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575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包括底座、支杆、模具、散热机构和冷却机构,该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通过散热机构吸收硅熔液的热量,提高了散热效果,通过冷却机构实现硅熔液的快速冷却,从而提高了多晶硅的冷却成型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现有的冷却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一个输出端实现了风冷和水冷散热,节省了能源,同时通过风冷组件和水冷组件的联动,实现了更好的冷却成型效果,且该联动采用纯机械结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与现有的水冷组件相比,该机构通过风扇吹动和水的扬起,加速了水的冷却,从而使得进入散热框内的水保持较低的温度,提高了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多晶硅,是单质硅的一种形态,熔融的单质硅在过冷条件下凝固时,硅原子以金刚石晶格形态排列成许多晶核,如这些晶核长成晶面取向不同的晶粒,则这些晶粒结合起来,就结晶成多晶硅,被广泛应用于太阳电池、光伏板等产业。在生产中一般将硅石用炭在电炉中还原二氧化硅可得晶体硅熔液,然后倒入模具中进行冷却成型,传统冷却方式一般时通过长时间放置进行自然冷却,采用该种方式进行冷却时,冷却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不高,因此市场上出现了设有冷却机构的冷却成型装置,而现有的冷却机构一般采用水的循环流动进行冷水散热,再次过程中,水会吸收热量从而加热,降低了冷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包括底座、支杆、模具、散热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支杆设置在底座的一端,所述模具设置在底座上方,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模具上,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框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框设置在模具上,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散热框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散热单元,其中一个散热单元设置在散热框上,另一个散热单元设置在模具上,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若干散热翅片,各散热翅片均匀设置,设置在散热框上的各散热翅片与设置在模具上的各散热翅片交错设置,所述散热框底部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散热框内部连通;所述冷却机构包括风冷组件、水冷组件和鼓水组件,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电机、驱动轴和风扇,所述电机水平设置在支杆上,所述驱动轴安装在电机上,所述风扇套设在驱动轴上,所述风扇位于散热框下方,所述风扇与排水管正对设置,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箱、转动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水箱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排水管位于水箱正上方,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转杆和扬水单元,所述转杆设置在水箱内,所述扬水单元有两个,两个扬水单元分别设置在转杆的两侧,所述扬水单元包括若干勺子,各勺子沿着转杆的轴线方向均匀排列设置,所述转动单元包括两个转轮,两个转轮分别套设在驱动轴和转杆上,两个转轮分别与驱动轴和转杆键连接,两个转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鼓水组件包括套管、活塞杆、弹簧、入水管、出水管、齿条、半齿轮、固定杆和移动杆,所述固定杆设置在底座上,所述移动杆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移动杆与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齿条设置在移动杆上,所述半齿轮套设在驱动轴上,所述半齿轮与驱动轴键连接,所述半齿轮与齿条啮合,所述套管设置在水箱的一侧,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位于套管内,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伸出套管外与移动杆连接,所述活塞杆的活塞与套管密封连接,所述弹簧套设在活塞杆上,所述弹簧位于套管内,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活塞杆的活塞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套管连接,所述入水管和出水管均设置在套管顶部,所述入水管和出水管均与套管内部连通,所述套管通过入水管与水箱内部连通,所述散热框通过入水管与套管内部连通。为了对移动杆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移动杆内设有滑块,所述固定杆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为了对移动杆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滑块有两个,两个滑块分别设置在移动杆的两侧,所述滑槽有两个,两个滑块分别设置在两个滑槽内。为了对移动杆的移动进行更好的限位,所述滑块的截面为燕尾型,所述滑槽为燕尾槽。为了使得水更好的排出,所述散热框底部向着排水管方向倾斜设置。为了使得水只能有入水管进入套管内,所述入水管与套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为了使得水只能由出水管排出,所述出水管与套管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为了减小摩擦,所述燕尾槽内设有润滑油。为了使得活塞杆更好的回复到初始位置,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为了避免水影响电机运行,所述电机为防水电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通过散热机构吸收硅熔液的热量,提高了散热效果,通过冷却机构实现硅熔液的快速冷却,从而提高了多晶硅的冷却成型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与现有的冷却机构相比,该机构通过一个输出端实现了风冷和水冷散热,节省了能源,同时通过风冷组件和水冷组件的联动,实现了更好的冷却成型效果,且该联动采用纯机械结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与现有的水冷组件相比,该机构通过风扇吹动和水的扬起,加速了水的冷却,从而使得进入散热框内的水保持较低的温度,提高了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的散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的鼓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的移动杆与固定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支杆,3.模具,4.散热框,5.散热翅片,6.排水管,7.电机,8.驱动轴,9.风扇,10.水箱,11.转杆,12.勺子,13.转轮,14.套管,15.活塞杆,16.弹簧,17.入水管,18.出水管,19.齿条,20.半齿轮,21.固定杆,22.移动杆,23.滑块。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所示,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支杆2、模具3、散热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支杆2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所述模具3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模具3上,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该装置使用时,将硅熔液倒入模具3内,通过散热机构吸收模具3内熔液的热量,实现散热,通过水冷机构对散热机构进行水冷散热,提高了散热效率。