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63174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固定壳体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且第一导管贯穿固定壳体的外表面延伸至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当真空泵通过第一导管、可控电磁阀与第二导管对样品池进行真空处理时,由于箱门的内侧设置有密封胶垫,因此在箱门闭合时不会影响固定壳体整体的密封性,真空传感器可以探测到整个系统内的真空状态,并将信息反馈至固定壳体上的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则改变可控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实现真空气路工作状态的I‑PID可变调节,因此不仅能解决初始状态由于真空抽速限制不足造成的样品吸出,又能提高因“气阻”限制造成的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
本技术涉及物理吸附技术与气体真密度
,尤其涉及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物理吸附仪、气体法真密度仪,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使用真空泵对装有粉末样品的样品管及样品池抽真空,而有些粉末样品重量轻粒度小,为防止这类样品被吸出造成仪器污染和测试失败,该类仪器都配置可以限制一定抽速的“气阻”;目前,现有的仪器都配置的气阻不能动态的改变真空工作气路的工作状态,致使真空工作效率低,且不能更有效的防止粉末状样品被吸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壳体,所述固定壳体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真空泵,所述真空泵与固定壳体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且第一导管贯穿固定壳体的外表面延伸至内侧,所述第一导管远离真空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可控电磁阀,所述可控电磁阀远离真空泵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所述第二导管远离可控电磁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样品池,且样品池与固定壳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样品池的顶侧设置有真空传感器,所述固定壳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主机,所述固定壳体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壳体的外表面远离固定架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所述箱门的内侧开合处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垫。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远离固定壳体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架的外表面远离固定壳体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嵌入转动连接有螺纹轴,所述螺纹轴的螺纹连接有移动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架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手轮,且调节手轮与螺纹轴之间固定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控制主机与真空泵、可控电磁阀、真空传感器之间均电性连接。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该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当真空泵通过第一导管、可控电磁阀与第二导管对样品池进行真空处理时,由于箱门的内侧设置有密封胶垫,因此在箱门闭合时不会影响固定壳体整体的密封性,真空传感器可以探测到整个系统内的真空状态,并将信息反馈至固定壳体上的控制主机,控制主机则改变可控电磁阀的工作状态,实现真空气路工作状态的I-PID可变调节,因此不仅能解决初始状态由于真空抽速限制不足造成的样品吸出,又能提高因“气阻”限制造成的效率降低。2、该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当需要对该装置整体进行固定或是调整装置整体的位置时,将固定架上的限位夹先嵌在所需固定的位置上,接着,拧动调节手轮使调节手轮带动限位滑槽内的螺纹轴转动,使螺纹轴在转动的同时带动移动夹在限位滑槽内上移,从而便于与限位夹相互配合对固定处夹紧,进而完成装置整体的固定,十分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箱门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固定壳体;2、真空泵;3、第一导管;4、可控电磁阀;5、第二导管;6、样品池;7、控制主机;8、真空传感器;9、箱门;10、固定架;11、调节手轮;12、限位滑槽;13、螺纹轴;14、限位夹;15、移动夹;16、密封胶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壳体1,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真空泵2,真空泵2与固定壳体1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3,且第一导管3贯穿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延伸至内侧,第一导管3远离真空泵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可控电磁阀4,可控电磁阀4远离真空泵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5,第二导管5远离可控电磁阀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样品池6,且样品池6与固定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样品池6的顶侧设置有真空传感器8,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主机7,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远离固定架10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9,箱门9的内侧开合处固定连接有密封胶垫16,避免箱门9与固定壳体1之间的存在间隙,进而避免影响装置整体的密封性;固定架10的外表面远离固定壳体1的一侧顶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夹14,便于与移动夹15相互配合对固定处夹紧,进而完成装置整体的固定;固定架10的外表面远离固定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滑槽12,限位滑槽12嵌入转动连接有螺纹轴13,螺纹轴13的螺纹连接有移动夹15,便于与限位夹14相互配合对固定处夹紧,进而完成装置整体的固定;固定架10的顶端转动连接有调节手轮11,且调节手轮11与螺纹轴13之间固定连接,便于调节螺纹轴13的转动,进而便于完成对移动夹15位置的调节;控制主机7与真空泵2、可控电磁阀4、真空传感器8之间均电性连接,便于使控制主机7有序地控制各个部件的运行。工作原理:在使用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时,当真空泵2通过第一导管3、可控电磁阀4与第二导管5对样品池6进行真空处理时,由于箱门9的内侧设置有密封胶垫16,因此在箱门9闭合时不会影响固定壳体1整体的密封性,真空传感器8可以探测到整个系统内的真空状态,并将信息反馈至固定壳体1上的控制主机7,控制主机7则改变可控电磁阀4的工作状态,实现真空气路工作状态的I-PID可变调节,因此不仅能解决初始状态由于真空抽速限制不足造成的样品吸出,又能提高因“气阻”限制造成的效率降低,当需要对该装置整体进行固定或是调整装置整体的位置时,将固定架10上的限位夹14先嵌在所需固定的位置上,接着,拧动调节手轮11使调节手轮11带动限位滑槽12内的螺纹轴13转动,使螺纹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真空泵(2),所述真空泵(2)与固定壳体(1)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3),且第一导管(3)贯穿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延伸至内侧,所述第一导管(3)远离真空泵(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可控电磁阀(4),所述可控电磁阀(4)远离真空泵(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5),所述第二导管(5)远离可控电磁阀(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样品池(6),且样品池(6)与固定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样品池(6)的顶侧设置有真空传感器(8),所述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主机(7),所述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包括固定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一侧设置有真空泵(2),所述真空泵(2)与固定壳体(1)共同固定连接有第一导管(3),且第一导管(3)贯穿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延伸至内侧,所述第一导管(3)远离真空泵(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可控电磁阀(4),所述可控电磁阀(4)远离真空泵(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导管(5),所述第二导管(5)远离可控电磁阀(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样品池(6),且样品池(6)与固定壳体(1)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样品池(6)的顶侧设置有真空传感器(8),所述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控制主机(7),所述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架(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I-PID真空抽速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体(1)的外表面远离固定架(10)的一侧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箱门(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彼奥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