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4668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包括有后模,后模两侧对称安装有气缸外箱,气缸外箱一侧分布有气缸回位检测开关和气缸伸出检测开关,气缸外箱内部安装有可升降的升降杆,后模下方安装有前模,前模内部卡设有模仁,模仁两端固定安装有把手,把手利用螺钉固定在前模两侧,模仁底端矩形分布有若干个一号固定块,前模顶端矩形分布有若干个二号固定块,一号固定块上端开设有凹槽,二号固定块底端固定安装有凸块,一号固定块与二号固定块通过凹槽和凸块相互卡合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
,具体为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
技术介绍
模具在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模具注塑后,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产品。模具一般包括动模和定模(或凸模和凹模)两个部分,二者可分可合。分开时取出制件,合拢时使坯料注入模具型腔成形。模具是精密工具,形状复杂,承受坯料的胀力,对结构强度、刚度、表面硬度、表面粗糙度和加工精度都有较高要求,模具生产的发展水平是机械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现有的前模需接模温生产的模具,会遇到生产中突然打不开模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前模与后模温差较大(前模一般为80℃,后模一般为40℃),导致前模与后模的变形量不一样而形成错位,从而卡死模具,通过加装固定块的方式不足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包括后模,所述后模两端对称安装有气缸外箱,所述气缸外箱上端安装有气缸回位检测开关,气缸外箱下端安装有气缸伸出检测开关,气缸外箱内部安装有升降杆,所述后模顶端连接有注塑口,所述后模下方安装有前模,所述前模内部安装有模仁,所述模仁底端矩形分布有若干个一号固定块,所述前模顶端矩形分布有若干个二号固定块,所述前模底端放置有底座。优选的,所述前模两侧开设有通道,所述模仁两端对称安装有把手,所述把手贯穿通道,所述把手利用螺钉固定在前模上。优选的,所述气缸外箱固定卡设在后模两端,升降杆安装在气缸外箱内部。优选的,所述后模底端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卡块,所述前模顶端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卡槽,所述卡块与卡槽相互卡合。优选的,所述一号固定块嵌入前模顶端开设的槽内,所述二号固定块嵌入模仁底端开设的槽内,所述一号固定块与二号固定块通过螺钉分别固定在前模顶端和模仁底端的槽内。优选的,所述一号固定块上端开设有凹槽,所述二号固定块底端固定安装有凸块,所述一号固定块与二号固定块通过凹槽和凸块相互卡合固定。优选的,所述前模2的长度和宽度与后模1的长度和宽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升降杆103的底端与气缸外箱102底端持平。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通过升缩气缸的升降杆的伸出,使前模和后模更容易分开;2、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升缩气缸上的气缸回位检测开关和气缸伸出检测开关来判断前模与后模是否分开,若未分开则发出警报提示,使使用过程更加安全;3、本技术在使用时可以利用拆卸把手上的螺钉对模仁进行拆卸,方便定时检测固定块的磨损情况等,以及方便清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前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模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气缸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模;101、注塑口;102、气缸外箱;103、升降杆;104、气缸回位检测开关;105、气缸伸出检测开关;106、卡块;2、前模;201、把手;202、模仁;203、底座;204、卡槽;205、一号固定块;206、二号固定块;207、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包括后模1,后模1两端对称安装有气缸外箱102,气缸外箱102上端安装有气缸回位检测开关104,气缸外箱102下端安装有气缸伸出检测开关105,可以通过气缸外箱102上的气缸回位检测开关104和气缸伸出检测开关105来判断前模2与后模1是否分开,未分开则发出警报提示,气缸外箱102内部安装有升降杆103,通过升降杆103使前模2与后模1更加容易分开,后模1顶端连接有注塑口101,后模1下方安装有前模2,前模2内部安装有模仁202,模仁202底端矩形分布有若干个一号固定块205,前模2顶端矩形分布有若干个二号固定块206,前模2底端放置有底座203。前模2两侧开设有通道,模仁202两端对称安装有把手201,把手201贯穿通道,把手201利用螺钉207固定在前模2上,通过螺钉207和把手201可对模仁202进行拆卸。气缸外箱102固定卡设在后模1两端,升降杆103安装在气缸外箱102内部,使升降杆103可以完全缩回气缸外箱102内。后模1底端固定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卡块106,前模2顶端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卡槽204,卡块106与卡槽204相互卡合,使前模2与后模1无缝闭合。一号固定块205嵌入前模2顶端开设的槽内,二号固定块206嵌入模仁202底端开设的槽内,一号固定块205与二号固定块206通过螺钉207分别固定在前模2顶端和模仁202底端的槽内,使模仁202可以无缝卡合入前模2内。一号固定块205上端开设有凹槽,二号固定块206底端固定安装有凸块,一号固定块205与二号固定块206通过凹槽和凸块相互卡合固定,利用卡合作用控制前模2变形量不发生大变化。前模2的长度和宽度与后模1的长度和宽度相同。升降杆103的底端与气缸外箱102底端持平,使前模2与后模1闭合更紧密。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后模1落下后,利用卡块106与卡槽204的卡合作用,使后模1与前模2无缝卡合,注塑口101注入坯料后,坯料进入到模仁202后进行塑形,坯料进入后导致前模2和后模1温差增大,使模仁202发生热胀冷缩,前模2上端矩形分布有的二号固定块206,二号固定块206底端固定安装有凸块,模仁202底端矩形分布有一号固定块205,一号固定块205上端开设有凹槽,一号固定块205与二号固定块206通过凹槽和凸块相互卡合固定,从而使模仁202与前模2固定,使变形量降到最低,塑形后后模1上升,同时气缸外箱102内的升降杆103伸出,辅助后模1与前模2分开,若升降杆103移动到气缸伸出检测开关105处,则后模1与前模2正常分开,此时升降杆103回位至气缸回位检测开关104,若未升降杆103未移动到气缸伸出检测开关105处,则发出警报提示工人检修,通过螺钉207固定把手201,把手201固定连接模仁202,可通过对螺钉207的拆卸对模仁202进行拆卸,可以对内部的一号固定块205与二号固定块206进行检修以及清洁。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包括后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1)两端对称安装有气缸外箱(102),所述气缸外箱(102)上端安装有气缸回位检测开关(104),气缸外箱(102)下端安装有气缸伸出检测开关(105),气缸外箱(102)内部安装有升降杆(103),所述后模(1)顶端连接有注塑口(101),所述后模(1)下方安装有前模(2),所述前模(2)内部安装有模仁(202),所述模仁(202)底端矩形分布有若干个一号固定块(205),所述前模(2)顶端矩形分布有若干个二号固定块(206),所述前模(2)底端放置有底座(20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包括后模(1),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模(1)两端对称安装有气缸外箱(102),所述气缸外箱(102)上端安装有气缸回位检测开关(104),气缸外箱(102)下端安装有气缸伸出检测开关(105),气缸外箱(102)内部安装有升降杆(103),所述后模(1)顶端连接有注塑口(101),所述后模(1)下方安装有前模(2),所述前模(2)内部安装有模仁(202),所述模仁(202)底端矩形分布有若干个一号固定块(205),所述前模(2)顶端矩形分布有若干个二号固定块(206),所述前模(2)底端放置有底座(2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模(2)两侧开设有通道,所述模仁(202)两端对称安装有把手(201),所述把手(201)贯穿通道,所述把手(201)利用螺钉(207)固定在前模(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打不开模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外箱(102)固定卡设在后模(1)两端,升降杆(103)安装在气缸外箱(102)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止注塑模具在生产过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万永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万之方精密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