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594690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5
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包含入口洗涤单元、连通于所述入口洗涤单元的反应单元,及连通于所述反应单元的出口洗涤单元。所述入口洗涤单元包括界定出第一内空间的入口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入口本体的入口辅助模组。所述入口辅助模组具有设置于所述入口本体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内空间的第一通口的入口壳部、设置于所述入口壳部且具有一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的第一采样孔的第一采样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采样管的第一气压感测器,及经与第一采样孔朝向同侧的所述第一通口与所述第一内空间连通的第一氮气供应管,能不影响压力检测地对所述第一内空间供应氮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气处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制程的污染物处理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参阅图1,为一现有的废气处理设备1,包含一适用于与前端制造设备(图未示)连通的入口洗涤单元11、一与所述入口洗涤单元11连通的反应单元12、一与所述反应单元12连通的出口洗涤单元13,及一用于盛接洗涤废水的水槽14。所述入口洗涤单元11包括一界定出一内空间100的本体110、一设置于所述本体110且连通于所述内空间100的氮气供应管111,及一与所述氮气供应管111相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本体110,且用于侦测所述内空间100的气压值的压力侦测模组112。所述氮气供应管111用于对所述内空间100供应氮气,因为所述氮气属于化学反应的惰性气体,除了能配合额外导入的反应气体而调整气体浓度,还能在不产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促进所述内空间100中的气体流动,并且提供气体运动的额外动能,借此降低废气中的粉尘颗粒沾附于所述本体110的内壁面的机会。然而,为了确实侦测所述内空间100中的气体压力,所述压力侦测模组112势必需要直接采样所述内空间100中的气体,因此虽然通过所述氮气供应管111能减少粉尘颗粒沾附于所述本体110的情况,但却难以保障所述压力侦测模组112不被废气的粉尘颗粒影响。当所述压力侦测模组112沾附废气的粉尘颗粒,甚至被所述粉尘颗粒阻塞,当然会影响压力侦测的准确性,对于依靠所述内空间100中的压力值而执行判断的自动化运作而言,势必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可能影响到所述废气处理设备1运作的安全性。专利技术内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确保压力侦测正常运作的废气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废气处理系统,包含入口洗涤单元、连通于所述入口洗涤单元下游的反应单元,及连通于所述反应单元下游的出口洗涤单元。所述入口洗涤单元包括界定出第一内空间的入口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入口本体的入口辅助模组。所述入口辅助模组具有设置于所述入口本体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内空间的第一通口的入口壳部、设置于所述入口壳部且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且与所述第一通口朝向同侧的第一采样孔的第一采样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采样管的第一气压感测器,及连接于所述入口壳部且经所述第一通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的第一氮气供应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较佳地,前述的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出口洗涤单元包括界定出第二内空间的出口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出口本体的出口辅助模组,所述出口辅助模组具有设置于所述出口本体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二内空间的第二通口的出口壳部、设置于所述出口壳部且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二内空间且与所述第二通口朝向同侧的第二采样孔的第二采样管、连接于所述第二采样管的第二气压感测器,及连接于所述出口壳部且经所述第二通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内空间的第二氮气供应管。较佳地,前述的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入口辅助模组的所述入口壳部围绕界定出入口腔室,所述第一氮气供应管连通于所述入口腔室。较佳地,前述的废气处理系统,其中,所述出口辅助模组的所述出口壳部围绕界定出出口腔室,所述第二氮气供应管连通于所述出口腔室。