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诊断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的联合型代谢生物标志物及试剂盒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及临床医学领域。
技术介绍
食管癌(esophagealcancer,EC)是我国高发的一种恶性肿瘤,我国每年的发病例数约占世界发病总数的一半,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squamouscellcarcinoma,ESCC)为我国最为常见的食管癌类型,其术后整体5年生存率不足25%,早发现、早治疗是食管癌防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食管鳞癌的发生往往伴随着食管相关部位的癌前病变,其中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esophagealsquamousdysplasia,ESD)是最为常见的食管鳞癌癌前病变,该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病灶,从而从根源上防止其衍进为食管鳞癌。然而,当前对于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的主要诊断手段仍然是组织病理活检,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不适用于常规体检。而体液疾病生物标志物具有操作快速、便捷、非侵袭性的优点,适用于常规体检。因此,挖掘可用于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临床筛查的生物标志物对于高发病地区食管鳞癌的早期预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诊断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联合型代谢生物标志物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联合型的代谢标志物丙酸、亮氨酸及羟脯氨酸标准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诊断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联合型代谢生物标志物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联合型的代谢标志物丙酸、亮氨酸及羟脯氨酸标准品。
2.一种联合型的代谢标志物在制备用于诊断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疾病的试剂盒的用途,所述联合型的代谢标志物是由丙酸、亮氨酸及羟脯氨酸共同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途,通过患者的血清样品,区分食管健康受试者与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又称之为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患者)。
4.一种非诊断目的的计算受试者的血清样本中的联合型标志物变量的方法,其中所述受试者包括食管上皮非典型增生患者及对照,所述联合型标志物由丙酸、亮氨酸及羟脯氨酸共同构成,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以含有内标物十三酸(又称之为十三烷酸)的提取液处理来自受试者的血清样本,沉淀血清蛋白后,离心上清液冻干,获得极性代谢物;进一步利用甲氧胺吡啶、甲基三甲基甲硅烷基三氟乙酰胺对代谢物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欣,李艳丽,路鑫,胡春秀,王砚凤,许国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