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类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84065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其合成方法是以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和式(2)所示的N‑对甲苯磺酰腙作为原料,在钯催化剂、膦配体、无机碱和Lewis酸的存在下,在有机溶剂中,温度为70~130℃的条件下,发生由卡宾参与的金属催化串联反应得到所述式(3)的噻吩‑3(2H)‑酮类化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噻吩‑3(2H)‑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通过条件控制,具有操作简单、原子经济、步骤经济、绿色高效、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类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合成医药、化工领域,主要涉及一类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噻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含硫五元杂环化合物,是众多药物分子中的基础单元结构。近些年,噻吩的衍生结构诸如噻吩-3(2H)-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受到广泛的研究,该类化合物可以用于抗炎、杀菌和抗癌药,还可以作为各种复杂药物分子的组成片段和基础单元。所以开发出一种简单、高效的合成多官能化噻吩-3(2H)-酮类化合物的方法很有研究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类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该合成方法采用了容易制备的原料和易得的钯催化剂、膦配体、无机碱以及Lewis酸,通过高效的由卡宾参与的分子间串联反应,原子经济、步骤经济地以中等至良好的收率合成了噻吩-3(2H)-酮类化合物。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原子经济、步骤经济、绿色高效、底物适用范围广、官能团耐受性广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噻吩-3(2H)-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类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其具下式(3)结构:其中,R1为C1-C18的烷基、异丙基、或3-甲氧基丙基;R2、R3独自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或苄基;R4为氟取代的芳基、氯取代的芳基、溴取代的芳基、三氟甲基取代的芳基、氰基取代的芳基、甲氧基取代的芳基、甲酸酯基取代的芳基或噻吩基;R5为-C1-C4的烷基、芳基或甲酸酯基;R6为甲氧基、氟、氯、乙酰基或三氟甲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噻吩-3(2H)-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将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和式(2)所示的N-对甲苯磺酰腙以及钯催化剂、膦配体、无机碱和Lewis酸于有机溶剂中,在70~130℃的温度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6-72小时,发生由卡宾参与的金属催化串联反应,得到式(3)所示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合成过程如反应式(I)所示:其中,R1为C1-C18的烷基、异丙基、或3-甲氧基丙基;R2、R3独自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或苄基;R4为氟取代的芳基、氯取代的芳基、溴取代的芳基、三氟甲基取代的芳基、氰基取代的芳基、甲氧基取代的芳基、甲酸酯基取代的芳基或噻吩基;R5为C1-C4的烷基、芳基或甲酸酯基;R6为甲氧基、氟、氯、乙酰基或三氟甲基。其中,所述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与式(2)所示的N-对甲苯磺酰腙的摩尔比为1∶1~5;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与钯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3~0.4;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与膦配体的摩尔比为1∶0.06~0.8;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与无机碱的摩尔比为1∶1-8;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与Lewis酸的摩尔比为1∶0.1~3。其中,所述的钯催化剂为Pd(TFA)2、Pd(OAc)2、Pd(PPh3)4、Pd(PPh3)2Cl2、Pd(MeCN)2Cl2、Pd2(dba)3、PdCl2(PPh3)2或PdCl2。其中,所述的膦配体为X-Phos(2-二环己基磷-2,4,6-三异丙基-1,1′-联苯)、Binap(1,1′-联萘-2,2′-双二苯膦)、PCy3(三环己基膦)、Xantphos(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DPEphos(双(2-二苯基磷苯基)醚)、Davephos(2-二环己膦基-2′-(N,N-二甲胺)--1,1′-联苯)、tBuXphos(2-二叔丁膦基-2′,4′,6′-三异丙基-1,1′-联苯)、S-phos(2-二环己基膦-2′,6′-二甲氧基--1,1′-联苯)、RuPhos(2-二环己基磷-2′,6′-二异丙氧基-1,1′-联苯)、DPPP(1,3-双(二苯基膦)丙烷)、DPPB(1,4-双(二苯基膦)丁烷)、tert-BuBrettPhos(2-二叔丁基膦基-3,6-二甲氧基-2′,6′-二甲氧基-1,1′-联苯)、tert-BuDavePhos(2-二叔丁膦基-2′-(N,N-二甲胺)-1,1′-联苯)、C-Phos(2双环己基膦基-2’,6′双(二甲基氨基)-1,1′联苯)、PHCPHOS(2-二苯基膦基-2’,6′双(二甲基氨基)-1,1′联苯)或PhDavePhos(2-二苯基膦基-2′二甲基氨基-1,1′联苯)。其中,所述的Lewis酸为FeCl3、AlCl3、ZnCl2或BF3·Et2O。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无水乙腈、无水甲苯、无水1,4-二氧六环、无水二甲亚砜、无水N,N-二甲基甲酰胺、无水1,2-二氯乙烷和无水四氢呋喃中的一种或者数种混合。其中,所述的无机碱为NaOtBu、LiOtBu、KOtBu、Cs2CO3、NaOSiMe3、NaH或K2CO3。其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70-130℃。其中,所述的反应时间为6~72小时。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还包括后处理和柱色谱分离纯化步骤;其中,所述分离纯化是用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为洗脱剂进行柱层析分离,乙酸乙酯∶石油醚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为1∶1~1∶10。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所述方法包括:将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和式(2)所示的N-甲苯磺酰腙以及钯催化剂、膦配体、无机碱和Lewis酸于有机溶剂中,在70~130℃的温度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TLC监测至原料(1)反应完;过滤除去反应体系中的沉淀物,滤液在减压下浓缩,残余物采用石油醚/乙酸乙酯的混合溶剂进行柱色谱分离,得到如式(3)所示的噻吩-3(2H)-酮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合成噻吩-3(2H)-酮类化合物的方法,是将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和N-甲苯磺酰腙以及钯催化剂、膦配体、无机碱和Lewis酸于有机溶剂中,温度为70~130℃的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通过高效的分子间串联实验,得到所述噻吩-3(2H)-酮类化合物;经过后处理和柱色谱分离纯化,得到纯化的噻吩-3(2H)-酮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合成方法的反应机理如下:反应底物1在碱作用下拔去酯基的α氢,然后异构成烯硫醇阴离子中间体I。同时,反应底物2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形成金属卡宾中间体II。接着烯硫醇阴离子可以进攻碳金属键得到中间体III,或者,通过与金属的配位得到中间体V后再发生卡宾的迁移插入得到中间体III。III可以发生碳金属键断裂形成IV。III或者IV发生分子内的对酯基的1,2加成-消除,得到含含硫四取代碳中心的多功能噻唑-3(2H)-酮类化合物。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容易制备的原料和易得的钯催化剂、膦配体、无机碱以及Lewis酸,通过高效的由卡宾参与的分子间串联反应,高效构建了一种多官能化噻吩-3(2H)-酮类化合物。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绿色高效、原子步骤经济,底物适用范围广、官能团相容性高等优点。本专利技术合成的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均为新化合物,是首次合成,可作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类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具下式(3)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类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具下式(3)结构:



