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合固态纳米孔单分子技术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644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C反应蛋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固态纳米孔单分子技术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首先制备固态纳米孔并活化,将带有羧基末端的硅烷固定在所述固态纳米孔表面,再与末端带氨基的适配体DNA反应,制得复合固态纳米孔,使用所述复合纳米孔检测C反应蛋白的过孔信号,测得其含量;用硅基氮化硅膜作为基底材料,通过分析偏压下C反应蛋白进入纳米孔所产生的阻塞电流与阻塞时间的长短,可以得到蛋白质的体积、表面电荷、构象、浓度等信息;相比于传统的C反应蛋白的检测方法,检测更为快速、灵敏,改善纳米孔不规整的内表面形貌和不均匀的电荷分布带来的测试低频噪音干扰,减小C反应蛋白在纳米孔表面的吸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复合固态纳米孔单分子技术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C反应蛋白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复合固态纳米孔单分子技术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五个相同的同源亚基非共价结合而成的五聚体结构,呈对称的环状五球体。CRP中每个亚基含有20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约为120KDa,亚基与亚基之间通过静电盐桥与两个钙离子相连,从而形成五聚体结构。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CRP不仅是一种非特异的炎症标志物,其本身直接参与了炎症与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并且是心血管疾病最强有力的预示因子与危险因子。CRP与补体C1q及FcTR的相互作用使其表现出很多生物活性,包括宿主对感染的防御反应、对炎症反应的吞噬作用和调节作用等。与受损细胞、凋亡细胞及核抗原的结合,使其在自身免疫病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在人体出现炎症、组织损伤、感染等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复合固态纳米孔单分子技术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固态纳米孔并活化,将带有羧基末端的硅烷固定在所述固态纳米孔表面,再与末端带氨基的适配体DNA反应,制得复合固态纳米孔,使用所述复合纳米孔检测C反应蛋白的过孔信号,测得其含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复合固态纳米孔单分子技术的C反应蛋白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固态纳米孔并活化,将带有羧基末端的硅烷固定在所述固态纳米孔表面,再与末端带氨基的适配体DNA反应,制得复合固态纳米孔,使用所述复合纳米孔检测C反应蛋白的过孔信号,测得其含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固态纳米孔的活化
去除固态纳米孔表面的杂质后用食人鱼洗液进行浸泡,再清洗制得活化后的固态纳米孔;
2)末端带羧基的硅烷分子的固定
氮气条件下,将步骤1)制得的所述活化后的固态纳米孔与酸性末端带羧基的硅烷试剂水溶液进行反应制得固定有羧基硅烷分子的固态纳米孔;
3)CRP的适配体DNA的固定
将步骤2)制得的所述固定有羧基硅烷分子的固态纳米孔经EDC/NHS活化后浸泡在含0.1~1μM末端带氨基的适配体DNA、pH5.5的0.1MMES溶液中反应,制得所述复合固态纳米孔;
4)在步骤3)所得所述复合固态纳米孔的膜片钳上外加偏压,在电解质溶液中检测C反应蛋白的含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前进行固态纳米孔的制备:在硅基氮化硅膜上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丽媛吴吉王德强朱锐王忠谢婉谊殷博华唐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