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除臭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1851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菌除臭面料,涉及面料技术领域,旨在解决面料没有很好的抗菌除臭效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面层和里层,面层和里层之间缝合有若干支撑纱线,相邻支撑纱线之间形成位于面层和里层之间的空腔,支撑纱线的表面附着有若干芳香颗粒,支撑纱线包括竹炭纤维和缠绕在竹炭纤维周围的第一异形截面纤维以及包覆在第一异形截面纤维外侧的锦纶纤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纱线,将面层和里层分隔开来保证了透气效果,并且支撑纱线本身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再配合芳香颗粒有效达到了抗菌除臭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除臭面料
本技术涉及面料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菌除臭面料。
技术介绍
面料主要是用来制作服装、家用纺织品、装饰品以及其他工艺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面料的功能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混纺面料,是使各种不同的纤维有效结合,纤维间功能互补,改善纤维的性能,拓展了纤维的使用空间。公开号为CN210436743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透气面料,其技术要点是:包括面料基层,所述面料基层的一侧设置有第一透气层,所述第一透气层由蚕丝纤维纺织而成,所述第一透气层上沿其厚度方向开有第一透气孔。上述方案中通过设置透气孔并且将透气层用蚕丝纤维纺织而成,达到了具有良好的透气效果,但是面料在正常使用时会贴合人体皮肤,长久使用容易造成细菌滋生,具有臭味,面料没有良好的抗菌除臭的效果。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抗菌除臭面料。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菌除臭面料,包括面层和里层,所述面层和里层之间缝合有若干支撑纱线,相邻所述支撑纱线之间形成位于面层和里层之间的空腔,所述支撑纱线的表面附着有若干芳香颗粒,所述支撑纱线包括竹炭纤维和缠绕在竹炭纤维周围的第一异形截面纤维以及包覆在第一异形截面纤维外侧的锦纶纤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在面层和里层之间缝合有若干条支撑纱线,使得面层和里层隔离形成空腔,使得整体具有很好的透气效果,并且在支撑纱线表面附着若干芳香颗粒,能够自行发散香气,平衡臭气,将若干第一异形截面纤维和竹炭纤维加捻而成,并且将第一异形截面纤维围绕在竹炭纤维周围,在第一形截面纤维外侧通过胶粘剂包覆有锦纶纤维从而形成支撑纱线,竹炭纤维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采用第一异形截面纤维使得整体具有很好的蓬松性,增强了弹性效果,并且第一异形截面纤维外侧包覆锦纶纤维,锦纶纤维具有很好的弹性恢复,并且具有很强的耐磨性,保证了整体面料的质量,使得整体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除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层通过第一复合纱线和第二复合纱线经纬编织形成平纹组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面层通过第一复合纱线和第二复合纱线经纬编织形成平纹组织,增强面料的耐磨性,使得面料更加牢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复合纱线包括互相缠绕的莫代尔纤维和涤纶纤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复合纱线由互相缠绕的莫代尔纤维和涤纶纤维组成,使得第一复合纱线具有良好的弹性,并且整体柔顺,透气。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复合纱线包括银纤维和围绕银纤维缠绕的竹炭纤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复合纱线由银纤维和围绕银纤维缠绕的竹炭纤维组成,银纤维和竹炭纤维均具有良好的抗菌除臭的效果,并且将竹炭纤维缠绕在银纤维周围,减少了银纤维的用量,节约了成本。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里层通过第一复合纱线和第三复合纱线经纬编织形成缎纹组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里层由第一复合纱线和第三复合纱线经纬编织形成缎纹组织,使得里层表面平整、光滑,质地柔软,使得与肌肤贴合时,保证人们衣物穿着的舒适感。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复合纱线包括第一纱芯和缠绕在第一纱芯外侧的甲壳素纤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甲壳素纤维具有较好的可纺性,保证了整体结构的质量,并且甲壳素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除臭效果,对皮肤也有较好的护理功能,增加了整体面料的抗菌除臭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纱芯由若干中空的第二异形截面纤维加捻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纱芯由中空的第二异形截面纤维进行加捻形成,保证纱芯结构的蓬松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异形截面纤维采用涤纶材质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用涤纶制成,涤纶具有良好的弹性,并且质地顺滑,使得与肌肤贴合时,保证人们衣物穿着的舒适感。