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79461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5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汽车座椅包括椅体和调温组件,冷气输送件的输气端与第一进气端连通,送风件的输气端与第二进气端连通,导风机构内置于椅体,进气口与出气端连通,导流框分别安装于储气框的左侧和右侧,储气框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开设有与其对应侧的导流框连通的出气口,导流框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椅体的内部相连通的排气孔,加热体安装于导流框的下端侧壁,加热体外接电源,该汽车座椅兼具降温和升温的功能,且可以向椅体输送均匀的冷风或热风;该汽车包括多个汽车座椅,通过调节汽车座椅的温度,以满足乘客乘坐的舒适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座椅
,具体地为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座椅舒适系统技术的进步,具有夏季降温功能和冬季加热功能的座椅成为了一种渐为人们所接受的新型产品,已得到市场上的广泛认同。
[0003]然而,一方面,现有的座椅的降温和加热多采用两套独立的系统,或者只有其中的一种功能,无法满足夏季降温和冬季加热取暖的需求,另一方面,降温或加热的过程中,吹出的冷气或热气不均匀,易导致乘客的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以解决上述提及的汽车座椅无法兼具降温和加热取暖的功能,从而影响乘客舒适度的问题。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
[0006]椅体和调温组件;
[0007]所述调温组件包括储气罐、冷气输送件、送风件和导风机构,所述储气罐具有第一进气端、第二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冷气输送件的输气端与所述第一进气端连通,所述送风件的输气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端连通,所述导风机构内置于所述椅体,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储气框、导流框和加热体,所述储气框的下端具有一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端连通,所述导流框分别安装于所述储气框的两侧,所述储气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其对应侧的所述导流框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导流框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椅体的内部相连通的排气孔,所述加热体安装于所述导流框的下端侧壁,所述加热体外接电源,以对所述导流框内流动的气体加热。
[0008]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包括多个所述汽车座椅。
[000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及汽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汽车座椅兼具降温和升温的功能,且两者共用了储气罐和导风机构,结构得到了简化,且导风机构可以将输送的冷气和经加热体加热的热气均匀的输送至椅体,从而使得椅体的温度均匀,增强了汽车中乘客的舒适性,满足了夏天高温天气需要对汽车座椅降温、冬天寒冷天气需要对汽车座椅升温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汽车座椅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导风机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技术。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
[0014]实施例1:
[0015]如图1

2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汽车座椅包括椅体1和调温组件2;
[0016]调温组件2包括储气罐21、冷气输送件22、送风件23和导风机构24,储气罐21具有第一进气端211、第二进气端212和出气端213,冷气输送件22的输气端与第一进气端211连通,送风件23的输气端与第二进气端212连通,导风机构24内置于椅体1,导风机构24包括储气框241、导流框242和加热体243,储气框241的下端具有一进气口2411,进气口2411与出气端213连通,导流框242分别安装于储气框241的左侧和右侧,储气框241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开设有与其对应侧的导流框242连通的出气口2412,导流框242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椅体1的内部相连通的排气孔2421,加热体243安装于导流框242的下端侧壁,加热体243外接电源,以对导流框242内流动的气体加热。
[0017]优选地,加热体243为PTC加热体。
[0018]为了更好地将输送至导流框242内的气体均匀地排出至椅体1的内部,以提高乘客的舒适性,排气孔2421均匀排布于导流框242的上端,且排气孔2421的内径从储气框241沿远离储气框241的方向依次增大,以避免于出气口2412输送至导流框242内的气体直接于靠近储气框241的排气孔2421排出,而无法均匀流动至远离储气框241的排气孔2421。
[0019]为了提升导风机构24的承重能力以及增强加热体243的导热效果,从而对导流框242内流动的气体更好的加热,导风机构24还包括多个导热板243,每一导热板243均为弯曲的板状结构,每一导热板243均内置于导流框242的内部,且每一导热板243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导流框242的两相对侧壁固定连接,每一导热板243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孔2431,通气孔2431的设置,是为了便于导流框242内气体的流动,具体而言,流动的气体穿过通气孔2431并经导热板243加热后升温,从而产生热气流。
[0020]为了便于加热体243的安装且安装后不影响加热体243的导热效果,导风机构24还包括导热胶244,导热胶244贴设于导流框242的下端侧壁,加热体243贴设于导热胶244的下端。
[0021]为了便于对降温和对气体加热,以分别向椅体1的上端输出冷风或热风,调温组件2还包括气阀25,气阀25分别安装于第一进气端211和第二进气端212,以分别调节第一进气端211和第二进气端212的通断,作为优选地,气阀25为电磁气阀。
[0022]优选地,冷气输送件22为冷凝器,送风件23为风机,当然,冷气输送件22亦可以选用换热器件等,送风件23具体可选用鼓风机或抽风机等。
[0023]为了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且更好地贴合人体结构,椅体1包括座体11和靠背12,靠背12的下端可锁紧的转动安装于座体11,导风机构24分别内置于座体11和靠背12,本实施例中,仅对座体11内的导风机构24作了阐释说明,靠背12中设置的导风机构24同理,此处不再加以赘述。
[0024]为了进一步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性和增强热风或冷风的流通效果,椅体1还包括透气机构13,透气机构13包括透气面套131和透气层132,透气面套131分别套设于座体11和靠背12的外侧,透气层132分别内置于座体11和靠背12,且透气层132分别位于排气孔2421和透气面套131之间。
[0025]为了便于座体11的安装和对整个椅体1提供有效支撑,椅体1还包括支撑机构14,支撑机构14包括连接板141和支撑柱142,连接板141与座体11的下端固定连接,支撑柱142与连接板141固定连接。
[0026]具体实施时,若需对椅体1降温,开启冷气输送件22并打开第一进气端211上的气阀25,以向储气罐21输入冷气,冷气流经储气框241后分别进入两侧的导流框242,并于排气孔2421排出至透气机构13,从而分别对座体11和靠背12降温,提高人体的舒适性;若需对椅体1升温,开启风机23并打开第二进气端212上的气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椅体和调温组件;所述调温组件包括储气罐、冷气输送件、送风件和导风机构,所述储气罐具有第一进气端、第二进气端和出气端,所述冷气输送件的输气端与所述第一进气端连通,所述送风件的输气端与所述第二进气端连通,所述导风机构内置于所述椅体,所述导风机构包括储气框、导流框和加热体,所述储气框的下端具有一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出气端连通,所述导流框分别安装于所述储气框的两侧,所述储气框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其对应侧的所述导流框连通的出气口,所述导流框的上端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椅体的内部相连通的排气孔,所述加热体安装于所述导流框的下端侧壁,所述加热体外接电源,以对所述导流框内流动的气体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均匀排布于所述导流框的上端,且所述排气孔的内径从所述储气框沿远离所述储气框的方向依次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机构还包括多个导热板,每一所述导热板均为弯曲的板状结构,每一所述导热板均内置于所述导流框的内部,且每一所述导热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导流框的两相对侧壁固定连接,每一所述导热板均开设有多个通气孔。4.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腊年徐飞飞刘博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上虞区理工高等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