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骨架杂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849041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9 2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制药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新骨架杂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杂萜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其制备方法为将真菌Penicillium sp.GDGJ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骨架杂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制药
,具体涉及一种新骨架杂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生物机体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复杂的防御反应。当致炎因子作用于机体时,机体通过炎症反应消除致炎因子,这是一个损伤和抗损伤的过程。许多常见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创伤修复等)都属于炎症范畴。如果炎症长期得不到控制,免疫细胞源性活性氧引起的基因突变以及炎症反应的多种发病机制可能导致许多疾病,包括癌症、败血性休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关节炎等。抗炎药是临床上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2大类药物。然而,目前市场上相当多的抗炎药物其临床治疗效果不够理想,部分药物副作用较大。因此,发现高效、低毒的抗炎药物,对人类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内生真菌具有资源丰富、代谢产物独特、生长迅速、可再生等优点,已经成为发现新颖的抗炎化合物的重要途径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骨架杂萜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炎药物。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新骨架杂萜化合物,该杂萜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0006][0007]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杂萜化合物是从广豆根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的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制备得到的,所述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保藏在位于广州市先烈中路100号大院59号楼5楼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号为GDMCC No:61201,保藏日期为2020年9月21日。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上述新骨架杂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1)配制种子培养基,取广豆根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接入PDA培养基,28℃恒温培养3~6天得种子培养基;
[0010](2)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培养基用接种环割成蚕豆大小接种至灭菌后的大米培养基中发酵培养30~60天,而后将发酵物用乙酸乙酯溶剂浸泡1~5次,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减压浓缩之后得到粗浸膏;
[0011](3)步骤(2)得到的粗浸膏经过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梯度洗脱,所述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范围为:100:0,90:10,70:30,50:50,30:70,0:100,收集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70:30洗脱的组分Fr.3;将组分Fr.3经反相C18柱层析,用甲醇-水体积比30:70,40:70,50:50,60:40,70:30,80:20,100:0梯度洗脱,收集合并甲醇-水体积比为50:50洗脱的组分得到Fr.3.2;Fr.3.2经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用体积分数为100%的甲醇洗脱,得到组分Fr.3.2.2;组分Fr.3.2.2经半制备HPLC,流动相为体积比52:48的乙腈/水,流速为2mL/min,收集保留时间为23min的洗脱部分,即得到所述新骨架杂萜化合物,命名为peniclactone C。
[0012]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PDA培养基的成分为:土豆200g/L,葡萄糖20g/L,琼脂粉15~20g/L。
[0013]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广豆根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是在PDB-甘油培养基中,于-80℃保存。
[0014]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大米培养基的成分为:大米50~90g,蒸馏水120~150mL;培养的条件是在室温条件下静置培养。
[0015]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用乙酸乙酯溶剂浸泡的每次浸泡时间为20~28小时。
[001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三是提供新骨架杂萜化合物在制备抗炎药物中的应用。
[0017]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8]1、本专利技术首次从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制备得到新骨架杂萜化合物,其是一种新型的ABCDEF六环(6/5/6/5/5/6)结构的化合物,该化合物peniclactone C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炎症模型抑制一氧化氮(NO)产生的IC
50
值为39.03μM,具有显著的抗炎活性,可以用于制备抗炎药物,为研究与开发新的抗炎药物提供了候选化合物,为开发利用陆生微生物来源的天然活性物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0019]2、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便可行,容易工业化大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更清楚地表达本专利技术,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1]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2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是2017年10月从中国广西百色靖西市采集的广豆根植物(东经106
°
38

,北纬23
°2′
,海拔648m)中分离得到的。经ITS序列分析鉴定,GenBank基因登录号为:MN636334,经blast比对,同源性分析,鉴定该菌株为
Penicillium sp.。该菌种已保藏在位于广州市的广东省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GDMCC),保藏号为GDMCC No:61201,保藏日期为2020年9月21日。
[0024]一.化合物的制备
[0025]实施例1
[0026]新骨架杂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7](1)配制种子培养基,本实施例所用的广豆根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是在PDB-甘油培养基中于-80℃保存,使用时,首先取广豆根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接入PDA培养基,28℃恒温培养3天得种子培养基;PDB-甘油培养基的成分为:土豆200g/L,葡萄糖20g/L,甘油30%;PDA培养基的成分为:土豆200g/L,葡萄糖20g/L,琼脂粉15g/L;
[0028](2)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培养基用接种环割成蚕豆大小接种至灭菌后的大米培养基中发酵培养30天,大米培养基的成分为:大米50g,蒸馏水1200mL;容量为1000mL的锥形瓶,共接种90瓶;培养的条件是在室温条件下静置培养;
[0029]而后将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骨架杂萜化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杂萜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骨架杂萜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杂萜化合物是从广豆根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的发酵培养物中分离制备得到的,所述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的保藏号为GDMCC No:6120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骨架杂萜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种子培养基,取广豆根内生真菌Penicillium sp.GDGJ-285接入PDA培养基,28℃恒温培养3~6天得种子培养基;(2)将步骤(1)得到的种子培养基用接种环割成蚕豆大小接种至灭菌后的大米培养基中发酵培养30~60天,而后将发酵物用乙酸乙酯溶剂浸泡1~5次,合并乙酸乙酯提取液减压浓缩之后得到粗浸膏;(3)步骤(2)得到的粗浸膏经过硅胶柱层析,以石油醚-乙酸乙酯进行梯度洗脱,所述石油醚-乙酸乙酯梯度范围为:100:0,90:10,70:30,50:50,30:70,0:100,收集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70:30洗脱的组分Fr.3;将组分Fr.3经反相C18柱层析,用甲醇-水体积比30:70,40:70,50:50,60:40,70:30,80:20,100:0梯度洗脱,收集合并甲醇-水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云莫土香黄锡山张文秀李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