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传感系统、车辆座椅以及方向盘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22531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28 09:58
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传感系统、车辆座椅以及方向盘,车辆传感系统设置在蒙皮与承载件之间,包括ECU控制单元、带有加热传感导体的第一导体回路单元以及带有扩展探测导体的第二导体回路单元;所述ECU控制单元包括ECU控制回路以及设置在所述ECU控制回路上的第一控制接线部和第二控制接线部;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控制接线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接线部和/或所述第二控制接线部相连接。本申请减少了ECU控制回路的数量,减低了控制模块的开发难度和硬件成本,也简化了包裹在蒙皮内部的加热及传感单元的结构复杂程度。构复杂程度。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辆传感系统、车辆座椅以及方向盘


[0001]本申请涉及传感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传感系统、车辆座椅以及方向盘。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车辆座椅一般具有加热功能和传感功能,实现加热功能的加热单元以及实现传感功能的传感单元通常是独立控制的,即通过两个导体控制回路分别控制,存在如下缺点:需要的控制回路的数量多,控制模块的硬件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车辆传感系统、车辆座椅以及方向盘。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传感系统,包括设置在蒙皮与承载件之间,包括ECU控制单元、带有加热传感导体的第一导体回路单元以及带有扩展探测导体的第二导体回路单元;所述ECU控制单元包括ECU控制回路以及设置在所述ECU控制回路上的第一控制接线部和第二控制接线部;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接线部和所述第二控制接线部相连接;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与所述第一控制接线部和/或所述第二控制接线部相连接。
[0005]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和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设置在同一基材的不同表面或者设置在不同的基材上。
[0006]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基材为无纺布、海绵层、织物或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和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分别通过缝纫、胶粘或印刷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基材上。
[0007]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和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层叠布置、相互嵌套布置或者比邻布置。
[0008]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扩展探测导体为漆包线金属丝束、导电金属网布、导电金属涂层或导电金属薄膜。
[0009]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包括阻抗R
h
,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包括阻抗R0,阻抗R0的值至少为阻抗R
h
的值的5倍。
[0010]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阻抗R0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控制接线部和/或所述第二控制接线部的位置。
[0011]根据本申请某些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与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之间设置隔离控制开关电路。
[0012]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车辆座椅,采用上述车辆传感系统,所述车辆传感系统设置在座椅的座垫、靠背、腿托或头枕部位。
[0013]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方向盘,采用上述车辆传感系统。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该车辆传感系统采用与加热回路共用传感单元的精简拓扑结构,即ECU控制回路将第一导体回路单元的加热回路,也作为人体探测的
传感回路。采用分时控制的间隔频率的加热作动和传感作动激励,作为兼具加热功能和传感功能的双重工作,避免了以往加热单元与传感单元是两个分别的导体控制回路的弱点,减少了ECU控制回路的数量,减低了控制模块的开发难度和硬件成本,也简化了包裹在蒙皮内部的加热及传感单元的结构复杂程度。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车辆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车辆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车辆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采用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车辆传感系统的车辆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1提供的车辆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车辆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2提供的车辆传感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所述文字标注表示为:
[0023]1、蒙皮;2、承载件;3、ECU控制单元;4、第一导体回路单元;5、第二导体回路单元;6、第一控制接线部;7、第二控制接线部;8、加热传感导体;9、扩展探测导体;10、基材;11、胶粘层;12、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25]实施例1
[0026]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传感系统,该车辆传感系统用于车辆座椅内,具体地可设置在座椅的座垫、靠背、腿托或头枕部位。
[0027]该车辆传感系统设置在车辆座椅的蒙皮1与承载件2(即座椅承载垫)之间,包括ECU控制单元3、带有加热传感导体8的第一导体回路单元4以及带有扩展探测导体9的第二导体回路单元5;所述ECU控制单元3包括ECU控制回路以及设置在所述ECU控制回路上的第一控制接线部6和第二控制接线部7;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4兼具加热功能和传感功能,其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接线部6和所述第二控制接线部7相连接,形成加热回路,通常为加热电阻线回路,该导体回路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5与所述第一控制接线部6和/或所述第二控制接线部7相连接,形成传感回路,通常使用被ECU控制回路驱动激励的电容式传感器,作为座椅乘员人体探测传感元件。
[0028]该车辆传感系统采用与加热回路共用传感单元的精简拓扑结构,即ECU控制回路将第一导体回路单元的加热回路,也作为座椅乘员人体探测的传感回路。采用分时控制的间隔频率的加热作动和传感作动激励,作为兼具座椅加热功能和传感功能的双重工作,避免了以往加热单元与传感单元是两个分别的导体控制回路的弱点,减少了ECU控制回路的数量,减低了控制模块的开发难度和硬件成本,也简化了包裹在座椅蒙皮1内部的加热及传感单元的结构复杂程度。
[0029]当启动座椅加热功能时,加热脉冲(通常是功率型的宽脉冲,时间长)输入第一导体回路单元的导体回路,并经过ECU控制单元3接入接地极。此时,脉冲电流引起导体回路的电发热。连续的加热脉冲,将导致座椅表面的温度升高。在两组加热脉冲阶段之间,设置传感激励脉冲,传感激励脉冲将由于受到人体的电容传感而损失电荷,引起电位的衰减。MCU通过检测此脉冲信号的衰减电位,判断座椅上人体的存在状态。
[0030]加热脉冲阶段与激励脉冲阶段为接续存在,即ECU控制单元3以一定的频率规则发出加热脉冲和传感激励脉冲的周期信号。具体地:
[0031]加热功能:加热脉冲阶段,第一控制接线部6发出加热脉冲输出,ECU控制单元3内部的控制开关发出一个高电平加热输出,并经加热回路及第二控制接线部7回到ECU控制单元3的接地极。
[0032]传感功能:激励脉冲阶段,第一控制接线部6发出传感激励脉冲输出,控制单元3内部的控制开关发出另一个高电平传感激励输出,并经MCU的接口接入并进行信号传感甄别。或者,第二控制接线部7发出传感激励脉冲输出,ECU控制单元3内部的控制开关发出另一个高电平传感激励输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传感系统,设置在蒙皮(1)与承载件(2)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ECU控制单元(3)、带有加热传感导体(8)的第一导体回路单元(4)以及带有扩展探测导体(9)的第二导体回路单元(5);所述ECU控制单元(3)包括ECU控制回路以及设置在所述ECU控制回路上的第一控制接线部(6)和第二控制接线部(7);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4)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控制接线部(6)和所述第二控制接线部(7)相连接;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5)与所述第一控制接线部(6)和/或所述第二控制接线部(7)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4)和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5)设置在同一基材的不同表面或者设置在不同的基材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材(10)为无纺布、海绵层、织物或薄膜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4)和所述第二导体回路单元(5)分别通过缝纫、胶粘或印刷的方式布置在所述基材(10)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体回路单元(4)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涛霍学鹏李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闻汽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