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3479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32
提供改善高速行驶时的耐久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低滚动阻力且轮胎的生产率也优异的轮胎。一种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芯(11);胎体,其由跨该一对胎圈芯(11)间的至少1层胎体帘布层(12)构成;带束(13),其由配置于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1层带束层构成;以及至少1层带束加强层(14),其配置于带束(13)的轮胎径向外侧,其中,胎体帘布层(12)和带束加强层(14)中的至少一者的加强帘线包含使用聚酰胺复丝的帘线,该聚酰胺复丝由含有芳香族二羧酸的二羧酸与二胺的缩聚物构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轮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详细而言,涉及一种改善高速行驶时的耐久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低滚动阻力且轮胎的生产率也优异的轮胎。
技术介绍
近年,随着CO2排出量的增加而产生的地球变暖等环境问题、资源枯竭问题逐渐严重。因此,在轮胎中,要求轻量、低燃耗。一直以来,关于轮胎,着重进行形状、构造、胎面等的橡胶特性等的改良、开发,通过减少橡胶的使用量、降低轮胎的滚动阻力等来谋求轻量化、低燃耗化。针对滚动阻力,由于橡胶构件大幅影响,因此例如研究胎面橡胶、胎圈填胶、带束覆胶、胎圈填胶等橡胶构件自身的低损耗化、橡胶构件的形状、构造等的低应变化等,使其最佳化。并且,近来,随着橡胶构件自身的低损耗化的进展,无法忽视起因于橡胶构件以外的构件的动态反复应变的损耗对滚动阻力的影响。作为橡胶构件以外的构件,有胎体帘布层、带束层、带束加强层等,其中,带束加强层的滚动接地时的应变变动较大,因此期望带束加强层的低损耗化的技术。在这样的状况中,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能够适当地用作轮胎的冠带层(带束加强层)且刚度等机械特性、热特性等优异、仅减少了损耗的加强帘线构件。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391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当前,轮胎的加强构件使用聚酯、人造丝、尼龙等有机纤维。其中,作为聚酰胺纤维的尼龙纤维与其他纤维种类相比具有以下优点:与橡胶的粘接性优异,另外,耐疲劳性也优异。因而,现状是,只要能够提高聚酰胺纤维的高温时的刚度,就能够活用这样的优点,同时也能够改善高速行驶时的耐久性、操纵稳定性,今后,寻求进一步的改善。于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改善高速行驶时的耐久性、操纵稳定性以及低滚动阻力且轮胎的生产率也优异的轮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如下内容,以至于完成本专利技术:将使用具有预定的构造的聚酰胺复丝的帘线用作胎体帘布层、带束加强层的加强帘线,从而能够消除上述问题。即,本专利技术的轮胎包括:一对胎圈芯;胎体,其由跨该一对胎圈芯间的至少1层胎体帘布层构成;带束,其由配置于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1层带束层构成;以及至少1层带束加强层,其配置于该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带束加强层中的至少一者的加强帘线包含使用聚酰胺复丝的帘线,该聚酰胺复丝由含有芳香族二羧酸的二羧酸与二胺的缩聚物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二胺是脂肪族二胺和脂环族二胺中的至少一者。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80~230℃。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100℃时的动态弹性模量E’(100℃)与25℃时的动态弹性模量E’(25℃)之比即E’(100℃)/E’(25℃)的值是0.7~1.0。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水分率是0.1~2.0质量%。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25℃时的损耗角正切tanδ(25℃)与100℃时的损耗角正切tanδ(100℃)之比即tanδ(25℃)/tanδ(100℃)的值是0.7~1.0。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25℃时的损耗角正切tanδ(25℃)是0.01~0.06。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强帘线的所述芳香族二羧酸相对于所述二羧酸的比率是50mol%以上。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能够适当地使用具有1个芳香环的二羧酸相对于所述芳香族二羧酸的比率是20mol%以上的材料、具有2个芳香环的二羧酸相对于所述芳香族二羧酸的比率是20mol%以上的材料、具有3个芳香环的二羧酸相对于所述芳香族二羧酸的比率是20mol%以上的材料。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碳原子数为7~12的二胺相对于所述二胺的比率是20mol%以上。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强帘线是所述聚酰胺复丝与选自由聚酯纤维、尼龙纤维、芳纶纤维、聚酮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以及聚芳酯纤维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纤维的复合帘线。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以下述式(1)、式(2)表示的初捻系数α1是0.1~0.9,终捻系数α2是0.1~1.2,(N1是初捻数[次/10cm],D1是1根初捻丝的纤度[dtex],N2是终捻数[次/10cm],D2是帘线的总纤度[dtex],ρ是所述加强帘线的密度[g/cm3])。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α1是0.1~0.5,所述α2是0.1~0.7。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强帘线的总纤度是1000~8000dtex。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强帘线的初捻数是10~30次/10cm。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强帘线的终捻数是10~30次/10cm。