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性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280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弹性面料,涉及纺织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羽绒服面料无法伸缩自如,弹性恢复性差,导致穿着时,舒适度不够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弹性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和里层均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和里层通过连接线缝合,所述表层和里层之间形成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絮状物,所述絮状物将表层下表面和里层上表面撑起形成若干菱形状凸起,所述连接线包括锦纶纤维、竹炭纤维、羊毛纱线以及螺旋缠绕于涤纶纤维一外侧的粘胶纤维,所述锦纶纤维、竹炭纤维和羊毛纱线同向螺旋缠绕于粘胶纤维外侧,增加保暖的同时,提高面料的伸缩性,以增强贴身效果,提高面料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弹性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弹性面料。
技术介绍
羽绒服市场的发展历史不长,但市场发展速度很快。随着工艺和技术的进步,羽绒服成为服装领域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消费者冬季不可或缺的日常生活用品。80年代初期,国内羽绒服年销售量只有几十万件,而现在羽绒服成为了主流,生活条件越好,人们对美的追求就越高,御寒已不再是人们穿羽绒服的唯一目的,从生产技术上,羽绒服已经可以做到既轻薄又保暖。但是现有的用于羽绒服的面料大多没有弹性,人们选购羽绒服时,太小会导致无法增加衣物,不适宜天气多变的情况下穿着,太大会导致穿着臃肿,影响美观,此外容易导致与身体接触不紧密,影响保暖效果。例如公开号为:CN103660454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保暖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由人造革制成,所述里层为由经纱和纬纱编织而成的面料层,所述经纱采用75D/72F涤纶长丝,纬纱采用150D/72F涤锦复合丝,所述里层的面料组织结构为五枚三飞纬面缎纹组织,所述里层的面料正面经拉绒处理形成起绒面,表层覆盖在所述里层的面料背面。这种面料具有表层和里层,表层采用人造革,不仅保暖性好,而且耐磨、防水,里层采用五枚三飞纬面缎纹组织,并起绒,增加了面料的厚实性和保暖性,起绒面上的绒毛使人的身体穿着时更加舒适柔软,虽然这种面料具有较好的保暖功能。但是上述方案无法伸缩自如,弹性恢复性差,导致穿着时,舒适度不够,而且比较松动,容易透风且缺少时尚元素。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技术内容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弹性面料。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弹性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和里层均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和里层通过连接线缝合,所述表层和里层之间形成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絮状物,所述絮状物将表层下表面和里层上表面撑起形成若干菱形状凸起,所述连接线包括锦纶纤维、竹炭纤维、羊毛纱线以及螺旋缠绕于涤纶纤维一外侧的粘胶纤维,所述锦纶纤维、竹炭纤维和羊毛纱线同向螺旋缠绕于缠绕有涤纶线纤维一的粘胶纤维外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表层和里层,并且表层和里层均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使得面料较为平整,有较好的使用效果,表层和里层通过连接线缝合,能够对面料进行加厚,增强面料的保暖性能,缝合线缝合之间的表层和里层之间形成若干空腔,空腔内填充絮状物,絮状物用于将表层下表面和里层上表面撑起形成若干各菱形状凸起,当面料被拉伸时,菱形状凸起变得扁平,以适应面料的延展性,当面料收缩时,絮状物记忆性恢复原状,使面料蓬松,同时连接线通过设置涤纶纤维一和锦纶纤维,可以使面料具有优良的弹性和恢复性,设置竹炭纤维、粘胶纤维和羊毛纱线,有较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可以有效弥补涤纶纤维一吸湿性差,容易产生静电的缺点,制成较高弹性的连接线,且吸湿性好,不易起静电,同时面料伸缩性好,舒适度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絮状物为PP棉。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PP棉作为空腔的填充物,有较好的弹性,且蓬松度强,增加保暖性的同时,可以将表层和里层的菱形缝合纹路之间的空腔撑起形成立体的菱形,当面料被拉伸时,菱形状凸起变得扁平,以适应面料的延展性,当面料收缩时,PP棉絮状物记忆性恢复原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一包括芯层一,所述芯层一外侧同向螺旋缠绕有甲壳素纤维、大豆纤维、聚酰胺纤维和中空棉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甲壳素纤维,可以增强面料的抗菌效果,而大豆纤维外观华贵,具有真丝般的光泽,柔和鲜亮,不易褶皱亲肤效果好,聚酰胺纤维韧性好,可以增强面料耐磨性,中空棉纱孔腔中的空气起到良好的隔热与蓬松作用,有较好的保暖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层一包括两条相互加捻的涤纶纤维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涤纶纤维二保障了复合纱线一的弹性和韧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二包括芯层二,所述芯层二外侧螺旋缠绕有莫代尔纤维,所述莫代尔纤维外侧螺旋缠绕有腈纶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