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164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涉及基坑围护技术领域,包括围护结构和PHW工法,所述围护结构包括H型钢、第一钢板、第二钢板、U型钢卡槽、焊缝、所述H型钢连梁和H型钢围檩,所述H型钢围檩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端均焊接连接有U型钢卡槽,两组所述H型钢分别通过两组U型卡槽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嵌固连接,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的两组H型钢均通过H型钢连梁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新颖,在使用时,施工简便,回收方便,H型钢的周转率更高,且在安装时,均采用压桩机静压施工,现场无噪音,无排泥浆污染,同时施工机械占地小,机械单一,适用于受限制的场地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基坑围护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
技术介绍
基坑围护是指通过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地下商业街等各种地下建筑用的方法。有重力式搅拌桩挡墙、地下连续墙、桩列式挡墙等。不仅要能保证基坑的稳定性及坑内作业的安全、方便,而且要使坑底和坑外的土体位移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确保邻近建筑物及市政设施正常使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建筑业也突飞猛进,地基与基础工程中的基坑围护工程更是首当其冲。常见的基坑围护结构有地下连续墙,钻孔灌注排桩,SMW工法桩等,这些工艺运作时会产生出大量泥浆,对周边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同时需使用大量的水泥,消耗大量的资源,为此我们设计出了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包括围护结构和PHW工法,所述围护结构包括H型钢、第一钢板、第二钢板、U型钢卡槽、焊缝、所述H型钢连梁和H型钢围檩,所述H型钢围檩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相互靠近的一侧两端均焊接连接有U型钢卡槽,两组所述H型钢分别通过两组U型卡槽与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嵌固连接,所述第一钢板与第二钢板之间的两组H型钢均通过H型钢连梁连接,形成连续门式结构;所述PHW工法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放线平整场地,安放定位架,调整水平;S2、插入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H型钢,让H型钢通过U型钢卡槽与第一钢板或第二钢板的一侧嵌固连接后,并调整固定;S3、通过压桩机施打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及H型钢至预定高度,施打完后吊起围护结构进入下一段施工,以此完成第一钢板、第二钢板和H型钢连续墙施打;S4、安装H型钢围檩,进行支撑施工,先支撑后开挖土方施工;S5、在进行步骤S4中挖土工作时,先挖土至坑底,接着浇筑底板地下室结构,然后回填土;S6、在步骤S5中的工作完成后,拆除围护结构的支撑结构,并拔除PHW围护桩。优选的,所述H型钢和U型钢卡槽之间设置有防水嵌缝材料,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两端与U型钢卡槽焊接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钢板、第二钢板、H型钢和U型钢卡槽的高度大于H型钢围檩和H型钢连梁的高度。优选的,两个所述H型钢连梁的两端分别与两组H型钢固定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H型钢与第一钢板、第二钢板采用U型卡槽嵌固连接,施工简便,回收方便,H型钢的周转率更高,可阻止外部水渗入基坑,有效防水防潮;2、在对H型钢、第一钢板、第二钢板进行施工安装时,均采用压桩机静压施工,现场无噪音,无排泥浆污染;3、可适用于开挖深度8米及以上的基坑,同时施工机械占地小,机械单一,适用于受限制的场地施工。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新颖,在使用时,施工简便,回收方便,H型钢的周转率更高,且在安装时,均采用压桩机静压施工,现场无噪音,无排泥浆污染,同时施工机械占地小,机械单一,适用于受限制的场地施工。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的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的A处放大图。图中:1H型钢、2第一钢板、3U型钢卡槽、4嵌缝止水材料、5焊缝、6H型钢连梁、7H型钢围檩、8第二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包括围护结构和PHW工法,围护结构包括H型钢1、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U型钢卡槽3、焊缝5、H型钢连梁6和H型钢围檩7,H型钢围檩7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钢板2,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两端均焊接连接有U型钢卡槽3,两组H型钢1分别通过两组U型卡槽3与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8嵌固连接,第一钢板2与第二钢板8之间的两组H型钢1均通过H型钢连梁6连接,形成连续门式结构;更加具体的是,H型钢1和U型钢卡槽3之间设置有防水嵌缝材料4,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两端与U型钢卡槽3焊接连接,