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在面层和里层之间缝合有若干条支撑纱线,使得面层和里层隔离形成空腔,使得整体具有很好的透气效果,并且在支撑纱线表面附着若干芳香颗粒,能够自行发散香气,平衡臭气,将若干第一异形截面纤维和竹炭纤维加捻而成,并且将第一异形截面纤维围绕在竹炭纤维周围,在第一形截面纤维外侧通过胶粘剂包覆有锦纶纤维从而形成支撑纱线,竹炭纤维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采用第一异形截面纤维使得整体具有很好的蓬松性,增强了弹性效果,并且第一异形截面纤维外侧包覆锦纶纤维,锦纶纤维具有很好的弹性恢复,并且具有很强的耐磨性,保证了整体面料的质量,使得整体面料具有良好的抗菌除臭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纱线的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面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里层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一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第二复合纱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第三复合纱线的截面图。附图标记:1、面层;2、里层;3、支撑纱线;4、芳香颗粒;5、竹炭纤维;6、第一异形截面纤维;7、第一复合纱线;8、第二复合纱线;9、莫代尔纤维;10、涤纶纤维;11、银纤维;12、第三复合纱线;13、甲壳素纤维;14、第二异形截面纤维;15、锦纶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抗菌除臭面料,如图1所示,包括面层1和里层2,面层1和里层2之间缝合有若干支撑纱线3,支撑纱线3将面层1和里层2隔离,并且相邻支撑纱线3之间形成空腔,支撑纱线3的表面附着有若干芳香颗粒4。如图2所示,通过喷丝板喷出若干呈三叶形的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采用涤纶制成,将若干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和竹炭纤维5加捻而成,并且将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围绕在竹炭纤维5周围,在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外侧通过胶粘剂包覆有锦纶纤维15从而形成支撑纱线3,竹炭纤维5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涤纶具有良好的弹性,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的截面呈三叶形,使得整体具有很好的蓬松性,增强了弹性效果,并且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外侧包覆锦纶纤维15,锦纶纤维15具有很好的弹性恢复,并且具有很强的耐磨性,保证了整体面料的质量。如图3所示,面层1通过第一复合纱线7和第二复合纱线8经纬编织形成平纹组织,编织时第一复合纱线7为纬纱,第二复合纱线8为经纱,并且按照第一复合纱线7与第二复合纱线8相互一上一下挑一压一的方式循环编织而成,增强面料的耐磨性,使得面料更加牢固。如图5所示,第一复合纱线7通过莫代尔纤维9和涤纶纤维10加捻而成,涤纶纤维10具有良好的弹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除臭面料,包括面层(1)和里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和里层(2)之间缝合有若干支撑纱线(3),相邻所述支撑纱线(3)之间形成位于面层(1)和里层(2)之间的空腔,所述支撑纱线(3)的表面附着有若干芳香颗粒(4),所述支撑纱线(3)包括竹炭纤维(5)和缠绕在竹炭纤维(5)周围的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以及包覆在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外侧的锦纶纤维(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除臭面料,包括面层(1)和里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和里层(2)之间缝合有若干支撑纱线(3),相邻所述支撑纱线(3)之间形成位于面层(1)和里层(2)之间的空腔,所述支撑纱线(3)的表面附着有若干芳香颗粒(4),所述支撑纱线(3)包括竹炭纤维(5)和缠绕在竹炭纤维(5)周围的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以及包覆在第一异形截面纤维(6)外侧的锦纶纤维(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除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1)通过第一复合纱线(7)和第二复合纱线(8)经纬编织形成平纹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除臭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合纱线(7)包括互相缠绕的莫代尔纤维(9)和涤纶纤维(1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振元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胜幢纺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