料尖刺164,便于将进料斗3内的肉类下压,提高进料效率,且弹簧组件162便于缓冲。进一步的,固定杆163的侧壁与上方压板161之间固接有两组对称的加强杆18,压料尖刺164的材质为不锈钢,加强杆18提高压料组件16的稳定性,压料尖刺164为不锈钢,其外表面光滑,将肉类压下后肉类便于掉落,避免粘附在压板161上。进一步的,导向板17为弧形,且绞龙组件5的转轴光滑贯穿导向板17,便于将肉泥导向排出,由排料管4排出。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是用心适用于对肉泥的加工,具体为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使用时,将待搅碎的肉类放入进料斗3内,启动电机9,电机9的动力输出端带动转杆10旋转,通过皮带组件11的作用带动绞龙组件5转动,同时转杆10带动转盘12转动,偏心杆13与拉杆14配合带动摆杆15绕中间撑杆8的顶部摆动,摆杆15的左侧通过压料组件16将肉类向进料斗3内部下压,使肉类进入绞肉筒1内,绞龙组件5与十字刀6和圆刀7配合将肉搅碎,通过导向板17的导向,由排料管4排出,弹簧组件162便于缓冲,压料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包括绞肉筒(1)和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腿(2)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撑腿(2)呈阵列状固接于所述绞肉筒(1)的底部,所述绞肉筒(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设置有进料斗(3)和排料管(4),所述绞肉筒(1)的内腔通过轴承水平转动连接有绞龙组件(5),所述绞龙组件(5)上连接设置有十字刀(6)和圆刀(7),所述绞肉筒(1)的顶部固接有中间撑杆(8)和电机(9),所述电机(9)的右侧动力输出端固接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与所述绞龙组件(5)的转轴之间连接设置有皮带组件(11),所述转杆(10)的右侧壁上固接有转盘(12),所述转盘(12)的右侧壁上固接有偏心杆(13),所述偏心杆(13)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拉杆(14),所述中间撑杆(8)的顶部铰接有摆杆(15),所述摆杆(15)的左侧底部固接有压料组件(16),所述摆杆(15)的右侧底部与所述拉杆(14)相铰接,所述绞肉筒(1)的内腔固接有导向板(1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肉泥生产加工装置,包括绞肉筒(1)和撑腿(2),其特征在于:所述撑腿(2)设置有四组,且四组所述撑腿(2)呈阵列状固接于所述绞肉筒(1)的底部,所述绞肉筒(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接设置有进料斗(3)和排料管(4),所述绞肉筒(1)的内腔通过轴承水平转动连接有绞龙组件(5),所述绞龙组件(5)上连接设置有十字刀(6)和圆刀(7),所述绞肉筒(1)的顶部固接有中间撑杆(8)和电机(9),所述电机(9)的右侧动力输出端固接有转杆(10),所述转杆(10)与所述绞龙组件(5)的转轴之间连接设置有皮带组件(11),所述转杆(10)的右侧壁上固接有转盘(12),所述转盘(12)的右侧壁上固接有偏心杆(13),所述偏心杆(13)上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拉杆(14),所述中间撑杆(8)的顶部铰接有摆杆(15),所述摆杆(15)的左侧底部固接有压料组件(16),所述摆杆(15)的右侧底部与所述拉杆(14)相铰接,所述绞肉筒(1)的内腔固接有导向板(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和张万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淳百味餐饮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