并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带束加强层是在所述带束的全宽以上的范围配置的盖层和覆盖所述带束的两端部的一对层叠层(layeredlayer)中的至少一者。另外,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优选的是,所述带束层通过弹性体包覆由将2~10根金属单丝不捻合地并齐而成的束构成的金属帘线而成,优选的是,在所述金属帘线中,存在至少1对与所述金属单丝的延伸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造形量和造形节距中的至少一者不同的相邻的金属单丝。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帘线中的造形的金属单丝的造形方向是所述金属帘线的宽度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相邻的金属单丝的所述金属帘线的宽度方向侧面上的弹性体包覆率是每50mm10%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帘线中的金属单丝中的至少1根是实质上笔直的金属单丝。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笔直的金属单丝和造形的金属单丝交替地配置。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配置于所述金属帘线的两端的金属单丝是所述笔直的金属单丝。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单丝的造形量是0.03~0.30mm,所述金属单丝的造形节距是2~30mm。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优选的是,所述带束层通过弹性体包覆由将2~10根金属单丝不捻合地并齐成一列而成的束构成的金属帘线而成,还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单丝以同一造形量和同一节距造形,在所述金属帘线中,存在至少1对相邻的金属单丝彼此的相位不同的金属单丝。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相邻的金属单丝彼此的相位差是π/4~7π/4。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相邻的金属单丝的所述金属帘线的宽度方向侧面上的弹性体包覆率是每单位长度10%以上。而且,在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中,优选的是,所述金属单丝的造形量是0.03~0.30mm,所述金属单丝的造形节距是2~10mm。本专利技术的轮胎适合于乘用车用轮胎。在此,加强帘线的tanδ是将加强帘线设为5cm的长度,在预定的温度、测定频率10Hz、静态张力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芯;胎体,其由跨该一对胎圈芯间的至少1层胎体帘布层构成;带束,其由配置于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1层带束层构成;以及至少1层带束加强层,其配置于该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其特征在于,/n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带束加强层中的至少一者的加强帘线包含使用聚酰胺复丝的帘线,该聚酰胺复丝由含有芳香族二羧酸的二羧酸与二胺的缩聚物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017 JP 2018-1962141.一种轮胎,其包括:一对胎圈芯;胎体,其由跨该一对胎圈芯间的至少1层胎体帘布层构成;带束,其由配置于该胎体的轮胎径向外侧的至少1层带束层构成;以及至少1层带束加强层,其配置于该带束的轮胎径向外侧,其特征在于,
所述胎体帘布层和所述带束加强层中的至少一者的加强帘线包含使用聚酰胺复丝的帘线,该聚酰胺复丝由含有芳香族二羧酸的二羧酸与二胺的缩聚物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二胺是脂肪族二胺和脂环族二胺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轮胎,其中,
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是80~230℃。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100℃时的动态弹性模量E’(100℃)与25℃时的动态弹性模量E’(25℃)之比即E’(100℃)/E’(25℃)的值是0.7~1.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水分率是0.1~2.0质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25℃时的损耗角正切tanδ(25℃)与100℃时的损耗角正切tanδ(100℃)之比即tanδ(25℃)/tanδ(100℃)的值是0.7~1.0。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25℃时的损耗角正切tanδ(25℃)是0.01~0.06。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加强帘线的所述芳香族二羧酸相对于所述二羧酸的比率是50mol%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具有1个芳香环的二羧酸相对于所述芳香族二羧酸的比率是20mol%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具有2个芳香环的二羧酸相对于所述芳香族二羧酸的比率是20mol%以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具有3个芳香环的二羧酸相对于所述芳香族二羧酸的比率是20mol%以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碳原子数为7~12的二胺相对于所述二胺的比率是20mol%以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所述加强帘线是所述聚酰胺复丝与选自由聚酯纤维、尼龙纤维、芳纶纤维、聚酮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聚对苯撑苯并二噁唑纤维以及聚芳酯纤维组成的组中的至少1种纤维的复合帘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
从轮胎取出的所述加强帘线的以下述式(1)、式(2)表示的初捻系数α1是0.1~0.9,终捻系数α2是0.1~1.2,






其中,N1是初捻数,单位是次/10cm,D1是1根初捻丝的纤度,单位是dtex,N2是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阳祐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