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55123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先制备光致变色微胶囊,将光致变色微胶囊、粘合剂、增稠剂与水调和制备成光致变色印花浆,通过印花的方法制备光致变色纺织品,以不同强度紫外线照射并对得到的颜色进行仿色,制得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使用时,将本发明专利技术置于阳光下照射10‑20s,对比变色印花与色标的颜色,即测得阳光中紫外线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制备条件温和,对设备无特殊要求,耐洗性良好,适用于各种纺织品。适用于医疗、户外防护等场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品印花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光致变色微胶囊的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紫外线是阳光中波长范围400-10nm的不可见光,人体适当地经紫外线照射可预防贫血,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消灭皮肤和人体的一些细菌真菌。但紫外光过度照射对人体无益,会造成皮肤光过敏,引发红斑、皮疹,带来灼热感和痒痛感。长期过度照射还可能导致皮肤癌。紫外线过度照射还会造成眼睛灼伤,引发眼睛畏光、剧痛、流泪,雪后天晴长时间在户外活动会导致雪盲。目前,已有一些光变材料在外观、防伪上应用的报道。专利CN110438818A报道了一种光感变色服装制备方法,将感光粉制备成感光浆,通过印花或浸染的方法制备感光布并做成服装,制得个性化、有创意和趣味性的光变服装。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制备芯材:以质量分数计,将3-5份光致变色材料和1-3份光稳定剂与1000份有机溶剂混合,并用均质机或超声分散;(2)制备壁材溶液:以质量分数计,将1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9-12份二氯甲烷溶液;(3)制备油相:以质量分数计,将1份芯材与8-12份壁材溶液混合,并用均质机或超声分散;(4)制备水相:以质量分数计,将1-3份乳化剂溶于200份水;(5)制备光致变色微胶囊:以质量分数计,将1-2份油相加入30份水相,并用均质机或超声分散,在32-35℃水浴中搅拌6-8h;(6)制备光致变色浆料:以质量分数计,将5-7份光致变色微胶囊粉末分散于32-36份水,与7-9份粘合剂、1-2份增稠剂混合,搅拌均匀;(7)对织物进行手工或机械印花,刮浆2-5次,60-90℃预烘5-10min,100-160℃烘焙2-5min,得到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8)将织物置于UVI1-15的紫外光下照射20s,迅速检测并记录织物变色后的L,a,b值并用色浆进行仿色,将仿色与紫外光照射后的织物再次对比,对仿色进行微调,作为相应紫外强度的色标。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光致变色材料为螺吡喃类、螺噁嗪类、偶氮化合物类、二芳基乙烯类、苯并吡喃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1)中所述有机溶剂为正辛烷、乙酸丁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中的一种。步骤(4)中所述乳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Tween80、Tween20、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6)中所述增稠剂为P-91、PF、KG-201、KG-203、C-26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6)中所述粘合剂为PT-528、PT-4000、KG-101、KG-101B中的一种或几种。步骤(1)中所述光稳定剂为受阻胺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先制备光致变色微胶囊,将光致变色微胶囊、粘合剂、增稠剂与水调和制备成光致变色印花浆,通过印花的方法制备光致变色纺织品,以不同强度紫外线照射并对得到的颜色进行仿色,制得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使用时,将本专利技术置于阳光下照射10-20s,对比变色印花与色标的颜色,即测得阳光中紫外线强度。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纺织品色卡变色可逆、响应速度快、有一定耐疲劳性能的光致变色微胶囊,用粘合剂调制光致变色浆料印花,在织物表面印花,并通过仿色的方法制作相应紫外强度的色标。该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制备方法适于多种纤维,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对设备无特殊要求。得到的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使用方法简便,可反复使用,耐洗性能良好,对紫外光反应灵敏,响应快。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使用方法简便,变色响应快,紫外光照射5-10s即可变色,撤去紫外线则快速褪色变回原色,可反复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便易行,制备条件温和,对设备无特殊要求,耐洗性良好,适用于各种纺织品。