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853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保暖梭织面料,涉及纺织品技术,旨在解决内衣面料保暖效果欠佳,而保暖效果较好的面料过于厚重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表层和里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一,所述复合纱线一上设置有用于覆盖孔隙结构一的若干绒毛,所述里层通过复合纱线三和复合纱线四经纬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二,所述表层经纬编织点与所述里层经纬编织点连接,孔隙结构一和孔隙结构二之间形成若干气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少面料厚度同时保证面料的保暖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本技术涉及纺织品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保暖梭织面料。
技术介绍
在寒冷的冬季,人们往往会选择保暖效果较好的衣物,或者在外套内多穿几层保持身体的温暖,但是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对于衣物面料的要求同样越来越高,不仅要求衣物轻薄同时还要兼具保暖的效果,各种羽绒服就随之出现了,但是羽绒服作为外套不具备贴身效果,同时在寒冷季节还是需要在外套内增加衣物,保持体温,所以人们需要挑选贴身保暖的内衣物,但是现有的内衣中面料轻薄保温性不好,保温性好的内衣大都通过叠加衣物面料来提高衣物保温性能,但是一味的增加面料层数不仅会造成布料整体臃肿重量增加,同时还增加面料的成本,穿着舒适度降低。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具有较好保暖性能并且面料轻便穿着舒适。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包括表层和里层,所述表层通过复合纱线一和复合纱线二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一,所述复合纱线一上设置有用于覆盖孔隙结构一的若干绒毛,所述里层通过复合纱线三和复合纱线四经纬编织而成,所述里层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二,所述表层经纬编织点与所述里层经纬编织点连接,孔隙结构一和孔隙结构二之间形成若干气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层通过经纬编织而成的,便于表层结构更加紧密,经纬编织中相交叉形成组织点,各个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一,为了增强表层的保暖性能在复合纱线一上的绒毛可以将孔隙结构一覆盖,形成保温层,同时防止冷风穿过,里层同样通过经纬编织而成,保证上下层统一便于缝合,同时表层和里层中孔隙结构一和孔隙结构二互相适配连接形成气腔,气腔内的空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可以起到较好的隔绝效果,有效防止冷气进入增强面料的保温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一包括纱芯一、缠绕于纱芯一外侧的蚕丝以及缠绕于蚕丝外侧的醋腈复合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蚕丝缠绕在纱芯一外侧可以提高复合纱线一的舒适度,醋腈复合纤维上有若干绒毛可以提高复合纱线一的蓬松度,增强保暖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芯一通过若干异形棉纶纤维加捻而成,所述异形棉纶纤维截面呈现三叶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纱芯一通过若干异形棉纶纤维加捻而成,三叶形的异形棉纶纤维通过加捻具有较好的蓬松性,有利于增强衣物的保暖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二包括相互缠绕的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纱线二通过棉纤维和甲壳素纤维加捻而成,便于提高复合纱线二抗菌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三包括相互缠绕的聚酯纤维和十字异形涤纶纤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纱线三通过聚酯纤维和十字异形涤纶纤维加捻而成,便于提高里层的保暖效果同时保持衣物干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纱线四包括相互缠绕的亚麻纤维和纱芯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合纱线四通过亚麻纤维和纱芯二加捻而成,便于提高复合纱线四的吸湿排汗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纱芯二通过若干中空异形涤纶纤维加捻而成。