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饺子馅加工用调味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0157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26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饺子馅加工用调味搅拌装置,涉及饺子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传统方式下,通过人工对肉馅进行打碎搅拌,这样的搅拌方式效率较低,不够均匀,通过机器进行搅拌打碎时,机器内壁上容易残留肉馅导致浪费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本体,本体顶部左右对称的设有第一进料口,本体底部左右对称的设有出料口,出料口方向朝后,本体腔内底部两侧内壁上设有置物腔,本体左侧壁上设有电机,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接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下方左右对称的设有隔板,隔板固接本体内壁、置物腔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让饺子馅搅拌的更加均匀、高效,同时更加节能,避免防止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饺子馅加工用调味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饺子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饺子馅加工用调味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饺子馅(fillingfordumplings;stuffing)是指包在饺子面皮里面的肉、菜、糖等食材,通常是将食材用刀剁碎后与调味料混合搅拌制成,主要分为荤馅和素馅。据中外营养学家、医学家研究:饺子的总体营养成分搭配合理,人们每天所需要的蛋白质、维生素、糖类等各种营养成分齐全,饺子馅中的猪肉或鸡肉、羊肉、海鲜等富含优质蛋白、青菜富含多种营养素。做饺子皮的面粉含有淀粉、纤维素、糖等;常吃饺子有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符合现代人健康饮食的最佳标准。在进行饺子馅生产时,需要对肉馅进行搅拌调味。传统方式下,通过人工对肉馅进行打碎搅拌,这样的搅拌方式效率较低,不够均匀,通过机器进行搅拌打碎时,机器内壁上容易残留肉馅导致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传统方式下,通过人工对肉馅进行打碎搅拌,这样的搅拌方式效率较低,不够均匀,通过机器进行搅拌打碎时,机器内壁上容易残留肉馅导致浪费,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饺子馅加工用调味搅拌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顶部左右对称的设有第一进料口,所述本体底部左右对称的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方向朝后,所述本体腔内底部两侧内壁上设有置物腔,所述本体左侧壁上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固接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设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下方左右对称的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固接本体内壁、置物腔侧壁;所述第一转轴两端转接于本体内壁,所述第一转轴贯穿并转接置物腔侧壁,所述第一转轴位于置物腔内部分圆周外侧固接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下方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皮带转接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中心贯穿并固接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外端转接于本体内壁,所述第二转轴左端贯穿并转接置物腔内壁最终固接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转接并啮合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中心贯穿并固接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顶部转接隔板底部,所述第三转轴圆周外侧间隔相等的固接搅拌杆。优选的,所述本体顶部中心设有第二进料口。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上左右对称的设有两组螺旋叶片,两侧所述螺旋叶片旋向相反。优选的,所述本体底部两端连接防滑座。优选的,所述本体底部设有电推杆,所述电推杆的伸缩端连接连杆,所述连杆顶部连接竖杆,所述竖杆贯穿本体底部并连接横架,所述横架连接刮板,所述刮板呈环形紧贴本体腔内壁。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螺旋叶片转动,带动隔板上两侧肉馅进行首次搅拌并同时向中心汇集,通过搅拌杆对饺子馅进行二次搅拌作业,通过一个电机,实现两次搅拌作业,使饺子馅搅拌的更加均匀、高效,同时更加节能。通过启动电推杆,通过连杆带动竖杆上下运动,带动刮板在本体内壁上下刮动,将残留的饺子馅刮下,防止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刮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本体、11第一进料口、12第二进料口、13出料口、2置物腔、3电机、4第一转轴、41螺旋叶片、42第一齿轮、5皮带、6第二转轴、61第二齿轮、62第一锥齿轮、7第三转轴、71第二锥齿轮、72搅拌杆、8隔板、9防滑座、10电推杆、14连杆、15竖杆、16刮板、161横架。