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框4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框4设置在模具3上,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散热框4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散热单元,其中一个散热单元设置在散热框4上,另一个散热单元设置在模具3上,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若干散热翅片5,各散热翅片5均匀设置,设置在散热框4上的各散热翅片5与设置在模具3上的各散热翅片5交错设置,所述散热框4底部设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与散热框4内部连通;模具3内熔液的热量传递给模具3,通过散热框4和各散热翅片5吸收模具3上的热量,增大了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加快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散热效率。如图3-4所示,所述冷却机构包括风冷组件、水冷组件和鼓水组件,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电机7、驱动轴8和风扇9,所述电机7水平设置在支杆2上,所述驱动轴8安装在电机7上,所述风扇9套设在驱动轴8上,所述风扇9位于散热框4下方,所述风扇9与排水管6正对设置,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箱10、转动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水箱10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排水管6位于水箱10正上方,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转杆11和扬水单元,所述转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杆(2)、模具(3)、散热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支杆(2)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所述模具(3)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模具(3)上,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n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框(4)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框(4)设置在模具(3)上,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散热框(4)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散热单元,其中一个散热单元设置在散热框(4)上,另一个散热单元设置在模具(3)上,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若干散热翅片(5),各散热翅片(5)均匀设置,设置在散热框(4)上的各散热翅片(5)与设置在模具(3)上的各散热翅片(5)交错设置,所述散热框(4)底部设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与散热框(4)内部连通;/n所述冷却机构包括风冷组件、水冷组件和鼓水组件,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电机(7)、驱动轴(8)和风扇(9),所述电机(7)水平设置在支杆(2)上,所述驱动轴(8)安装在电机(7)上,所述风扇(9)套设在驱动轴(8)上,所述风扇(9)位于散热框(4)下方,所述风扇(9)与排水管(6)正对设置,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箱(10)、转动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水箱(10)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排水管(6)位于水箱(10)正上方,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转杆(11)和扬水单元,所述转杆(11)设置在水箱(10)内,所述扬水单元有两个,两个扬水单元分别设置在转杆(11)的两侧,所述扬水单元包括若干勺子(12),各勺子(12)沿着转杆(11)的轴线方向均匀排列设置,所述转动单元包括两个转轮(13),两个转轮(13)分别套设在驱动轴(8)和转杆(11)上,两个转轮(13)分别与驱动轴(8)和转杆(11)键连接,两个转轮(1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鼓水组件包括套管(14)、活塞杆(15)、弹簧(16)、入水管(17)、出水管(18)、齿条(19)、半齿轮(20)、固定杆(21)和移动杆(22),所述固定杆(21)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移动杆(22)套设在固定杆(21)上,所述移动杆(22)与固定杆(21)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9)设置在移动杆(22)上,所述半齿轮(20)套设在驱动轴(8)上,所述半齿轮(20)与驱动轴(8)键连接,所述半齿轮(20)与齿条(19)啮合,所述套管(14)设置在水箱(10)的一侧,所述活塞杆(15)的一端位于套管(14)内,所述活塞杆(15)的另一端伸出套管(14)外与移动杆(22)连接,所述活塞杆(15)的活塞与套管(14)密封连接,所述弹簧(16)套设在活塞杆(15)上,所述弹簧(16)位于套管(14)内,所述弹簧(16)的一端与活塞杆(15)的活塞连接,所述弹簧(16)的另一端与套管(14)连接,所述入水管(17)和出水管(18)均设置在套管(14)顶部,所述入水管(17)和出水管(18)均与套管(14)内部连通,所述套管(14)通过入水管(17)与水箱(10)内部连通,所述散热框(4)通过入水管(17)与套管(14)内部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效果好的多晶硅冷却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支杆(2)、模具(3)、散热机构和冷却机构,所述支杆(2)设置在底座(1)的一端,所述模具(3)设置在底座(1)上方,所述散热机构设置在模具(3)上,所述冷却机构设置在底座(1)上;
所述散热机构包括散热框(4)和散热组件,所述散热框(4)设置在模具(3)上,所述散热组件设置在散热框(4)内,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两个散热单元,其中一个散热单元设置在散热框(4)上,另一个散热单元设置在模具(3)上,所述散热单元包括若干散热翅片(5),各散热翅片(5)均匀设置,设置在散热框(4)上的各散热翅片(5)与设置在模具(3)上的各散热翅片(5)交错设置,所述散热框(4)底部设有排水管(6),所述排水管(6)与散热框(4)内部连通;
所述冷却机构包括风冷组件、水冷组件和鼓水组件,所述风冷组件包括电机(7)、驱动轴(8)和风扇(9),所述电机(7)水平设置在支杆(2)上,所述驱动轴(8)安装在电机(7)上,所述风扇(9)套设在驱动轴(8)上,所述风扇(9)位于散热框(4)下方,所述风扇(9)与排水管(6)正对设置,所述水冷组件包括水箱(10)、转动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水箱(10)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排水管(6)位于水箱(10)正上方,所述搅拌单元包括转杆(11)和扬水单元,所述转杆(11)设置在水箱(10)内,所述扬水单元有两个,两个扬水单元分别设置在转杆(11)的两侧,所述扬水单元包括若干勺子(12),各勺子(12)沿着转杆(11)的轴线方向均匀排列设置,所述转动单元包括两个转轮(13),两个转轮(13)分别套设在驱动轴(8)和转杆(11)上,两个转轮(13)分别与驱动轴(8)和转杆(11)键连接,两个转轮(13)通过皮带传动连接,所述鼓水组件包括套管(14)、活塞杆(15)、弹簧(16)、入水管(17)、出水管(18)、齿条(19)、半齿轮(20)、固定杆(21)和移动杆(22),所述固定杆(21)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移动杆(22)套设在固定杆(21)上,所述移动杆(22)与固定杆(21)滑动连接,所述齿条(19)设置在移动杆(22)上,所述半齿轮(20)套设在驱动轴(8)上,所述半齿轮(20)与驱动轴(8)键连接,所述半齿轮(20)与齿条(19)啮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含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欧伊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