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捻机将若干中空异形涤纶纤维进行加捻形成纱芯二,有利于提高纱芯二的蓬松性和纱芯二的弹性,透气效果较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层和里层通过缝合线缝合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缝合线缝合舒适度较好,有利于表层和里层连接的紧密度,同时缝合线材质柔软,有利于提高面料整体舒适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经纬编织使面料连接紧密,同时复合纱线一上的绒毛可以加强面料的保温效果,起到较好的隔绝作用,表层与里层之间形成气腔,在气腔内形成相对密封的空气层便于保温隔热,防止热量散发,同时里层中有相对蓬松的纱线进行经纬编织,增强里层的透气性提高面料接触人体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表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里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复合纱线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复合纱线二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复合纱线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复合纱线四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表层;2、里层;3、复合纱线一;4、复合纱线二;5、孔隙结构一;6、绒毛;7、复合纱线三;8、复合纱线四;9、气腔;10、纱芯一;11、蚕丝;12、醋腈复合纤维;13、异形棉纶纤维;14、棉纤维;15、甲壳素纤维;16、聚酯纤维;17、十字异形涤纶纤维;18、亚麻纤维;19、纱芯二;20、中空异形涤纶纤维;21、孔隙结构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保暖梭织面料,表层1通过经纬编织而成,表层1通过复合纱线一3和复合纱线二4交织而成,经纬编织的规律为复合纱线一3为经纱,复合纱线二4为纬纱,复合纱线一3和复合纱线二4通过经纬编织,编织点连接在一起,产生若干气腔9,复合纱线一3上设置有若干绒毛6,绒毛6覆盖在气腔9上方,便于衣物保暖,气腔9内形成相对密封的空气层,起到较好的隔绝作用,增强表层1的保温性能。如图2和图3所示,表层1通过平纹编织而成,结构紧密,保暖性能好,复合纱线一3和复合纱线二4经纬编织点之间产生的孔隙结构一5被复合纱线一3上的绒毛6覆盖住,增强表层1面料的保温性,同时复合纱线一3包括纱芯一10、缠绕在纱芯一10外侧的蚕丝11和缠绕在蚕丝11外侧的醋腈复合纤维12,里层2通过平纹编织而成,里层2通过复合纱线三7和复合纱线四8经纬编织而成,里层2经纱和纬纱均按照一根复合纱线三7、一根复合纱线四8的顺序循环往复编织,保证里层2材质的均匀。如图4所示,蚕丝11较为柔软,有一定弹性,可以增强复合纱线一3的舒适度,同时蚕丝11外侧缠绕醋腈复合纤维12,醋腈复合纤维12通过喷丝板和纺丝工艺设计,其中含有连贯的孔隙结构一5,醋腈复合纤维12可以减少热传导达到保暖效果,纱芯一10通过加捻机加捻若干异形棉纶纤维13而成,三叶形的异形棉纶纤维13加捻可以增强纱芯本身的蓬松性,增强表层1的保温性。如图5所示,复合纱线二4通过加捻机加捻而成,复合纱线二4包括棉纤维14和甲壳素纤维15,棉纤维14具有较好的保暖性能,甲壳素纤维15具有较好的抗菌抑菌效果,提高衣物本身的抑菌效果同时还能增强保暖性能。如图6所示,聚酯纤维16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有效增强里层2面料的保温效果,同时复合纱线三7还包括十字异形涤纶纤维17,十字异形涤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包括表层(1)和里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通过复合纱线一(3)和复合纱线二(4)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1)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一(5),所述复合纱线一(3)上设置有用于覆盖孔隙结构一(5)的若干绒毛(6),所述里层(2)通过复合纱线三(7)和复合纱线四(8)经纬编织而成,所述里层(2)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二(21),所述表层(1)经纬编织点与所述里层(2)经纬编织点连接,所述孔隙结构一(5)和孔隙结构二(21)之间形成若干气腔(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包括表层(1)和里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表层(1)通过复合纱线一(3)和复合纱线二(4)经纬编织而成,所述表层(1)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一(5),所述复合纱线一(3)上设置有用于覆盖孔隙结构一(5)的若干绒毛(6),所述里层(2)通过复合纱线三(7)和复合纱线四(8)经纬编织而成,所述里层(2)经纬编织点之间形成若干孔隙结构二(21),所述表层(1)经纬编织点与所述里层(2)经纬编织点连接,所述孔隙结构一(5)和孔隙结构二(21)之间形成若干气腔(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纱线一(3)包括纱芯一(10)、缠绕于纱芯一(10)外侧的蚕丝(11)以及缠绕于蚕丝(11)外侧的醋腈复合纤维(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保暖梭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纱芯一(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振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胜幢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