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84117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7
一种致动装置,包括致动部、压电单元、承载部、调节层、传导单元及穿孔片。致动部包括第一致动区、第二致动区及至少一个连接段。压电单元包括第一贯穿孔、第一信号区及第二信号区,两个信号区互相电性绝缘。承载部与压电单元位于同一平面。调节层位于压电单元以及乘载部同一侧表面。传导单元包括第一传导区、第二传导区及第二贯穿孔,压电单元的第一信号区电性连结于传导单元的第一传导区,压电单元的第二信号区电性连结于传导单元的第二传导区。穿孔片设置于第一贯穿孔及第二贯穿孔相对应位置,经穿设两个贯穿孔后固定至致动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致动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致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通过调节层设计使致动装置整体组成结构具一致性平整度。
技术介绍
压电泵是一种新型的流体驱动器,其无需附加驱动电机,仅通过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便能使压电振子产生变形,再依据前述变形产生泵腔的容积变化以实现流体输出,或者通过压电振子产生波动来传输流体,因此压电泵已逐渐取代传统泵而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生医、航太、汽车以及石化等产业一般来说,压电泵是由压电单元以及泵体所组成,其中当通电至压电单元时,压电单元会在电场作用下径向压缩,并在其内部产生拉应力而弯曲变形。当压电单元正向弯曲时,泵体的腔室(以下称泵腔)的容积便会增大,使得泵腔内的压力减小,以令流体自入口流入泵腔。另一方面,当压电单元向反向弯曲时,泵腔的容积减小,使得泵腔内的压力增大,以令泵腔内的流体被挤压而自出口排出。目前,用来供电至压电单元的信号传导层通常为立体结构,且外加于泵体外部,整体体积较大且较容易受损,当使用正负电极分开焊接制造过程,对于焊点可靠度不一致性,常影响压电泵品质及效能表现,另,位于泵体外部的焊点突出物,易与外物接触,导致泵体功能异常及异音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致动装置,主要是于承载部、压电单元、传导单元与穿孔片之间设置调节层,通过泵体内部平面式电性连接,使致动装置整体外观结构具高度平整性,不仅克服以往焊接制造过程可靠度降低的问题,更借由内部平面式电性连接技术,达到致动装置外观表面平整化及体积微型化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致动装置,包括致动部、压电单元、承载部、调节层、传导单元及穿孔片。致动部具有第一致动区、第二致动区及位于第一致动区及第二致动区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段。压电单元具有第一贯穿孔、第一信号区以及第二信号区,第一信号区及第二信号区是互相电性绝缘。承载部与压电单元位于致动部的同一侧方向表面,且均位于同一平面,压电单元设置于致动部的第一致动区,承载部设置于致动部的第二致动区。调节层位于压电单元以及乘载部同一侧方向。传导单元包括第一传导区、第二传导区及第二贯穿孔,压电单元的第一信号区电性连结于传导单元的第一传导区,压电元件的第二信号区电性连结于传导单元的第二传导区。穿孔片设置于压电单元的第一贯穿孔及传导单元的第二贯穿孔相对应位置处,并经穿设于第一贯穿孔及第二贯穿孔后固定至致动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传导单元更包括绝缘层、传导层及基材,该传导单元是由绝缘层、传导层及基材堆叠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节层具导电特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调节层是用以控制致动装置整体组成结构平整度。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基材通过调节层控制,使基材具有平整表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压电单元、乘载部、调节层、传导单元及穿孔片均位于致动部同一侧方向。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传导区及第二传导区均位于同一平面。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压电单元的第一信号区、致动部的第一致动区、至少一个连接段、第二致动区、承载部、调节层、传导单元的第一传导区之间形成第一导电路径。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压电单元的第二信号区、调节层、传导单元的第二传导区之间形成第二导电路径。基于上述,本专利技术的致动装置将压电单元、承载部、调节层、传导单元及穿孔片统一配置于致动部同一侧方向,降低致动装置整体结构高度。配合调节层控制致动装置各组成元件结构平整度,进而使基材具有平整表面,提高及稳定致动装置的工作效能。