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毂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5036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6-02 0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毂模具,包括:冲头组件,哈呋模圈,其与冲头组件连接;下模座,其位于哈呋模圈下方;下模芯,其设置在下模座上;顶料圈,其环绕下模芯设置在下模座上;将用于制备轮毂的原料放置在下模芯上,冲头组件带动哈呋模圈向下移动,哈呋模圈的下端分别与下模座和顶料圈紧密接触,以对原料锻压,得到轮毂;冲头组件带动哈呋模圈向上移动,顶料圈用于将轮毂顶出。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宜大范围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毂模具
本专利技术属于轮毂模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轮毂模具。
技术介绍
轮毂,是车轮中心安装车轴的部分,它是连接制动鼓、轮盘和半轴的重要零件,它用轴承套装在轴管或转向节轴颈上,由于轮毂外形较为复杂,再生产时需要使用轮毂模具对其进行锻压生产,但现有模具对轮毂进行锻压生产时工序较为复杂,锻压完成后将轮毂从模具中取出时较为困难,且结构复杂,生产成本较高,不适合大批量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一种轮毂模具,以解决了现有模具对轮毂进行锻压生产时工序较为复杂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轮毂模具,包括:冲头组件,哈呋模圈,其与所述冲头组件连接;下模座,其位于所述哈呋模圈下方;下模芯,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顶料圈,其环绕所述下模芯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将用于制备轮毂的原料放置在所述下模芯上,所述冲头组件带动所述哈呋模圈向下移动,所述哈呋模圈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模座和所述顶料圈紧密接触,以对所述原料锻压,得到所述轮毂;所述冲头组件带动所述哈呋模圈向上移动,所述顶料圈用于将所述轮毂顶出。优选地,还包括:顶料杆及顶料支承杆,所述顶料杆贯穿所述下模芯和所述下模座与所述顶料支承杆连接;驱动所述顶料杆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将所述轮毂取出。优选地,还包括:十字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下方,所述顶料杆的下端贯穿所述十字板的中心与所述顶料支承杆连接;若干个顶杆,每一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料圈连接,其另一端对应与所述十字板的边缘连接;若干个回力弹簧,每一所述回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下模座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十字板连接。优选地,还包括:若干个螺钉,每一所述螺钉对应贯穿所述十字板与每一所述顶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优选地,还包括:若干个压块组件,若干个所述压块组件沿所述冲头组件的周向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哈呋模圈的顶端端面抵接。优选地,所述冲头组件的边缘周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容置空间,每一所述容置空间内设置有一所述压块组件;每一所述压块组件包括:压块、定位螺钉和若干个碟形弹簧;所述压块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其底端端面与所述哈呋模圈的顶端端面相接触,所述定位螺钉的一端贯穿所述压块和所述冲头组件与螺母连接;若干个所述碟形弹簧套设在所述定位螺钉上,且位于所述压块的顶端端面上。优选地,所述冲头组件包括预锻冲头和终锻冲头,所述预锻冲头用于对所述原料进行预锻,所述终锻冲头对所述哈呋模圈内部的经预锻的原料进行终锻,得到所述轮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之一:本专利技术通过各个配件的配合能够较为简单的对轮毂进行锻压生产,通过设有的顶料圈,由此实现在进行原料锻压完成后能够自动将轮毂从模具中弹出,从而能够较为方便的将轮毂动模具中取出,提高了生产效率,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适宜大范围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的整体剖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的整体俯视图;图3为本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预锻冲头的仰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预锻冲头的正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预锻冲头的整体剖切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终锻冲头的仰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终锻冲头的正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终锻冲头的整体剖切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哈呋模圈的整体剖切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哈呋模圈的俯视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下模芯的俯视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下模芯的整体剖切图;图1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顶料杆的放大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顶料圈的俯视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顶料圈的整体剖切图;图1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顶杆的放大图;图1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十字板的俯视图;图18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十字板的整体剖切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顶料支承杆的放大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压块的俯视图;图2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压块的整体剖切图;图22为本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定位螺钉的放大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定位螺钉的俯视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下模座的仰视图;图2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下模座一端的整体剖切图;图2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下模座另一端的整体剖切图;图27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图1中A处的局部大样图;附图标号说明:10-冲头组件;101-预锻冲头;102-终锻冲头;20-哈呋模圈;30-下模芯;40-下模座;50-顶料杆;60-顶料支承杆;70-顶料圈;80-十字板;90-顶杆;91-螺钉;92-回力弹簧;110-压块;120-螺母;130-蝶形弹簧;140-定位螺钉;1010-导向柱;201-导向槽;202-顶料圈槽;501-顶料杆的第一端;502-顶料杆的第二端;701-顶杆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轮毂模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结合图1、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轮毂模具,包括:冲头组件10,哈呋模圈20,其与所述冲头组件连接;下模座40,其位于所述哈呋模圈20下方;下模芯30,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座40上;顶料圈70,其环绕所述下模芯30设置在所述下模座40上;将用于制备轮毂的原料放置在所述下模芯30上,所述冲头组件带动所述哈呋模圈20向下移动,所述哈呋模圈20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模座40和所述顶料圈70紧密接触,以对所述原料锻压,得到所述轮毂;所述冲头组件带动所述哈呋模圈20向上移动,所述顶料圈70用于将所述轮毂顶出。本实施例可以用于制备19寸的轮毂,即可以为一种19寸轮毂模具。请参考图1、图13和图19,本实施例还包括:顶料杆50及顶料支承杆60,所述顶料杆50贯穿所述下模芯30和所述下模座40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冲头组件,/n哈呋模圈,其与所述冲头组件连接;/n下模座,其位于所述哈呋模圈下方;/n下模芯,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n顶料圈,其环绕所述下模芯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n将用于制备轮毂的原料放置在所述下模芯上,所述冲头组件带动所述哈呋模圈向下移动,所述哈呋模圈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模座和所述顶料圈紧密接触,以对所述原料锻压,得到所述轮毂;/n所述冲头组件带动所述哈呋模圈向上移动,所述顶料圈用于将所述轮毂顶出。/n

【技术特征摘要】
20200830 CN 20201089119631.一种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冲头组件,
哈呋模圈,其与所述冲头组件连接;
下模座,其位于所述哈呋模圈下方;
下模芯,其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
顶料圈,其环绕所述下模芯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上;
将用于制备轮毂的原料放置在所述下模芯上,所述冲头组件带动所述哈呋模圈向下移动,所述哈呋模圈的下端分别与所述下模座和所述顶料圈紧密接触,以对所述原料锻压,得到所述轮毂;
所述冲头组件带动所述哈呋模圈向上移动,所述顶料圈用于将所述轮毂顶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料杆及顶料支承杆,所述顶料杆贯穿所述下模芯和所述下模座与所述顶料支承杆连接;驱动所述顶料杆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将所述轮毂取出。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毂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十字板,设置在所述下模座下方,所述顶料杆的下端贯穿所述十字板的中心与所述顶料支承杆连接;
若干个顶杆,每一所述顶杆的一端与所述顶料圈连接,其另一端对应与所述十字板的边缘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友荣
申请(专利权)人:郎溪友良锻造铝合金轮毂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