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及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55091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25 17:42
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先利用纤维丝制作芯纱,再在芯纱的外表面附着胶性液体以得到粘性芯纱,然后将粘性芯纱从粉区通过,粉区内设置有多个PLA粉粒,通过时,PLA粉粒与粘性芯纱的外表面相结合以得到带粉纱,再对带粉纱进行烘干定型,从而得到所述的降温式粒粒粘纤维以作为产品。所述纤维丝为粘胶纤维、棉纤维、麻纤维、甲壳质纤维、海藻酸纤维、壳聚糖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己内酯纤维、聚羟基乙酸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本设计不仅制作难度较低,而且产品的降温效果较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及产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纤维的制作工艺,属于烟气降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及产品。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烟制品中,无论是卷烟,还是加热非燃烧烟,在其结构的内部都需要设置降温设计,应用时,通过降温设计对产生的烟气进行降温,一来能够避免过高温度的烟气灼伤使用者的口腔,二来可以降低有害物质的产生,更加健康环保。现有的降温设计多为一种圆筒结构,包括外包裹层及其内部填充的降温结构,常用的降温结构包括多根并排布置的纤维束,或者片状材料的折叠结构,这些降温结构虽然能取得一定的降温效果,但效果不明显,此外,这些降温结构在生产时,由于自身结构都偏于复杂,增加了制造难度,提高了制作成本。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作难度较高、产品降温效果较弱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制作难度较低、产品降温效果较强的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及产品。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所述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先利用纤维丝制作芯纱,再在芯纱的外表面附着胶性液体,从而得到粘性芯纱;所述胶性液体为粘合剂、醋酸纺丝液或黏胶纺丝液;第二步:先将粘性芯纱从粉区通过,所述粉区内设置有多个PLA粉粒,通过时,PLA粉粒与粘性芯纱的外表面相结合,通过后,得到带粉纱;第三步:对带粉纱进行烘干定型,以得到所述的降温式粒粒粘纤维,此即为产品。所述纤维丝为粘胶纤维、棉纤维、麻纤维、甲壳质纤维、海藻酸纤维、壳聚糖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己内酯纤维、聚羟基乙酸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粘合剂为果胶、聚乙酸乙烯酯、罗望子胶、瓜尔多胶、冷结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所述PLA粉粒的大小为50—500目。所述将粘性芯纱从粉区通过是指:将粘性芯纱沿轴向通过粘粉筒,该粘粉筒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筒盖、中筒体、后筒盖,所述中筒体的两端分别与前筒盖、后筒盖密封连接,前筒盖、后筒盖上分别开设有进纱孔、出纱孔,中筒体的内部为中筒腔,中筒体的侧围上设置有多个与中筒腔相通的进粉口,进粉口的布置区域与前筒盖、后筒盖之间分别夹成有前空区、后空区;当粘性芯纱通过粘粉筒时,粘性芯纱从进纱孔穿入,并从出纱孔穿出,同时,PLA粉粒从进粉口向中筒腔内吹入,PLA粉粒的运动区域即为粉区,该粉区的两端分别与前空区、后空区相通。所述布置区域低于粘性芯纱设置;所述进粉口的布置结构为:至少有两排,每排至少包括两个进粉口。当粘性芯纱通过粘粉筒时,粘性芯纱在沿轴向运动的同时,粘性芯纱自转。所述对带粉纱进行烘干定型是指:在带粉纱穿出粉区之后,且进入烘干装置之前,带粉纱为自转状态。一种上述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的产品,所述产品为降温式粒粒粘纤维,其包括芯纱与多个PLA粉粒,所述芯纱从头至尾沿轴向伸展,芯纱的外表面上附着有PLA粉粒,芯纱、PLA粉粒之间的结合力为物理力;所述芯纱的制作材料为纤维丝,该纤维丝为粘胶纤维、棉纤维、麻纤维、甲壳质纤维、海藻酸纤维、壳聚糖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己内酯纤维、聚羟基乙酸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所述PLA粉粒在芯纱的外表面上的布置结构为:相邻的PLA粉粒互不接触,所有的PLA粉粒在芯纱的外表面上依次排列成螺旋轨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及产品中,先利用纤维丝制作芯纱,再在芯纱的外表面附着胶性液体以得到粘性芯纱,然后在粘性芯纱上附着PLA粉粒以得到带粉纱,最后,对带粉纱进行烘干定型,以得到所述的降温式粒粒粘纤维,此即为产品,整个过程依次获得芯纱、粘性芯纱、带粉纱、产品,步骤清晰,前后呼应,衔接性强,不仅每一个步骤的操作难度都不高,而且在步骤衔接上也易于操作,无缝衔接,从而降低了整体工艺的制作难度,此外,制作出的产品为降温式粒粒粘纤维,其与现有的多纤维并排布置或片状折叠结构相比,接触面积大大扩大,降温效果明显,而且,一根产品上附着多个PLA粉粒,从而引起多点降温,多点降温相结合,构成一个整体的降温体系,相互协作,再次提高降温效果,最后,PLA粉粒自身还具备吸热降温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强降温效果。