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溶铜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7520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效溶铜罐,包括溶铜罐体,所述溶铜罐体包括罐顶、位于罐顶上的罐盖以及与溶铜罐体外部管道连接的送液系统;所述送液系统包括耐酸循环泵、进液管路、出液管路、液氧喷射混合器、进气管道;位于溶铜罐体内设有溶铜装置;所述溶铜装置包括多层的旋涡流道,栅格筒体、抽风口、人孔装置、底部排液孔、中部出液孔、上部补液孔。耐酸循环泵的进液口与溶铜罐体的下部相连,耐酸循环泵的出液口与液氧喷射混合器相连,通过液氧喷射混合器使富氧空气与硫酸铜液充分混合,形成泡沫流,再通过罐体内壁的多层旋涡流道在罐体内产生涡旋流,形成罐体内部的巨大旋转冲刷罐内铜料,大幅提高接触时面积和时间,从而大幅提高了溶铜速度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溶铜罐
本技术涉及高效溶铜设备
,具体为一种高效溶铜罐。
技术介绍
在电解铜箔生产过程中,铜的溶解工艺是将固体铜料溶解成铜离子,溶铜是铜箔生产的重要环节,溶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铜箔的产量和成本。传统溶铜设备主要采用逆向通风喷淋法工艺和浸入式溶铜工艺,相应配套设备为低温喷淋溶铜罐,其缺点在于结构复杂、喷淋死角区域大、溶铜均匀性低下、溶铜速度低下,由于硫酸铜液/氧与铜料之间流动速度小,接触不充分,热损失较大,需要使用大规模工艺设备提高产量,由于产生的热能不足以让罐体内温度达到最佳,需通过热交换设备对硫酸铜液进行加温,增加了溶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溶铜罐,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效溶铜罐,包括溶铜罐体,所述溶铜罐体包括罐顶、位于罐顶上的罐盖以及与溶铜罐体外部管道连接的送液系统;所述送液系统包括耐酸循环泵、进液管路、出液管路、液氧喷射混合器、进气管道;位于溶铜罐体内设有溶铜装置;所述溶铜装置包括多层的旋涡流道,栅格筒体、抽风口、人孔装置、底部排液孔、中部出液孔、上部补液孔;所述耐酸循环泵的一侧连接有进液管路;所述进液管路的一侧与溶铜罐体下部固定连接;所述耐酸循环泵的一侧连接有出液管路;所述出液管路的一侧与液氧喷射混合器连接;所述液氧喷射混合器与溶铜罐体的下部连接;所述溶铜装置内的多层旋涡流道设置在所述溶铜罐体的弧形罐体内壁上;所述栅格筒体下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溶铜罐体底部;所述液氧喷射器喷出的雾化液体沿溶铜罐体内旋涡流道射出;所述溶铜罐体上部设置有抽风口;所述罐盖上固定有双D型密封水槽;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人孔装置;所述溶铜罐体的底部设置有硫酸铜排液口;所述溶铜罐体中部设有高溶度硫酸铜液的中部出液孔;所述溶铜罐体的上侧壁设置有高溶度硫酸铜液的上部补液孔。进一步的,多条所述旋涡流道对应连接的耐酸循环泵、进液管路、出液管路、液氧喷射混合器、进气管道采用对应的配套数量。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生产需要提供,可提高大幅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所述进液管路连接有控制阀;所述相邻进液管路之间设置有连接管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开机状态下通过调整开/关控制阀对耐酸循环泵进行维护/保养,以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的,所述栅格筒体底部采用钛网,筒体采用钛材栅格。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涡泡沫流通过钛网和钛栅格使所有铜料空隙均充满流动的泡沫流,实现铜料、富氧气流与硫酸铜溶液的充分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旋涡流道的截面为弧形状,弧形口朝下布置,漩涡流道固定在所述溶铜罐体的内侧壁面上。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液氧喷射混合器的管道上,另一端连接在溶铜罐体上的罐盖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溢出的酸性气体可通过进气管道进入到液氧喷射混合器随着进液管路进入到罐体内进行重新利用。进一步的,所述抽风口一侧连接有抽风机。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抽风机连接抽风套上的抽风口,可以对排出气体进行初步的气液分离。进一步的,所述罐盖上设置有开盖部件;所述开盖部件包括卷扬机;所述卷扬机通过绳轮、钢丝开合罐盖;所述双D型密封水槽一侧铰接在罐盖顶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卷扬机通过绳轮、钢丝实现打开/关闭顶盖,便于方便地添加铜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采用了液氧喷射混合器,利用喷雾技术,在液氧喷射混合器内能够将富氧气体和硫酸铜液在液氧喷射混合器内部充分混合,从而实现了硫酸铜液、空气与铜料表面的充分接触,最大限度提高溶铜过程的反应速度和放热量,高效反应产生的热量可完全替代传统的蒸汽加热。2、罐体内壁采用了多流道旋涡流道结构,从液氧喷射混合器中喷出的高速混合液呈圆锥状扩散,通过旋涡流道使整个罐体内部液体形成均匀的旋涡流,从而达到完全富氧流动式冲刷铜料的目的,完美解决了喷淋死角区域,使溶铜均匀性大幅提高,同时由于采用旋涡流式溶铜,同传统工艺相比大幅增加了硫酸铜液、空气在铜料表面的流动速度和接触面积,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溶铜过程的反应速度和放热量,从而提高溶铜效率,降低溶铜成本。