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雨布自黏胶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72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51
一种合成雨布自黏胶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包括左支柱、釜体和右立柱,所述左支柱的上端设置有左升降液压缸,所述右立柱的上端设置有右升降液压缸,所述釜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所述釜体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料管和真空管,所述釜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密封槽,还包括密封条和上盖,所述密封条配合放置在所述密封槽的内部,所述上盖的下端面上设置有限位凹槽,所述釜体的内部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下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上盖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左端与左升降液压缸连接,所述横板的右端与右升降液压缸连接。总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清理反应釜内部和搅拌叶上残留的自黏胶,保证反应釜后续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合成雨布自黏胶自动化生产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合成雨布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合成雨布自黏胶自动化生产反应釜。
技术介绍
为了使合成雨布与建筑物表面紧密粘结,需要在雨布表面涂覆自黏胶,在生产自黏胶时,需要将多种原材料投入到反应釜内进行搅拌和加热,充分反应后得到成品自黏胶,由于自黏胶往往具有一定的粘性,所以在反应完成将自黏胶排出反应釜后,反应釜内部和搅拌叶上往往会残留有部分自黏胶,由于是在反应釜内部,这些残留的自黏胶清理起来十分不方便,影响反应釜后续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合成雨布自黏胶自动化生产反应釜,目的在于:方便清理反应釜内部和搅拌叶上残留的自黏胶,保证反应釜后续的正常使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合成雨布自黏胶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包括左支柱、釜体和右立柱,所述左支柱和所述右立柱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左支柱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左升降液压缸,所述右立柱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右升降液压缸,所述釜体设置在所述左支柱和所述右立柱之间,所述釜体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有排料阀,所述釜体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料管和真空管,所述上料管上配合设置有密封盖,所述釜体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釜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所述釜体上端的开口位于所述密封槽的内部,所述密封槽的竖向截面为半圆形;还包括密封条和上盖,所述密封条设置为环形且其竖向截面为圆形,所述密封条配合放置在所述密封槽的内部且与所述密封槽的槽底面贴合放置,所述上盖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圆形的限位凹槽,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釜体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凹槽的槽底面设置为平面,所述釜体的上端配合插入所述限位凹槽的内部;所述釜体的内部竖直设置有搅拌轴,所述搅拌轴的下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轴的上端与所述上盖转动连接且其端部转动连接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所述上盖上,所述上盖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横板的左端与所述左升降液压缸连接,所述横板的右端与所述右升降液压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釜体的上部通过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左转轴与所述左立柱转动连接,所述釜体的上部通过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右转轴与所述右立柱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凹槽的槽边和所述釜体上端面的侧边均为倒斜角设置。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叶沿竖直方向设置多组,每组沿所述搅拌轴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正常使用时上盖盖设在釜体的上端,釜体的上端配合插入限位凹槽的内部,限位凹槽的槽底面压紧密封条,使得整个釜体具有很好的密封性,通过上料管进行上料后,再通过真空管进行抽真空,防止反应过程被空气干扰,最后对釜体进行加热搅拌即可,当需要清理反应釜体内部和搅拌叶时,只需启动左升降液压缸和右升降液压缸,带动上盖、搅拌轴和搅拌叶上升,再进行清理即可,简单方便;在将搅拌轴和搅拌叶上升至釜体外部后,可沿左转轴和右转轴旋转釜体,使得釜体上端的开口朝向前侧或后侧,更加方便清理釜体的内部。总之,本技术方便清理反应釜内部和搅拌叶上残留的自黏胶,保证反应釜后续的正常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主视图。图中:1、左支柱,2、釜体,3、上料管,4、左转轴,5、密封槽,6、密封条,7、左升降液压缸,8、上盖,801、限位凹槽,9、横板,10、动力装置,11、搅拌轴,12、右升降液压缸,13、右转轴,14、真空管,15、右立柱,16、排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合成雨布自黏胶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包括左支柱1、釜体2和右立柱15,左支柱1和右立柱15相对间隔设置,左支柱1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左升降液压缸7,右立柱15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右升降液压缸12,釜体2设置在左支柱1和右立柱15之间,釜体2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16,排料管16上设置有排料阀,釜体2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料管3和真空管14,上料管3上配合设置有密封盖,釜体2的上端设置有开口,釜体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5,釜体2上端的开口位于密封槽5的内部,密封槽5的竖向截面为半圆形。