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制作难度较低,而且产品降温效果较强。2、本专利技术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及产品中,纤维丝优选为粘胶纤维、棉纤维、麻纤维、甲壳质纤维、海藻酸纤维、壳聚糖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己内酯纤维、聚羟基乙酸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此外,粘合剂优选为果胶、聚乙酸乙烯酯、罗望子胶、瓜尔多胶、冷结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如此设计的优点包括两类:首先,原材料易获取,成本较低,以便于降低本产品的制作成本;其次,原材料都为易降解的物质,不仅在制作时不会产生污染,而且在应用之后,也不会损害环境,环保性较强。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制作成本较低,而且环保性较强。3、本专利技术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及产品中,优选粘粉筒产生粉区,从而对粘性芯纱上附着PLA粉粒,其中,粘粉筒中的中筒体的侧围上设置有多个与中筒腔相通的进粉口,进粉口的布置区域与前筒盖、后筒盖之间分别夹成有前空区、后空区,应用时,当粘性芯纱通过粘粉筒时,粘性芯纱从进纱孔穿入,并从出纱孔穿出,同时,PLA粉粒从进粉口向中筒腔内吹入,从而在中筒腔内制造出粉区,该粉区不仅包括粉粒被直接吹至的区域,还包括粉粒与中筒体的内壁碰撞后反弹至的区域,这种粉区不仅利于在粘性芯纱上附着PLA粉粒,而且能够避免PLA粉粒的团聚,防止粉粒层或粉粒块的形成,避免降低产品的降温效果,尤其当进粉口的布置区域低于粘性芯纱设置时,效果更佳。因此,本专利技术不仅易于操作,而且能提升产品的降温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操作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带粉纱穿经粘粉筒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粘粉筒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粉区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中螺旋轨迹的示意图。图中:芯纱1、粘性芯纱11、带粉纱12、粉区2、PLA粉粒3、粘粉筒4、前筒盖41、进纱孔411、中筒体42、中筒腔421、后筒盖43、出纱孔431、进粉口44、布置区域441、前空区45、后空区46、螺旋轨迹5。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图7,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所述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先利用纤维丝制作芯纱1,再在芯纱1的外表面附着胶性液体,从而得到粘性芯纱11;所述胶性液体为粘合剂、醋酸纺丝液或黏胶纺丝液;第二步:先将粘性芯纱11从粉区2通过,所述粉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n第一步:先利用纤维丝制作芯纱(1),再在芯纱(1)的外表面附着胶性液体,从而得到粘性芯纱(11);所述胶性液体为粘合剂、醋酸纺丝液或黏胶纺丝液;/n第二步:先将粘性芯纱(11)从粉区(2)通过,所述粉区(2)内设置有多个PLA粉粒(3),通过时,PLA粉粒(3)与粘性芯纱(11)的外表面相结合,通过后,得到带粉纱(12);/n第三步:对带粉纱(12)进行烘干定型,以得到所述的降温式粒粒粘纤维,此即为产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先利用纤维丝制作芯纱(1),再在芯纱(1)的外表面附着胶性液体,从而得到粘性芯纱(11);所述胶性液体为粘合剂、醋酸纺丝液或黏胶纺丝液;
第二步:先将粘性芯纱(11)从粉区(2)通过,所述粉区(2)内设置有多个PLA粉粒(3),通过时,PLA粉粒(3)与粘性芯纱(11)的外表面相结合,通过后,得到带粉纱(12);
第三步:对带粉纱(12)进行烘干定型,以得到所述的降温式粒粒粘纤维,此即为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丝为粘胶纤维、棉纤维、麻纤维、甲壳质纤维、海藻酸纤维、壳聚糖纤维、聚乙烯醇纤维、聚己内酯纤维、聚羟基乙酸酯纤维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剂为果胶、聚乙酸乙烯酯、罗望子胶、瓜尔多胶、冷结胶、羟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中的任意一种或任意组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PLA粉粒(3)的大小为50—500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降温式粒粒粘纤维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将粘性芯纱(11)从粉区(2)通过是指:将粘性芯纱(11)沿轴向通过粘粉筒(4),该粘粉筒(4)包括依次设置的前筒盖(41)、中筒体(42)、后筒盖(43),所述中筒体(42)的两端分别与前筒盖(41)、后筒盖(43)密封连接,前筒盖(41)、后筒盖(43)上分别开设有进纱孔(411)、出纱孔(431),中筒体(42)的内部为中筒腔(421),中筒体(42)的侧围上设置有多个与中筒腔(421)相通的进粉口(44),进粉口(44)的布置区域(441)与前筒盖(41)、后筒盖(43)之间分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蕾胡睿青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红金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