3、罐体内采用了栅格筒体结构,筒体的底部采用钛网,筒体侧壁采用钛材栅格,旋涡泡沫流能基本无阻地通过钛网和钛栅格使所有铜料空隙均充满流动的泡沫流,从而实现铜料、富氧气流与硫酸铜溶液的充分接触,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溶铜过程的反应速度和放热量,从而提高溶铜效率,降低溶铜成本。4、溶铜罐筒体顶部上方设有固定的双D型密封水槽,可实现罐体的密封,减少罐体热能的损失,降低消耗;溶铜罐筒体顶部上方设有开盖部件,开盖部件包括卷扬机,卷扬机通过绳轮、钢丝实现打开/关闭顶盖,便于方便地添加铜料,减少加料时间。5、采用多条旋涡流道,对应的耐酸循环泵、进液管路、出液管路、液氧喷射混合器、进气管道采用对应的配套数量,每组进液管路需要设有控制阀,相邻进液管路之间需要设有连通管路,连通管路需要设有控制阀,可以在开机状态下通过调整开/关控制阀对耐酸循环泵进行维护/保养,从而减少设备维修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6、液氧喷射混合器入气孔与罐体顶部通过管路相连,可将高温的富氧及酸性气体作为促进剂再注入溶铜罐内,避免了硫酸铜液的大量浪费,同时新一代溶铜罐还可将后续工序中生箔机所产生的排放富氧及酸性气体作为促进剂通过液氧喷射混合器再注入溶铜罐,进一步加速溶铜效果,避免了富氧气体和酸的大量浪费,从而降低溶铜成本。7、在高效、节能的同时还为用户减少大量原料占用资金,设备使用数量及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栅格筒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钛网结构示意图。图中:1、溶铜罐体,2、耐酸循环泵,3、进液管路,4、出液管路,5、液氧喷射混合器,6、进气管道,7、旋涡流道,8、栅格筒体,81、钛网,9、罐顶,10、罐盖,11、抽风口,12、人孔装置,13、底部排液孔,14、中部出液孔,15、上部补液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过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是应该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高效溶铜罐,包括溶铜罐体1,所述溶铜罐体1包括罐顶9、位于罐顶9上的罐盖10以及与溶铜罐体1外部管道连接的送液系统;所述送液系统包括耐酸循环泵2、进液管路3、出液管路4、液氧喷射混合器5、进气管道6;位于溶铜罐体1内设有溶铜装置;所述溶铜装置包括多层的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溶铜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溶铜罐体(1),所述溶铜罐体(1)包括罐顶(9)、位于罐顶(9)上的罐盖(10)以及与溶铜罐体(1)外部管道连接的送液系统;所述送液系统包括耐酸循环泵(2)、进液管路(3)、出液管路(4)、液氧喷射混合器(5)、进气管道(6);位于溶铜罐体(1)内设有溶铜装置;所述溶铜装置包括多层的旋涡流道(7),栅格筒体(8)、抽风口(11)、人孔装置(12)、底部排液孔(13)、中部出液孔(14)、上部补液孔(15);/n所述耐酸循环泵(2)的一侧连接有进液管路(3);所述进液管路(3)的一侧与溶铜罐体(1)下部固定连接;所述耐酸循环泵(2)的一侧连接有出液管路(4);所述出液管路(4)的一侧与液氧喷射混合器(5)连接;所述液氧喷射混合器(5)与溶铜罐体(1)的下部连接;/n所述溶铜装置内的多层的旋涡流道(7)设置在所述溶铜罐体(1)的弧形罐体内壁上;所述栅格筒体(8)下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溶铜罐体(1)底部;所述液氧喷射混合器(5)喷出的雾化液体沿溶铜罐体(1)内旋涡流道(7)射出;所述溶铜罐体(1)上部设置有抽风口(11);所述罐盖(10)上固定有双D型密封水槽;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人孔装置(12);所述溶铜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液孔(13);所述溶铜罐体(1)中部设有高溶度硫酸铜液的中部出液孔(14);所述溶铜罐体(1)的上侧壁设置有高溶度硫酸铜液的上部补液孔(1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溶铜罐,其特征在于,包括溶铜罐体(1),所述溶铜罐体(1)包括罐顶(9)、位于罐顶(9)上的罐盖(10)以及与溶铜罐体(1)外部管道连接的送液系统;所述送液系统包括耐酸循环泵(2)、进液管路(3)、出液管路(4)、液氧喷射混合器(5)、进气管道(6);位于溶铜罐体(1)内设有溶铜装置;所述溶铜装置包括多层的旋涡流道(7),栅格筒体(8)、抽风口(11)、人孔装置(12)、底部排液孔(13)、中部出液孔(14)、上部补液孔(15);
所述耐酸循环泵(2)的一侧连接有进液管路(3);所述进液管路(3)的一侧与溶铜罐体(1)下部固定连接;所述耐酸循环泵(2)的一侧连接有出液管路(4);所述出液管路(4)的一侧与液氧喷射混合器(5)连接;所述液氧喷射混合器(5)与溶铜罐体(1)的下部连接;
所述溶铜装置内的多层的旋涡流道(7)设置在所述溶铜罐体(1)的弧形罐体内壁上;所述栅格筒体(8)下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固定在溶铜罐体(1)底部;所述液氧喷射混合器(5)喷出的雾化液体沿溶铜罐体(1)内旋涡流道(7)射出;所述溶铜罐体(1)上部设置有抽风口(11);所述罐盖(10)上固定有双D型密封水槽;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人孔装置(12);所述溶铜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底部排液孔(13);所述溶铜罐体(1)中部设有高溶度硫酸铜液的中部出液孔(14);所述溶铜罐体(1)的上侧壁设置有高溶度硫酸铜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云光义李海涛丁刚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洪田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