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杰专利>正文

楼层内智能消防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93912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8 15:44
楼层内智能消防小车,包括走廊,走廊顶面中部安装轨道,轨道的横截面为倒立的梯形,轨道下端连接水管,水管下方设置圆柱体,圆柱体左右两端面开设环形盲孔,左右两个环形盲孔间通过通道连通,环形盲孔中连接第二圆筒,环形盲孔中安装环形活塞,第二圆筒外端连接柱塞,第二圆筒内侧对应圆柱体外端连接固定板,柱塞与固定板间通过拉力机构连接,柱塞连接调节机构,圆柱体下侧设置箱体,箱体内侧面安装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消防员在消防过程中破门难的问题,能够为消防员在破门过程中节省大量体力,以免发生体力不支出现生命危险,同时本装置还能快速破门,节约了消防过程中的破门等待时间,有助于消防员及时压制火势,减少人员受伤以及物质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楼层内智能消防小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防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楼层内智能消防小车。
技术介绍
很多室内起火后,比如酒店、学校、公寓等建筑一般门都是紧锁的,内部起火后房屋变形,门锁在高温下也会变形损坏,导致门打不开,而采用人工砸开的话,一方面会消耗消防员大量体力,不利于消防员在火灾中消防,甚至严重还会影响到消防员的生命安全,再一方面人工砸锁很效率很低,会浪费大量灭火时间,而灭火是一个与时间进赛跑的过程,一分一秒都可能造成两种不同的局面发生,所以我们急需一种能够在火灾发生期间能够快速破门灭火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楼层内智能消防小车,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楼层内智能消防小车,包括走廊,走廊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沿走廊长度方向的轨道,轨道的横截面为倒立的梯形,轨道下端沿轨道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水管,水管外周套有半圆环形的缺口朝上的第一硬管,第一硬管两端均插接连接第一弧形杆,第一硬管中对应第一弧形杆内端处均配合安装第一活塞,第一活塞均与对应的第一弧形杆内端固定连接,第一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楼层内智能消防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走廊(1),走廊(1)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沿走廊(1)长度方向的轨道(2),轨道(2)的横截面为倒立的梯形,轨道(2)下端沿轨道(2)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水管(3),水管(3)外周套有半圆环形的缺口朝上的第一硬管(4),第一硬管(4)两端均插接连接第一弧形杆(5),第一硬管(4)中对应第一弧形杆(5)内端处均配合安装第一活塞(16),第一活塞(16)均与对应的第一弧形杆(5)内端固定连接,第一硬管(4)对应第一活塞(16)处均插接连接第二弧形杆(6),第二弧形杆(6)与对应的第一活塞(16)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两根第二弧形杆(6)相对的一端为斜面,水管(3...

【技术特征摘要】
1.楼层内智能消防小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走廊(1),走廊(1)顶面中部固定安装沿走廊(1)长度方向的轨道(2),轨道(2)的横截面为倒立的梯形,轨道(2)下端沿轨道(2)长度方向固定连接水管(3),水管(3)外周套有半圆环形的缺口朝上的第一硬管(4),第一硬管(4)两端均插接连接第一弧形杆(5),第一硬管(4)中对应第一弧形杆(5)内端处均配合安装第一活塞(16),第一活塞(16)均与对应的第一弧形杆(5)内端固定连接,第一硬管(4)对应第一活塞(16)处均插接连接第二弧形杆(6),第二弧形杆(6)与对应的第一活塞(16)之间通过第一弹簧固定连接,两根第二弧形杆(6)相对的一端为斜面,水管(3)内侧面开设若干左右对称的沿水管(3)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通孔(7),第一通孔(7)中均插接连接第二硬管(8),第二硬管(8)侧面开设第二通孔(9),水管(3)内侧对应第一通孔(7)处均固定连接竖向的第一圆筒(10),第一圆筒(10)内侧面为锥面,第二硬管(8)对应第一圆筒(10)处均固定连接塞子(11),水管(3)内部对应左右对称的两个塞子(11)之间均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2),第一支架(12)均通过第二弹簧与对应的塞子(11)固定连接,第二弹簧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第一硬管(4)与水管(3)相对的一侧固定安装若干沿第一硬管(4)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二支架(13),第二支架(13)均固定连接第一半球形槽体(14),第一半球形槽体(14)中均设置第一滚珠(15),第一滚珠(15)均与水管(3)接触配合,第一弧形杆(5)外端均固定连接第二半球形槽体(18),第二半球形槽体(18)中均设置第二滚珠(19),第二滚珠(19)均与轨道(2)相对的侧面接触配合,第一硬管(4)对应水管(3)的侧面开设两个左右对称的第三通孔(20),第一硬管(4)与水管(3)相对的侧面对应第三通孔(20)处均固定连接套筒(21),第三通孔(20)、套筒(21)中均密封插接连接同一个第三硬管(22),第三硬管(22)与水管(3)相背的端面为斜面,第三硬管(22)的斜面能够与对应的第二弧形杆(6)的斜面相互配合,第二硬管(8)下端面固定连接密封环(23),水管(3)下方设置横向的圆柱体(24),圆柱体(24)通过若干第四支架(25)与第一硬管(4)固定连接,圆柱体(24)左右两端面均开设环形盲孔(26),左右两个环形盲孔(26)之间通过通道(27)连通,通道(27)通过第四硬管(17)与第一硬管(4)连通,环形盲孔(26)中均插接连接第二圆筒(28),环形盲孔(26)中均配合安装环形活塞(29),第二圆筒(28)内端均与对应的环形活塞(29)固定连接,第二圆筒(28)外侧面开设沿第二圆筒(28)长度方向的第一导向槽(30),第一导向槽(30)中配合安装第一滑块(31),第一滑块(31)与对应的环形盲孔(26)侧壁固定连接,第二圆筒(28)外端密封插接连接柱塞(32),柱塞(32)外端面固定连接斜圆锥(33),斜圆锥(33)的顶点朝外且顶角为直角,第二圆筒(28)内侧对应圆柱体(24)外端均固定连接固定板(34),柱塞(32)与对应的固定板(34)之间通过拉力机构(35)连接,拉力机构(35)能够使柱塞(32)不会与第二圆筒(28)脱离,柱塞(32)均连接有调节机构(36),调节机构(36)能够调节斜圆锥(33)的转动角度,圆柱体(24)中部开设腔体(37),腔体(37)左右两侧面均开设盲孔(38),盲孔(38)内端面均开设第四通孔(39),腔体(37)中设置环形的第一链轮(40)且第一链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欧炜庭
申请(专利权)人:刘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