其中,
R1为C1-C18的烷基、异丙基或3-甲氧基丙基;
R2、R3独自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或苄基;
R4为氟取代的芳基、氯取代的芳基、溴取代的芳基、三氟甲基取代的芳基、氰基取代的芳基、甲氧基取代的芳基、甲酸酯基取代的芳基或噻吩基;
R5为C1-C4的烷基、芳基或甲酸酯基;
R6为甲氧基、氟、氯、乙酰基或三氟甲基。


2.一种噻吩-3(2H)-酮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和式(2)所示的N-对甲苯磺酰腙以及钯催化剂、膦配体、无机碱和Lewis酸于有机溶剂中,在70~130℃的温度氮气保护条件下搅拌,发生由卡宾参与的金属催化串联反应,反应时间6~72小时,得到式(3)所示噻吩-3(2H)-酮类化合物;合成过程如反应式(I)所示:



其中,
R1为C1-C18的烷基、异丙基或3-甲氧基丙基;
R2、R3独自为甲基、乙基、异丙基或苄基;
R4为氟取代的芳基、氯取代的芳基、溴取代的芳基、三氟甲基取代的芳基、氰基取代的芳基、甲氧基取代的芳基、甲酸酯基取代的芳基或噻吩基;
R5为C1-C4的烷基,芳基或甲酸酯基;
R6为甲氧基、氟、氯、乙酰基或三氟甲基;
所述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与式(2)所示的N-甲苯磺酰腙的摩尔比为1∶1~5;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与钯催化剂的摩尔比为1∶0.03~0.4;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与膦配体的摩尔比为1∶0.06~0.8;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与无机碱的摩尔比为1∶1-8;式(1)所示的N-烷基-N-芳基硫代酰胺与Lewis酸的摩尔比为1∶0.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钯催化剂为Pd(TFA)2、Pd(OAc)2、Pd(PPh3)4、Pd(PPh3)2Cl2、Pd(MeCN)2Cl2、Pd2(dba)3、PdCl2(PPh3)2或PdCl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合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丽琴姚智蔡忠良樊慧于淼刘赛楠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