适用于医疗、户外防护等场景。附图说明图1UVI2紫外线照射下的变色过程;图2UVI8紫外线照射下的变色过程;图3织物水洗0-50次后的变色性能。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取0.05g螺吡喃光致变色材料与0.01g光稳定剂溶于10g正辛烷,制成芯材。取1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10g二氯甲烷,制成壁材溶液。取2g芯材加入壁材溶液并超声分散10min,制成油相。取2g聚乙烯醇溶于200g水,制成水相,在室温下将油相滴加入水相,超声分散15min,35℃水浴加热并搅拌6h,抽滤、干燥,得光致变色微胶囊。取4.2g光致变色微胶囊加入到19.5g水中,搅拌2min,加入5.4g粘合剂PT-528和0.9g增稠剂C-26,超声分散10min,搅拌均匀制成印花浆。对棉织物进行手工印花,刮浆3次,放入80℃烘箱预烘5min,155℃烘焙2min。将织物置于UVI1-15的紫外光下照射20s,检测并记录织物变色后的L,a,b值并用色浆进行仿色。将仿色与紫外光照射后的织物再次对比,对仿色进行微调,作为相应紫外强度的色标。实施例2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取0.03g螺吡喃光致变色材料与0.01g光稳定剂溶于10g正辛烷,制成芯材。取1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9g二氯甲烷,制成壁材溶液。取1.12g芯材加入壁材溶液并超声分散10min,制成油相。取1.67gTween80溶于333.6g水,制成水相,在室温下将油相滴加入水相,超声分散15min,35℃水浴加热并搅拌6h,抽滤、干燥,得光致变色微胶囊。取4.2g光致变色微胶囊加入到26.88g水中,搅拌2min,加入5.88g粘合剂PT-528和0.84g增稠剂C-26,超声分散10min,搅拌均匀制成印花浆。对棉织物进行手工印花,刮浆2次,放入60℃烘箱预烘5min,160℃烘焙2min。将织物置于UVI1-15的紫外光下照射20s,检测并记录织物变色后的L,a,b值并用色浆进行仿色。将仿色与紫外光照射后的织物再次对比,对仿色进行微调,作为相应紫外强度的色标。实施例3:一种制备简单、变色响应快的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其过程如下:取0.05g偶氮类光致变色材料与0.03g光稳定剂溶于10g乙酸丁酯,制成芯材。取1g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12g二氯甲烷,制成壁材溶液。取1.08g芯材加入壁材溶液并超声分散10min,制成油相。取3.15g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溶于210g水,制成水相,在室温下将油相滴加入水相,超声分散15min,32℃水浴加热并搅拌8h,抽滤、干燥,得光致变色微胶囊。取14g光致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制备芯材:以质量分数计,将3-5份光致变色材料和1-3份光稳定剂与1000份有机溶剂混合,并用均质机或超声分散;/n(2)制备壁材溶液:以质量分数计,将1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9-12份二氯甲烷溶液;/n(3)制备油相:以质量分数计,将1份芯材与8-12份壁材溶液混合,并用均质机或超声分散;/n(4)制备水相:以质量分数计,将1-3份乳化剂溶于200份水;/n(5)制备光致变色微胶囊:以质量分数计,将1-2份油相加入30份水相,分散均匀后在32-35℃水浴中搅拌6-8h;/n(6)制备光致变色浆料:以质量分数计,将5-7份光致变色微胶囊粉末分散于32-36份水,与7-9份粘合剂、1-2份增稠剂混合,搅拌均匀;/n(7)对织物进行手工或机械印花,得到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n(8)将织物置于UVI 1-15的紫外光下照射20s,迅速检测并记录织物变色后的L,a,b值并用色浆进行仿色,将仿色与紫外光照射后的织物再次对比,对仿色进行微调,作为相应紫外强度的色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芯材:以质量分数计,将3-5份光致变色材料和1-3份光稳定剂与1000份有机溶剂混合,并用均质机或超声分散;
(2)制备壁材溶液:以质量分数计,将1份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溶于9-12份二氯甲烷溶液;
(3)制备油相:以质量分数计,将1份芯材与8-12份壁材溶液混合,并用均质机或超声分散;
(4)制备水相:以质量分数计,将1-3份乳化剂溶于200份水;
(5)制备光致变色微胶囊:以质量分数计,将1-2份油相加入30份水相,分散均匀后在32-35℃水浴中搅拌6-8h;
(6)制备光致变色浆料:以质量分数计,将5-7份光致变色微胶囊粉末分散于32-36份水,与7-9份粘合剂、1-2份增稠剂混合,搅拌均匀;
(7)对织物进行手工或机械印花,得到用于紫外线强度检测的纺织品色卡;
(8)将织物置于UVI1-15的紫外光下照射20s,迅速检测并记录织物变色后的L,a,b值并用色浆进行仿色,将仿色与紫外光照射后的织物再次对比,对仿色进行微调,作为相应紫外强度的色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光致变色材料为螺吡喃类、螺噁嗪类、偶氮化合物类、二芳基乙烯类、苯并吡喃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潮霞杨梦凡殷允杰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