莫代尔纤维的设置,有较好的吸湿性,可以保持面料的干爽舒适,腈纶纤维的设置,增强了面料的整体强度,轻巧且有较好的保暖性,触摸起来也较为柔软舒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层二包括相互加捻的氨纶纤维和聚氨酯弹性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氨纶纤维和聚氨酯弹性纤维,可以增强面料弹性且恢复性高,穿着舒适,同时也具有较好的耐酸和耐碱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里层的编织方式为平纹经纬编织,所述复合纱线一作为编织时的第一经线,复合纱线二作为编织时的第一纬线,所述第一纬线挑一压一的与第一经线交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在根数相同的排列面内,交织次数多,浮长线短,面料更加细腻,有较好的舒适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的编织方式为斜纹编织,所述复合纱线一作为编织时的第二经线,复合纱线二作为编制时的第二纬线,所述第二纬线挑二压二的与第二经线交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组织循环内交织点较少,面料可密性大,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可增强穿着的舒适性,同时面料具有较好的光泽度,提高了观赏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表层和里层,并且表层和里层均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使得面料较为平整,有较好的使用效果,表层和里层通过连接线缝合,能够对面料进行加厚,增强面料的保暖性能,缝合线缝合之间的表层和里层之间形成若干空腔,空腔内填充絮状物,絮状物用于将表层下表面和里层上表面撑起形成若干各菱形状凸起,当面料被拉伸时,菱形状凸起变得扁平,以适应面料的延展性,当面料收缩时,絮状物记忆性恢复原状,使面料蓬松,同时连接线通过设置涤纶纤维一和锦纶纤维,可以使面料具有优良的弹性和恢复性,设置竹炭纤维、粘胶纤维和羊毛纱线,有较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可以有效弥补涤纶纤维一吸湿性差,容易产生静电的缺点,制成较高弹性的连接线,且吸湿性好,不易起静电,同时面料具有伸缩自如,弹性恢复性好,贴身效果好,舒适度强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弹性面料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弹性面料的缝合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弹性面料的里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弹性面料的标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弹性面料的连接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弹性面料的复合纱线一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弹性面料的复合纱线二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表层;11、第二经线;111、甲壳素纤维;112、涤纶纤维二;113、中空棉纱;114、聚酰胺纤维;115、芯层一;116、大豆纤维;12、第二纬线;2、里层;21、第一经线;22、第一纬线;221、莫代尔纤维;222、芯层二;223、氨纶纤维;224、腈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性面料,包括表层(1)和里层(2),所述表层(1)和里层(2)均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1)和里层(2)通过连接线(4)缝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和里层(2)之间形成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絮状物(3),所述絮状物(3)将表层(1)下表面和里层(2)上表面撑起形成若干菱形状凸起,所述连接线(4)包括锦纶纤维(45)、竹炭纤维(44)、羊毛纱线(43)以及螺旋缠绕于涤纶纤维一(42)外侧的粘胶纤维(41),所述锦纶纤维(45)、竹炭纤维(44)和羊毛纱线(43)同向螺旋缠绕于缠绕有涤纶线纤维一的粘胶纤维(41)外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面料,包括表层(1)和里层(2),所述表层(1)和里层(2)均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1)和里层(2)通过连接线(4)缝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和里层(2)之间形成若干空腔,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絮状物(3),所述絮状物(3)将表层(1)下表面和里层(2)上表面撑起形成若干菱形状凸起,所述连接线(4)包括锦纶纤维(45)、竹炭纤维(44)、羊毛纱线(43)以及螺旋缠绕于涤纶纤维一(42)外侧的粘胶纤维(41),所述锦纶纤维(45)、竹炭纤维(44)和羊毛纱线(43)同向螺旋缠绕于缠绕有涤纶线纤维一的粘胶纤维(41)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絮状物(3)为PP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弹性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一包括芯层一(115),所述芯层一(115)外侧同向螺旋缠绕有甲壳素纤维(111)、大豆纤维(116)、聚酰胺纤维(114)和中空棉纱(1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弹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振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胜幢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