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61100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可以应用于衣服、帽子、头带、床单、座垫等物品上。该织物本体的顶层织物面上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用于显示用户所需要的图案或画面。发光二极管的行数据线和列数据线分别交叠相织于织物本体中间层,不影响显示效果;每根行数据线和列数据线的末端都挑出底层织物面与对应的行驱动模块和列驱动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显示信号。其中行驱动模块包括行驱动电路,列驱动模块包括列驱动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活用品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
技术介绍
生活中的织物,如沙发套、床单、座垫等家用物品,衣物、帽子、腰带、腕带、头带等可穿戴物品,一般仅仅通过刺绣或压印技术在织物表面形成各种图案以提高织物的美感。但是通过刺绣或压印技术在织物上形成的图案不可更换,时间久了之后容易审美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其能够改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其包括:织物本体、行驱动模块、列驱动模块、多个发光二极管、多根行数据线和多根列数据线;所述织物本体包括顶层织物面和底层织物面,所述顶层织物面和所述底层织物面均包括交叠相织的经线和纬线;所述行数据线平行于所述纬线,且与所述顶层织物面和所述底层织物面之间的经线交叠相织;所述行数据线在发光二极管安装位置挑出所述顶层织物面,且通过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电极焊接;所述行数据线的末端挑出所述底层织物面,且与所述行驱动模块电连接;所述列数据线平行于所述经线,且与所述顶层织物面和所述底层织物面之间的纬线交叠相织;所述列数据线在发光二极管安装位置挑出所述顶层织物面,且通过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电极焊接;所述列数据线的末端挑出所述底层织物面,且与所述列驱动模块电连接。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可以应用于衣服、帽子、头带、床单、座垫等物品上。该织物本体的顶层织物面上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用于显示用户所需要的图案或画面。发光二极管的行数据线和列数据线分别交叠相织于织物本体中间层,不影响显示效果;每根行数据线和列数据线的末端都挑出底层织物面与对应的行驱动模块和列驱动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显示信号。其中行驱动模块包括行驱动电路,列驱动模块包括列驱动电路。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行驱动模块和所述列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层织物面背离所述顶层织物面的一侧。可以理解,行驱动模块和列驱动模块隐藏于底层织物面背离顶层织物面的一侧,一方面不影响发光二极管阵列的显示效果,另一方面便于与各个行数据线和列数据线电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行驱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一输入数据线的始端连通,所述列驱动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第二输入数据线的始端连通,所述第一输入数据线和所述第二输入数据线的末端均通过USB数据线与USB接口连通。可以理解,用户可以通过盖USB接口向行驱动模块和列驱动模块输入待显示画面的图像信号。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行数据线与所述第一接触电极接触的位置为行接触位置,所述行数据线在所述行接触位置成裸线状态,所述行数据线在非行接触位置均包裹有绝缘外皮;所述列数据线与所述第二接触电极接触的位置为列接触位置,所述列数据线在所述列接触位置成裸线状态,所述列数据线在非列接触位置均包裹有绝缘外皮。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表面涂布有封装胶球,所述封装胶球覆盖所述发光二极管、所述第一接触电极和所述第二接触电极。可以理解,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一般采用干洗方式进行清洗。为了避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不小心沾水,在发光二极管的接触部位,即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的位置包裹一层封装胶球,以起到绝缘、防水的效果。该封装胶球可以采用弹性聚合物制成,如硅树脂、聚氨酯、丙烯酸、或可拉伸而不解体的其他低模量聚合物。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发光二极管包括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和蓝光发光二极管。可以理解,红光发光二极管、绿光发光二极管和蓝光发光二极管可以组成一个彩色像素,从而保证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可以显示彩色画面。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可以应用于衣服、帽子、头带、床单、座垫等物品上。该织物本体的顶层织物面上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二极管,用于显示用户所需要的图案或画面。发光二极管的行数据线和列数据线分别交叠相织于织物本体中间层,不影响显示效果;每根行数据线和列数据线的末端都挑出底层织物面与对应的行驱动模块和列驱动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显示信号。其中行驱动模块包括行驱动电路,列驱动模块包括列驱动电路。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的电路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的XX’剖面图;图4是图1所示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的YY’剖面图。附图标号:织物本体10、顶层织物面11、底层织物面12、行驱动模块20、第一输入数据线21、第二输入数据线22、列驱动模块30、发光二极管40、行数据线50、第一接触电极51、列数据线60、第二接触电极61、经线71、纬线72、USB接口80、USB数据线81、封装胶球90。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其包括:织物本体10、行驱动模块20、列驱动模块30、多个发光二极管40、多根行数据线50和多根列数据线60。织物本体10包括顶层织物面11和底层织物面12,顶层织物面11和底层织物面12均包括交叠相织的经线71和纬线72。如图3所示,行数据线50平行于纬线72,且与顶层织物面11和底层织物面12之间的经线71交叠相织;行数据线50在发光二极管40安装位置挑出顶层织物面11,且通过第一接触电极51与发光二极管40的正电极焊接;行数据线50的末端挑出底层织物面12,且与行驱动模块20电连接。如图4所示,列数据线60平行于经线71,且与顶层织物面11和底层织物面12之间的纬线72交叠相织;列数据线60在发光二极管40安装位置挑出顶层织物面11,且通过第二接触电极61与发光二极管40的负电极焊接;列数据线60的末端挑出底层织物面12,且与列驱动模块30电连接。可以理解,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可以应用于衣服、帽子、头带、床单、座垫等物品上。该织物本体10的顶层织物面11上阵列排布有多个发光二极管40,用于显示用户所需要的图案或画面。发光二极管40的行数据线50和列数据线60分别交叠相织于织物本体10中间层,不影响显示效果;每根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n织物本体、行驱动模块、列驱动模块、多个发光二极管、多根行数据线和多根列数据线;/n所述织物本体包括顶层织物面和底层织物面,所述顶层织物面和所述底层织物面均包括交叠相织的经线和纬线;/n所述行数据线平行于所述纬线,且与所述顶层织物面和所述底层织物面之间的经线交叠相织;所述行数据线在发光二极管安装位置挑出所述顶层织物面,且通过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电极焊接;所述行数据线的末端挑出所述底层织物面,且与所述行驱动模块电连接;/n所述列数据线平行于所述经线,且与所述顶层织物面和所述底层织物面之间的纬线交叠相织;所述列数据线在发光二极管安装位置挑出所述顶层织物面,且通过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电极焊接;所述列数据线的末端挑出所述底层织物面,且与所述列驱动模块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
织物本体、行驱动模块、列驱动模块、多个发光二极管、多根行数据线和多根列数据线;
所述织物本体包括顶层织物面和底层织物面,所述顶层织物面和所述底层织物面均包括交叠相织的经线和纬线;
所述行数据线平行于所述纬线,且与所述顶层织物面和所述底层织物面之间的经线交叠相织;所述行数据线在发光二极管安装位置挑出所述顶层织物面,且通过第一接触电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电极焊接;所述行数据线的末端挑出所述底层织物面,且与所述行驱动模块电连接;
所述列数据线平行于所述经线,且与所述顶层织物面和所述底层织物面之间的纬线交叠相织;所述列数据线在发光二极管安装位置挑出所述顶层织物面,且通过第二接触电极与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电极焊接;所述列数据线的末端挑出所述底层织物面,且与所述列驱动模块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显示效果的织物,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驱动模块和所述列驱动模块设置于所述底层织物面背离所述顶层织物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恒
申请(专利权)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