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医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52107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所述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至少五个联动轴,至少五个所述联动轴设置于所述固定盒上,所述联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触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具有联动轴与固定盒之间的滑动结构,方便底部的药袋板接触到人体皮肤时可以适应性伸缩调节,连接板通过转动件与联动轴之间转动连接,以方便对药袋板的转动自适应,从而适应使用者皮肤的弧度,使得药袋板能够稳定的贴合患者的皮肤上,提高药袋板使用的质量和效果,保障药袋板内部的中药药袋使用时与皮肤充分的接触。用时与皮肤充分的接触。用时与皮肤充分的接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中医药物热敷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中药热敷是使用中药对其热敷的治疗方法,中医认为颈椎病是人体营卫气血、脏腑经络功能失调的结果,中医学把颈椎病的诱因分为四种:外伤、风寒湿痹经络受阻、痰湿凝阻经络淤滞以及肝肾亏虚气血不足,所以,根据颈椎病的不同病机、主证及特点,中医把颈椎病辨证五分为型,既:风寒湿型、气滞血瘀、痰湿阻络、肝肾不足、气血亏虚,因此,有中医主张,颈椎病患者的治疗应该由内而外,即内服药或食疗,调养肝、脾、肾;外用药膏,驱寒散络,中药热敷是中医常用的外治法之一,使用安全,操作简便,近期疗效明显,它主要是通过芗与势力的协同作用,使药物更有效地经皮肤吸收,以达到行气活血、散寒止痛、袪瘀消肿、温经通络等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中药热敷疗法在软组织损伤疾病的治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中药热敷疗法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有益于疾病的恢复,中药热敷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中药热敷还可使药物通过局部吸收,直达病所,使治疗更直接有效。
[0003]在现有技术中,现有的中药热敷设备在使用时采用平面固定的药袋板,无法根据使用者的皮肤进行调节弧度,无法对皮肤的表面充分的接触和贴合,导致热敷时皮肤与药物之间接触不完全,降低药袋板的使用质量。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解决了固定平面的药袋板无法对皮肤的表面充分的接触和贴合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包括:
[0007]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
[0008]至少五个联动轴,至少五个所述联动轴设置于所述固定盒上,所述联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触弹簧,所述联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
[0009]转动件,所述转动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联动轴的底端;
[0010]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的中心处固定于所述转动件的底部;
[0011]药袋板,所述药袋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
[0012]中药药袋,所述中药药袋设置于所述药袋板的内部;
[0013]联动板,所述联动板设置于所述联动轴上,所述联动板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环。
[0014]而适应使用者皮肤的弧度,使得药袋板能够稳定的贴合患者的皮肤上,提高药袋板使用的质量和效果,保障药袋板内部的中药药袋使用时与皮肤充分的接触。
[0015]优选的,所述联动轴的底端贯穿所述固定盒且延伸至所述固定盒的下方,所述联动轴的顶端贯穿所述固定盒且延伸至所述固定盒的上方。
[0016]优选的,所述抵触弹簧套设于所述联动轴的表面,并且抵触弹簧的顶端与所述活动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
[0017]优选的,所述联动板与所述联动轴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联动板的表面与所述固定盒的顶部相互平行分布。
[0018]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两个连接管,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管固定于所述固定盒上,所述连接管的内部开设有连接槽,并且连接管上开设有定位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定位螺栓,所述连接件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内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垫条,所述密封垫条固定于所述防护罩内部的四个面上,并且密封垫条的表面与所述固定盒的表面抵触。
[0019]优选的,所述定位槽与所述连接槽之间垂直分布,并且定位槽的内部与所述连接槽的内部相互连通。
[0020]优选的,所述定位螺栓分别与所述定位槽和定位孔之间相适配,所述定位槽的内径与所述定位孔的内径相同。
[0021]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2]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联动轴与固定盒之间的滑动结构,方便底部的药袋板接触到人体皮肤时可以适应性伸缩调节,连接板通过转动件与联动轴之间转动连接,以方便对药袋板的转动自适应,从而适应使用者皮肤的弧度,使得药袋板能够稳定的贴合患者的皮肤上,提高药袋板使用的质量和效果,保障药袋板内部的中药药袋使用时与皮肤充分的接触。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所示的联动板向上抬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1所示的药袋板贴合在弧形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图4所示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提供的连接件与连接管之间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标号:1、固定盒,11、活动槽,2、联动轴,21、第一限位环,22、抵触弹簧,23、第二限位环,3、转动件,4、连接板,5、药袋板,6、中药药袋,7、联动板,71、提拉环,8、连接管,81、连接槽,82、定位槽,83、定位螺栓,9、连接件,91、定位孔,10、防护罩,101、密封垫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1]第一实施例:
[0032]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为图1所示的联动板向上抬起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图1所示的药袋板贴合在弧形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一种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包括:固定盒1,所述固定盒1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11;至少五个联动轴2,至少五个所述联动轴2设置于所述固定盒1上,所述联动轴2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21,所述第一限位环2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触弹簧22,所述联动轴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23;转动件3,所述转动件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联动轴2的底端;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的顶部的中心处固定于所述转动件3的底部;药袋板5,所述药袋板5固定于所述连接板4的底部;中药药袋6,所述中药药袋6设置于所述药袋板5的内部;联动板7,所述联动板7设置于所述联动轴2上,所述联动板7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环71。
[0035]五个联动轴2的活动结构相同,并且五个联动轴2设置在同一个固定盒1 上,对应同一个联动板7。
[0036]联动轴2与固定盒1之间的滑动结构,方便底部的药袋板5接触到人体皮肤时可以适应性伸缩调节,连接板4通过转动件3与联动轴2之间转动连接,以方便对药袋板5的转动自适应,从而适应使用者皮肤的弧度,使得药袋板5 能够稳定的贴合患者的皮肤上,提高药袋板5使用的质量和效果,保障药袋板 5内部的中药药袋6使用时与皮肤充分的接触。
[0037]药袋板5采用中间通透的方形管状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至少五个联动轴,至少五个所述联动轴设置于所述固定盒上,所述联动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抵触弹簧,所述联动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限位环;转动件,所述转动件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于所述联动轴的底端;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的中心处固定于所述转动件的底部;药袋板,所述药袋板固定于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中药药袋,所述中药药袋设置于所述药袋板的内部;联动板,所述联动板设置于所述联动轴上,所述联动板上固定连接有提拉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轴的底端贯穿所述固定盒且延伸至所述固定盒的下方,所述联动轴的顶端贯穿所述固定盒且延伸至所述固定盒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医用药物热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抵触弹簧套设于所述联动轴的表面,并且抵触弹簧的顶端与所述活动槽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王子天尹申王家辉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医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