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致动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致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的致动装置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的致动装置的A-A线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一种致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一种致动装置的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100a、100b:致动装置110:致动部112:第一致动区114:第二致动区116:连接段120:承载部130:压电单元131:第一贯穿孔132:第一面134:第一信号区136:第二面138:第二信号区140:传导单元141:第一电极141a:第一传导区143:第二电极143b:第二传导区144:绝缘层145:传导层146:基材146a:平整表面147:第二贯穿孔150:穿孔片160:调节层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种致动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致动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的致动装置的另一视角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1的致动装置的A-A线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一个局部放大示意图。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的致动装置100包括致动部110、压电单元130、承载部120、调节层160、传导单元140及穿孔片150。下面对致动装置100进行详细地说明。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致动部110包括第一致动区112、第二致动区114及位于第一致动区112及第二致动区114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段116。第一致动区112可相对于第二致动区114作动。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致动部110的材质可为金属材质、导电性材质组成,但致动部110的材质不以此为限制。请参阅图2及图3,在本实施例中,压电单元130具有互相对应的第一面132与第二面136(请参阅图3),压电单元130包括电性隔绝的第一信号区134及位于相对表面的第二信号区138(请参阅图3)。第一信号区134位于第一面132,第二信号区138位于第二面136。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压电单元130的第一面132朝向致动部110,且压电单元130固定于致动部110的第一致动区112,压电单元130通电时会使致动部110的第一致动区112作动,进而带动致动装置100产生振动。在本实施例中,压电单元130的整体形状可为中空片状或任意几何外形,而压电单元130的外周缘轮廓可为圆形、环形、弧形、多角形、矩形、多边形等,但压电单元130的形状并不以此为限制。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致动装置100包括承载部120,承载部120设置于致动部110的第二致动区114相对表面上。在本实施例中,压电单元130的第一信号区134接触到致动部110的第一致动区112进行电性传导,承载部120固定于致动部110的第二致动区114。承载部120为金属材质、导电性材质组成,或在承载部120涂布导电性原料,但承载部120的材质不以此为限制。请参阅图4,在本实施例中,致动装置100包括调节层160,调节层160设置于压电单元130以及乘载部120同一侧方向表面上,其中调节层160是选择具导电特性的材质,例如:导电体、胶体、粉粒、弹性体、异方性导电原料等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致动部,该致动部具有第一致动区、第二致动区及位于该第一致动区及该第二致动区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段;/n压电单元,该压电单元具有第一贯穿孔、第一信号区以及第二信号区,且该第一信号区及该第二信号区是互相电性绝缘;/n承载部,该承载部与该压电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且该压电单元及该乘载部均位于该致动部的同一侧方向表面上,该压电单元设置于该致动部的该第一致动区,该承载部设置于该致动部的该第二致动区;/n调节层,该调节层位于该压电单元以及该乘载部同一侧表面;/n传导单元,该传导单元包括第一传导区、第二传导区及第二贯穿孔,该压电单元的该第一信号区电性连结于该传导单元的该第一传导区,该压电元件的该第二信号区电性连结于该传导单元的该第二传导区;及/n穿孔片,该穿孔片设置于该压电单元的第一贯穿孔及该传导单元的第二贯穿孔相对应位置,且穿设于该第一贯穿孔及该第二贯穿孔后固定至该致动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致动部,该致动部具有第一致动区、第二致动区及位于该第一致动区及该第二致动区之间的至少一个连接段;
压电单元,该压电单元具有第一贯穿孔、第一信号区以及第二信号区,且该第一信号区及该第二信号区是互相电性绝缘;
承载部,该承载部与该压电单元位于同一平面,且该压电单元及该乘载部均位于该致动部的同一侧方向表面上,该压电单元设置于该致动部的该第一致动区,该承载部设置于该致动部的该第二致动区;
调节层,该调节层位于该压电单元以及该乘载部同一侧表面;
传导单元,该传导单元包括第一传导区、第二传导区及第二贯穿孔,该压电单元的该第一信号区电性连结于该传导单元的该第一传导区,该压电元件的该第二信号区电性连结于该传导单元的该第二传导区;及
穿孔片,该穿孔片设置于该压电单元的第一贯穿孔及该传导单元的第二贯穿孔相对应位置,且穿设于该第一贯穿孔及该第二贯穿孔后固定至该致动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致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传导单元更包括:
绝缘层、传导层及基材,该传导单元是以该绝缘层、该传导层及该基材堆叠组成。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宗翰王薪椉
申请(专利权)人:科际精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