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所述第一采样管的所述第一采样孔是与所述入口壳部的所述第一通口朝向同侧,因此所述第一氮气供应管输入所述第一内空间的氮气,不会直接反向注入所述第一采样孔或所述第一通口,除了能发挥避免废气粉尘沾附于所述入口本体的内壁的基本功能以外,也能在输出的同时提供使废气粉尘远离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第一采样孔的动能,防止废气粉尘累积,借此优化所述第一气压感测器通过所述第一采样管侦测气压的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一现有的废气处理设备;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废气处理系统的一第一实施例;图3是一局部放大的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一入口辅助模组;图4是一侧视角度的剖视图,辅助图3说明所述入口辅助模组的一第一采样管及一第一氮气供应管;图5是一示意图,说明本专利技术废气处理系统的一第二实施例;图6是一局部放大的立体图,说明所述第二实施例的一出口辅助模组;及图7是一侧视角度的剖视图,辅助图6说明所述出口辅助模组的一第二采样管及一第二氮气供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本专利技术废气处理系统的一第一实施例,包含一入口洗涤单元2、一连通于所述入口洗涤单元2下游的反应单元3,及一连通于所述反应单元3下游的出口洗涤单元4。要先行说明的是,所述入口洗涤单元2及所述出口洗涤单元4,主要是通过在内部喷洒洗涤液体而处理废气,而在所述反应单元3中,则是针对处理的废气成分提供反应气体,通过特定化学反应而生成相对较无害的物质,但此部分的废气处理流程并非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诉求,故后续不再赘述。同时参阅图2至图4,所述入口洗涤单元2包括一界定出一第一内空间210的入口本体21,及一设置于所述入口本体21的入口辅助模组22。所述入口辅助模组22具有一设置于所述入口本体21且具有一朝向所述第一内空间210的第一通口229的入口壳部221、一设置于所述入口壳部221且具有一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210且与所述第一通口229朝向同侧的第一采样孔228的第一采样管222、一连接于所述第一采样管222的第一气压感测器223,及一连接于所述入口壳部221且经所述第一通口229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210的第一氮气供应管224。其中,所述入口壳部221围绕界定出一入口腔室299,所述第一氮气供应管224连通于所述入口腔室299。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氮气供应管224供应氮气时,会经由所述第一通口229直接注入所述第一内空间210,而不会反向注入所述第一采样管222,因而不会影响到所述第一采样管222采样气体而侦测气压的作业。除此以外,由所述第一氮气供应管224输出氮气的同时,也能在所述第一通口229甚至所述第一采样孔228的周遭,产生远离而往所述第一内空间210的气体动能,有利于使废气粉尘远离所述第一通口229及所述第一采样孔228,自然能防止粉尘的累积,在维持所述第一采样管222畅通的情况下,优化压力侦测的精准度。参阅图5至图7,为本专利技术废气处理系统的一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差别在于:所述出口洗涤单元4包括一界定出一第二内空间410的出口本体41,及一设置于所述出口本体41的出口辅助模组42,所述出口辅助模组42具有一设置于所述出口本体41且具有一朝向所述第二内空间410的第二通口429的出口壳部421、一设置于所述出口壳部421且具有一连通于所述第二内空间410且与所述第二通口429朝向同侧的第二采样孔428的第二采样管422、一连接于所述第二采样管422的第二气压感测器423,及一连接于所述出口壳部421且经所述第二通口429连通于所述第二内空间410的第二氮气供应管424。其中,所述出口壳部421围绕界定出一出口腔室499,所述第二氮气供应管424连通于所述出口腔室499。虽然当废气经由所述反应单元3处理后,含有的粉尘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包含入口洗涤单元、连通于所述入口洗涤单元下游的反应单元,及连通于该反应单元下游的出口洗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洗涤单元包括界定出第一内空间的入口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入口本体的入口辅助模组,所述入口辅助模组具有设置于所述入口本体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内空间的第一通口的入口壳部、设置于所述入口壳部且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且与所述第一通口朝向同侧的第一采样孔的第一采样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采样管的第一气压感测器,及连接于所述入口壳部且经所述第一通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的第一氮气供应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气处理系统,包含入口洗涤单元、连通于所述入口洗涤单元下游的反应单元,及连通于该反应单元下游的出口洗涤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洗涤单元包括界定出第一内空间的入口本体,及设置于所述入口本体的入口辅助模组,所述入口辅助模组具有设置于所述入口本体且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内空间的第一通口的入口壳部、设置于所述入口壳部且具有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且与所述第一通口朝向同侧的第一采样孔的第一采样管、连接于所述第一采样管的第一气压感测器,及连接于所述入口壳部且经所述第一通口连通于所述第一内空间的第一氮气供应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洗涤单元包括界定出第二内空间的出口本体,及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霖曾伟庭
申请(专利权)人:汉科系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