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管理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7174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及其装置。其中该电池管理方法,是以装有待测电池的移动式计算机为电池检测暨电力容量调整平台。该待测电池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设定时间区间、饱和电力容量准位以及预设电力容量准位。然后对移动式计算机中的待测电池进行充电。接着藉由读取待测电池模组中的电力容量资讯与时间区间的关系加以判断,以辨识待测电池是否为正常电池。最后藉由所取得的电力容量资讯与预设电力容量准位进行比较,将待测电池的电力容量调整至预设电力容量准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及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检测电池以及为了储存电池而预留一预设电量的电池管理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各种移动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计算机、平板计算机等移动式计算机)中通常都具有电池,以提供移动时的电源供应。为了成本与环保考虑,其移动式电子装置一般都采用可充电的电池(以下简称为电池)。一般而言,电池的电力容量(capacity)将随着电池存放的时间而逐渐减少。请参阅图1所示,是说明一般可充电的电池的储存特性(可恢复容量率,recoverable capacity rate)的示意图。该可恢复容量率的绘制是将多个相同规格的正常电池分为三组,分别充电至0%、40%以及100%电池容量后存放。该三组电池均存放于摄氏20度的环境中。每隔一段时间在该三组电池中随机选出数个电池测试其电力容量的恢复能力,如此重复进行而测得如图1所示的电池储存特性。前述的测试电力容量的恢复能力的方法是将挑选出的电池先充电至100%,再以0.2C放电(假设一个电池容量为2000mAH,1C就是2000mAH,因此0.2C即以400mA放电)至截止电压(通常为2.5-3V),而去计算该电池容量。例如,放电时间为4.8小时,该电池的容量则为400mA×4.8H=1920mAH=96%。图1中显示,若将电池充电至饱和(100%),经过12个月后其可恢复容量约为90%。若将电池完全放电(0%),经过12个月后该电池几乎可完全恢复原先的电力容量。由此可知,若在移动式计算机出厂前先将其中电池充电至100%,则该电池在出售时有最差的储存特性;反之,若在出厂前先将电池的电力容量调整为0%,将可在出售时达到最佳电力容量的恢复能力。然而考虑到市场的需求,通常在出厂前是须使电池预留一预设电力容量(通常为35%-60%)。现有习知的电池管理因不同厂商而有所不同。三洋(Sanyo)、新力(Sony)等日本原厂是各自先将电池单体(cell)充电至40%与55%后再运至台湾等海外市场。其是将数颗电池单体与控制电路板组装后进行一般测试,然后直接装箱出厂,未再做任何电池的出厂电力容量管理。松下(Panasonic)日本原厂是先将电池单体充电至35%后再运至台湾等海外市场。其是将数颗电池单体与控制电路板组装之后进行测试,在出厂前再以电源供应器经人工控制的方式将电池充电至50%后装箱出货。顺达(DynaPack)、加百裕(Celxpert)、新普(Simplo)等则将电池测试后,以具有可监视电池电压、电流充放电的大型充放电流仪器将电池充电至50%-60%之间,然后再装箱出货。综合上面所述,若先将电池充饱后随着移动式计算机出厂,将随着时间而有较差的电力储存特性。当客户临时要求移动式计算机中的电池在出厂时需有一特殊指定电力容量时,则必须以人工方式进行电池出货容量控制,因此影响工厂出货时间、增加人力成本。再者,现有技术中,电池跟着移动式计算机出货时,工厂无法掌握电池容量。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池管理方法及其装置在方法、结构及其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电池管理方法及其装置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方法及其装置又没有适切的方法及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电池管理方法及其装置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电池管理方法及其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电池管理方法及其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的电池管理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电池管理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装有待测电池的移动式计算机为电池检测平台,而检测待测电池是否为正常电池或是问题电池,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池管理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电池管理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装有待测电池的移动式计算机为电力调整平台,而调整待测电池的电力容量至预设电力容量准位,该预设电力容量准位是小于电池的饱和电力容量准位,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池管理方法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的电池管理方法,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装有待测电池的移动式计算机为电池检测暨电力容量调整平台,达到检测待测电池是否为正常电池以及调整待测电池的电力容量至预设电力容量准位的功能,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专利技术的还一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池管理装置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池管理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移动式计算机直接管理待测电池,可以随时调整并掌握电池跟着移动式计算机出货时的电池容量,而不须以人工方式进行电池出货容量控制,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其是以装有至少一待测电池的一移动式计算机为检测/调整平台,以管理该待测电池的电力容量,该待测电池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定一时间区间、一饱和电力容量准位以及一预设电力容量准位;b.对该移动式计算机中的该待测电池进行充电;c.辨识该待测电池是否为正常电池,其是藉由读取该待测电池模组(模组即模块,以下均称为模组)的一电力容量资讯(即信息,以下均称为资讯),就该电力容量资讯与该时间区间的关系加以判断,若该待测电池未能在该时间区间内达到该饱和电力容量准位者,则视为问题电池;以及d.若该待测电池为正常电池,则将该待测电池的电力容量调整至该预设电力容量准位,其是藉由所取得的该电力容量资讯与该预设电力容量准位进行比较,若二者不相等,则藉由充、放电作业,使该待测电池的电力容量调整至该预设电力容量准位。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前述的电池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的步骤c包括以下步骤c-1.检查该电力容量资讯以及计数该待测电池的一充电时间;c-2.当该电力容量资讯小于该饱和电力容量准位,而该充电时间已达该时间区间时,则判定该待测电池为问题电池;c-3.当该电力容量资讯小于该饱和电力容量准位并且该充电时间未达该时间区间时,持续对该移动式计算机中的该待测电池进行充电;以及c-4.当该电力容量资讯达到该饱和电力容量准位并且该充电时间未达该时间区间时,则判定该待测电池为正常电池。前述的电池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包括以下步骤d-1.使该移动式计算机中的该待测电池进行放电,直至该电力容量资讯达到该预设电力容量准位为止;以及d-2.当该电力容量资讯小于该预设电力容量准位时,对该移动式计算机中的该待测电池进行充电,直至该电力容量资讯达到该预设电力容量准位为止。前述的电池管理方法,其中所述的移动式计算机是一笔记型计算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另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其是以装有至少一待测电池的一移动式计算机为调整平台,以调整该待测电池的电力容量,该待测电池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定一预设电力容量准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池管理方法,其是以装有至少一待测电池的一移动式计算机为检测/调整平台,以管理该待测电池的电力容量,其特征在于该待测电池管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定一时间区间、一饱和电力容量准位以及一预设电力容量准位;b.对该移动式计算机中的该待测电池进行充电;c.辨识该待测电池是否为正常电池,其是藉由读取该待测电池模组的一电力容量资讯,就该电力容量资讯与该时间区间的关系加以判断,若该待测电池未能在该时间区间内达到该饱和电力容量准位者,则视为问题电池;以及d.若该待测电池为正常电池,则将该待测电池的电力容量调整至该预设电力容量准位,其是藉由所取得的该电力容量资讯与该预设电力容量准位进行比较,若二者不相等,则藉由充、放电作业,使该待测电池的电力容量调整至该预设电力容量准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蓝启铭林峻德洪千茹
申请(专利权)人:仁宝电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