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H型钢1和U型钢卡槽3的高度大于H型钢围檩7和H型钢连梁6的高度,两个H型钢连梁6的两端分别与两组H型钢1固定连接;其中,H型钢1与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通过U型钢卡槽3嵌固,保证H型钢1受力位置稳固;H型钢1未与任何构件进行焊接等刚性连接,起拔回收简便;且两组H型钢1与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及U型钢卡槽3连续结构通过H型钢连梁6连接,形成连续门式结构,受力特性好于单一围护结构;H型钢1与U型钢卡槽3之间填充嵌缝止水材料4,可以阻止外部水渗入基坑;实施例一在使用时,通过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对围护结构进行安装使用,主要包括以下步骤:S1、测量放线平整场地,安放定位架,调整水平;S2、插入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和H型钢1,并调整固定;其中,在安装时,让H型钢1通过U型钢卡槽3嵌固连接在第一钢板2或第二钢板8的一侧;S3、通过压桩机施打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及H型钢1至预定高度,施打完后吊起围护结构进入下一段施工,以此完成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和H型钢1连续墙施打;S4、安装H型钢围檩7,进行支撑施工,先支撑后开挖土方施工;S5、在进行步骤S4中挖土工作时,先挖土至坑底,接着浇筑底板地下室结构,然后回填土;S6、在步骤S5中的工作完成后,拆除围护结构的支撑结构,并拔除PHW围护桩;本实施例中,该围护形式采用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和H型钢组合受力,施工不产生泥浆,采用静压沉桩施工,施工无噪音,无污染,且全部材料可回收再利用;需要说明的是,在使用过程中,该实施例能够得到以下具体效果:1、H型钢1与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采用U型卡槽3嵌固连接,施工简便,回收方便,H型钢的周转率更高,可阻止外部水渗入基坑,有效防水防潮;2、在对H型钢1、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进行施工安装时,均采用压桩机静压施工,现场无噪音,无排泥浆污染;其中,本PHW工法门式围护结构适用于软土及一般非硬土层,结合相应的支撑体系,可适用于开挖深度8米及以上的基坑;同时施工机械占地小,机械单一,适用于受限制的场地施工。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结构和PHW工法,所述围护结构包括两组H型钢(1)、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U型钢卡槽(3)、焊缝(5)、所述H型钢连梁(6)和H型钢围檩(7),所述H型钢围檩(7)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钢板(2),所述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两端均焊接连接有U型钢卡槽(3),两组所述H型钢(1)分别通过两组U型卡槽(3)与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8)嵌固连接,所述第一钢板(2)与第二钢板(8)之间的两组H型钢(1)均通过H型钢连梁(6)连接,形成连续门式结构;/n所述PHW工法包括以下步骤:/nS1、测量放线平整场地,安放定位架,调整水平;/nS2、插入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和H型钢(1),让H型钢(1)通过U型钢卡槽(3)与第一钢板(2)或第二钢板(8)的一侧嵌固连接后,并调整固定;/nS3、通过压桩机施打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及H型钢(1)至预定高度,施打完后吊起围护结构进入下一段施工,以此完成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和H型钢(1)连续墙施打;/nS4、安装H型钢围檩(7),进行支撑施工,先支撑后开挖土方施工;/nS5、在进行步骤S4中挖土工作时,先挖土至坑底,接着浇筑底板地下室结构,然后回填土;/nS6、在步骤S5中的工作完成后,拆除围护结构的支撑结构,并拔除PHW围护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围护形式PHW工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围护结构和PHW工法,所述围护结构包括两组H型钢(1)、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U型钢卡槽(3)、焊缝(5)、所述H型钢连梁(6)和H型钢围檩(7),所述H型钢围檩(7)的一侧连接有第一钢板(2),所述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8)相互靠近的一侧两端均焊接连接有U型钢卡槽(3),两组所述H型钢(1)分别通过两组U型卡槽(3)与第一钢板(2)和第二钢板(8)嵌固连接,所述第一钢板(2)与第二钢板(8)之间的两组H型钢(1)均通过H型钢连梁(6)连接,形成连续门式结构;
所述PHW工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测量放线平整场地,安放定位架,调整水平;
S2、插入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和H型钢(1),让H型钢(1)通过U型钢卡槽(3)与第一钢板(2)或第二钢板(8)的一侧嵌固连接后,并调整固定;
S3、通过压桩机施打第一钢板(2)、第二钢板(8)及H型钢(1)至预定高度,施打完后吊起围护结构进入下一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海波童小龙刘丽莎安大帅龙大龙叶邵祥张宏良邵长华陆海锋钱海燕董毓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铁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