还包括密封条6和上盖8,密封条6设置为环形且其竖向截面为圆形,密封条6配合放置在密封槽5的内部且与密封槽5的槽底面贴合放置,上盖8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圆形的限位凹槽801,限位凹槽801与釜体2同轴设置,限位凹槽801的槽底面设置为平面,釜体2的上端配合插入限位凹槽801的内部。釜体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搅拌轴11,搅拌轴11的下部设置有搅拌叶,为了提高搅拌叶的搅拌范围,提高搅拌效果,搅拌叶沿竖直方向设置多组,每组沿搅拌轴11的周向间隔设置多个,搅拌轴11的上端与上盖8转动连接且其端部转动连接有动力装置10,动力装置10设置在上盖8上,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器,上盖8固定连接有横板9,横板9沿左右方向设置,横板9的左端与左升降液压缸7连接,横板9的右端与右升降液压缸12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釜体2的上部通过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左转轴4与左立柱1转动连接,釜体2的上部通过沿左右方向设置的右转轴13与右立柱15转动连接,在将搅拌轴11和搅拌叶上升至釜体2外部后,可沿左转轴4和右转轴13旋转釜体2,使得釜体2上端的开口朝向前侧或后侧,更加方便清理釜体的内部。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限位凹槽801的槽边和釜体1上端面的侧边均为倒斜角设置,方便釜体2的上端配合插入限位凹槽801的内部。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合成雨布自黏胶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正常使用时上盖8盖设在釜体2的上端开口处,釜体2的上端配合插入限位凹槽801的内部,限位凹槽801的槽底面压紧密封条6,使得整个釜体2具有很好的密封性,接着通过上料管3进行上料后盖上密封盖,再通过真空管14进行抽真空,防止反应过程被空气干扰,影响成品质量,最后再启动动力装置10带动搅拌轴11和搅拌叶对釜体2内的物料进行加热搅拌即可,当需要清理反应釜体2内部和搅拌叶时,只需启动左升降液压缸7和右升降液压缸12,带动上盖8、搅拌轴11和搅拌叶上升,再进行清理即可,简单方便。总之,本技术方便清理反应釜内部和搅拌叶上残留的自黏胶,保证反应釜后续的正常使用。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合成雨布自黏胶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柱(1)、釜体(2)和右立柱(15),所述左支柱(1)和所述右立柱(15)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左支柱(1)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左升降液压缸(7),所述右立柱(15)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右升降液压缸(12),所述釜体(2)设置在所述左支柱(1)和所述右立柱(15)之间,所述釜体(2)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16),所述排料管(16)上设置有排料阀,所述釜体(2)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料管(3)和真空管(14),所述上料管(3)上配合设置有密封盖,所述釜体(2)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釜体(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5),所述釜体(2)上端的开口位于所述密封槽(5)的内部,所述密封槽(5)的竖向截面为半圆形;还包括密封条(6)和上盖(8),所述密封条(6)设置为环形且其竖向截面为圆形,所述密封条(6)配合放置在所述密封槽(5)的内部且与所述密封槽(5)的槽底面贴合放置,所述上盖(8)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圆形的限位凹槽(801),所述限位凹槽(801)与所述釜体(2)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凹槽(801)的槽底面设置为平面,所述釜体(2)的上端配合插入所述限位凹槽(801)的内部;所述釜体(2)的内部竖直设置有搅拌轴(11),所述搅拌轴(11)的下部设置有搅拌叶,所述搅拌轴(11)的上端与所述上盖(8)转动连接且其端部转动连接有动力装置(10),所述动力装置(10)设置在所述上盖(8)上,所述上盖(8)固定连接有横板(9),所述横板(9)沿左右方向设置,所述横板(9)的左端与所述左升降液压缸(7)连接,所述横板(9)的右端与所述右升降液压缸(12)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合成雨布自黏胶自动化生产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支柱(1)、釜体(2)和右立柱(15),所述左支柱(1)和所述右立柱(15)相对间隔设置,所述左支柱(1)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左升降液压缸(7),所述右立柱(15)的上端竖直设置有右升降液压缸(12),所述釜体(2)设置在所述左支柱(1)和所述右立柱(15)之间,所述釜体(2)的下端设置有排料管(16),所述排料管(16)上设置有排料阀,所述釜体(2)上部的侧壁上设置有上料管(3)和真空管(14),所述上料管(3)上配合设置有密封盖,所述釜体(2)的上端设置有开口,所述釜体(2)的上端面上设置有环形的密封槽(5),所述釜体(2)上端的开口位于所述密封槽(5)的内部,所述密封槽(5)的竖向截面为半圆形;还包括密封条(6)和上盖(8),所述密封条(6)设置为环形且其竖向截面为圆形,所述密封条(6)配合放置在所述密封槽(5)的内部且与所述密封槽(5)的槽底面贴合放置,所述上盖(8)的下端面上设置有圆形的限位凹槽(801),所述限位凹槽(801)与所述釜体(2)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凹槽(801)的槽底面设置为平面,所述釜体(2)的上端配合插入所述限位凹槽(801)的内部;所述釜体(2)的内部竖直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庆国符建伟张克玲刘瑞华王丹丹
申请(专利权)人:淮滨县龙海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