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竖直”、“水平”、“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2,一种饺子馅加工用调味搅拌装置,包括本体1;所述本体1顶部左右对称的设有第一进料口11,所述本体1底部左右对称的设有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方向朝后,所述本体1腔内底部两侧内壁上设有置物腔2,所述本体1左侧壁上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固接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上设有螺旋叶片41,所述螺旋叶片41下方左右对称的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固接本体1内壁、置物腔2侧壁;所述第一转轴4两端转接于本体1内壁,所述第一转轴4贯穿并转接置物腔2侧壁,所述第一转轴4位于置物腔2内部分圆周外侧固接第一齿轮42,所述第一齿轮42下方设有第二齿轮61,所述第一齿轮42通过皮带5转接第二齿轮61,所述第二齿轮61中心贯穿并固接第二转轴6,所述第二转轴6外端转接于本体1内壁,所述第二转轴6左端贯穿并转接置物腔2内壁最终固接第一锥齿轮62,所述第一锥齿轮62转接并啮合第二锥齿轮71,所述第二锥齿轮71中心贯穿并固接第三转轴7,所述第三转轴7顶部转接隔板8底部,所述第三转轴7圆周外侧间隔相等的固接搅拌杆72。为了更好的搅拌饺子馅,本技术还包括所述本体1顶部中心设有第二进料口12。所述第一转轴4上左右对称的设有两组螺旋叶片41,两侧所述螺旋叶片41旋向相反。所述本体1底部两端连接防滑座9。所述本体1底部设有电推杆10,所述电推杆10的伸缩端连接连杆14,所述连杆14顶部连接竖杆15,所述竖杆15贯穿本体1底部并连接横架161,所述横架161连接刮板16,所述刮板16呈环形紧贴本体1腔内壁。工作原理:本技术是将肉馅从两侧的第一进料口11倒入本体1内。启动电机3,电机3带动第一转轴4转动,带动螺旋叶片41转动,带动隔板8上两侧肉馅进行首次搅拌并同时向中心汇集,最终落入下方。通过第二进料口12,能够加入额外的调料,便于饺子馅在搅拌过程中进行额外加料。第一转轴4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齿轮42转动,通过皮带5带动第二齿轮61转动,带动第二转轴6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62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71转动,带动第三转轴7转动,带动搅拌杆72对饺子馅进行二次搅拌作业。搅拌完成后,从出料口13进行出料。通过一个电机3,实现两次搅拌作业,使饺子馅搅拌的更加均匀、高效,同时更加节能。出料完成后,本体1内壁上容易残留饺子馅,启动电推杆10,通过连杆14带动竖杆15上下运动,带动刮板16在本体1内壁上下刮动,将残留的饺子馅刮下,防止浪费。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表达了对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本技术不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未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所为的任何改进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饺子馅加工用调味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n所述本体(1)顶部左右对称的设有第一进料口(11),所述本体(1)底部左右对称的设有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方向朝后,所述本体(1)腔内底部两侧内壁上设有置物腔(2),所述本体(1)左侧壁上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固接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上设有螺旋叶片(41),所述螺旋叶片(41)下方左右对称的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固接本体(1)内壁、置物腔(2)侧壁;/n所述第一转轴(4)两端转接于本体(1)内壁,所述第一转轴(4)贯穿并转接置物腔(2)侧壁,所述第一转轴(4)位于置物腔(2)内部分圆周外侧固接第一齿轮(42),所述第一齿轮(42)下方设有第二齿轮(61),所述第一齿轮(42)通过皮带(5)转接第二齿轮(61),所述第二齿轮(61)中心贯穿并固接第二转轴(6),所述第二转轴(6)外端转接于本体(1)内壁,所述第二转轴(6)左端贯穿并转接置物腔(2)内壁最终固接第一锥齿轮(62),所述第一锥齿轮(62)转接并啮合第二锥齿轮(71),所述第二锥齿轮(71)中心贯穿并固接第三转轴(7),所述第三转轴(7)顶部转接隔板(8)底部,所述第三转轴(7)圆周外侧间隔相等的固接搅拌杆(7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饺子馅加工用调味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1);
所述本体(1)顶部左右对称的设有第一进料口(11),所述本体(1)底部左右对称的设有出料口(13),所述出料口(13)方向朝后,所述本体(1)腔内底部两侧内壁上设有置物腔(2),所述本体(1)左侧壁上设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动力输出端固接第一转轴(4),所述第一转轴(4)上设有螺旋叶片(41),所述螺旋叶片(41)下方左右对称的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固接本体(1)内壁、置物腔(2)侧壁;
所述第一转轴(4)两端转接于本体(1)内壁,所述第一转轴(4)贯穿并转接置物腔(2)侧壁,所述第一转轴(4)位于置物腔(2)内部分圆周外侧固接第一齿轮(42),所述第一齿轮(42)下方设有第二齿轮(61),所述第一齿轮(42)通过皮带(5)转接第二齿轮(61),所述第二齿轮(61)中心贯穿并固接第二转轴(6),所述第二转轴(6)外端转接于本体(1)内壁,所述第二转轴(6)左端贯穿并转接置物腔(2)内壁最终固接第一锥齿轮(62),所述第一锥齿轮(62)转接并啮合第二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万和张万旗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淳百味餐饮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