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40144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1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属于协助机器人关节模组技术领域。包括法兰、转子、线路板主体、输入调距组件、输出调距组件;线路板主体套设于转子上,线路板主体包括有编码器线路板、输入读数芯片、输出读数芯片;输入读数芯片、输出读数芯片分别设置于编码器线路板的前后两端面;输入调距组件包括有后圈、调整垫圈、输入码盘;调整垫圈设置于后圈与输入码盘之间的连接处并用于调整后圈与输入码盘之间的距离;输入码盘套设于转子上并位于输入读数芯片的前侧;输出调距组件包括有调整座、输出码盘、穿线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读数芯片与码盘的距离可灵活调整、降底了安装及调试的难度、加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协助机器人关节模组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社协助机器人关节模组要求结构小巧、精度高。双编码器结构可使模组精度的更高,但编码器中码盘与读数芯片安装位置的要求严格,如果模组要求精度更高需要用更高位数的编码器时,安装要求就更加严格。现在关节模组的双编码器安装结构一般是两个码盘面对面安装,它们共用一块编码器线路板,且安装在中间,线路板正反面各焊接一个读数芯片分别对应该着两个码盘。因为线路板的厚度偏差高达20%,线路板的厚度编差就会影响到读数芯片与码盘的距离,如果读数芯片与码盘的距离不能灵活调整的话相关的零部件加工精度安装及调试的要求就会很高,这样就带来了高昂的加工成本和安装调试成本。现有的双编码器安装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读数芯片与码盘的距离不能灵活调整;2、加工精度安装及调试的难度高,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出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本专利技术读数芯片与码盘的距离可灵活调整、降底了安装及调试的难度、加工成本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包括法兰、转子、线路板主体、输入调距组件、输出调距组件;所述线路板主体套设于所述转子上,所述线路板主体包括有编码器线路板、输入读数芯片、输出读数芯片;所述输入读数芯片、所述输出读数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的前后两端面;所述输入调距组件包括有后圈、调整垫圈、输入码盘;所述后圈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外侧,所述后圈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调整垫圈设置于所述后圈与所述输入码盘之间的连接处并用于调整后圈与所述输入码盘之间的距离;所述输入码盘套设于所述转子上并位于所述输入读数芯片的前侧;所述输出调距组件包括有调整座、输出码盘、穿线管;所述调整座、所述输出码盘位于所述输出读数芯片的后侧,所述调整座与所述输出码盘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一同套设于所述穿线管上;所述法兰位于所述转子的一侧,所述穿线管穿过所述转子与所述法兰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后圈设置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的前侧。进一步地,所述后圈的后端通过螺栓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的外端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调整垫圈套设于所述螺栓上。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读数芯片、所述输出读数芯片分别通过焊接的固定方式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的两端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调整座靠近所述编码器线路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输出读数芯片位于所述第一卡槽上。进一步地,所述转子的末端开设有第二卡槽,所述输入读数芯片位于所述第二卡槽上。进一步地,所述输入读数芯片、所述输出读数芯片关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对称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输入码盘、所述输出码盘关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对称设置。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设置输入读数芯片的与输入码盘的距离可通过调整垫圈调整,输出读数芯片的与输出码盘的距离可通过调整调整座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可做到灵活调整读数芯片与码盘之间的距离;另外,多个零件之间通过可拆卸安装,解决线路板的厚度偏差影响读数芯片的距离,且可做到灵活调整读数芯片与码盘之间的距离,可以大大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降底了安装及调试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的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法兰;2、转子;3、输入码盘;4、后圈;5、输入读数芯片;6、调整垫圈;7、编码器线路板;8、输出读数芯片;9、输出码盘;10、调整座;11、穿线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包括法兰1、转子2、线路板主体、输入调距组件、输出调距组件;线路板主体套设于转子2上,线路板主体包括有编码器线路板7、输入读数芯片5、输出读数芯片8;输入读数芯片5、输出读数芯片8分别设置于编码器线路板7的前后两端面;输入调距组件包括有后圈4、调整垫圈6、输入码盘3;后圈4设置于转子2的外侧,后圈4与编码器线路板7可拆卸固定连接,调整垫圈6设置于后圈4与输入码盘3之间的连接处并用于调整后圈4与输入码盘3之间的距离;输入码盘3套设于转子2上并位于输入读数芯片5的前侧;输出调距组件包括有调整座10、输出码盘9、穿线管11;调整座10、输出码盘9位于输出读数芯片8的后侧,调整座10与输出码盘9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一同套设于穿线管11上;法兰1位于转子2的一侧,穿线管11穿过转子2与法兰1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包括有转子2、输入码盘3、编码器线路板7、输出读数芯片8、输入读数芯片5、输出码盘9、调整垫圈6、调整座10、穿线管11、法兰1、后圈4。输出码盘9安装在调整座10上通过穿线管11与法兰1连接,编码器线路板7安装在后圈4上,输出读数芯片8、输入读数芯片5分别焊接在编码器线路板7正反面上。输入码盘3安装在转子2上,编码器线路板7调节垫圈安装在后圈4上。这样的设置的结构,无论线路板是变薄还是变厚输入读数芯片5的与输入码盘3的距离可通过调整垫圈6调整,输出读数芯片8的与输出码盘9的距离可通过调整调整座10位置进行调整从而可做到灵活调整输出读数芯片8与输出码盘9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中以图1的左方向为正面方向,图1的右方向则为后面方向即编码器线路板7的后端面方向;调整垫圈6套设于螺栓中通过可拆卸进行调整后圈4与编码器线路板7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后圈4设置于编码器线路板7的前侧。进一步地,后圈4的后端通过螺栓与编码器线路板7的外端可拆卸固定连接,调整垫圈6套设于螺栓上。可设置螺栓穿过编码器线路板7、后圈4实现可拆卸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输入读数芯片5、输出读数芯片8分别通过焊接的固定方式与编码器线路板7的两端面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调整座10靠近编码器线路板7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卡槽,输出读数芯片8位于第一卡槽上。进一步地,转子2的末端开设有第二卡槽,输入读数芯片5位于第二卡槽上。设置第一卡槽、第二卡槽方便对输出读数芯片8、输入读数芯片5的安装以及固定。进一步地,输入读数芯片5、输出读数芯片8关于编码器线路板7对称设置。进一步地,输入码盘3、输出码盘9关于编码器线路板7对称设置。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转子、线路板主体、输入调距组件、输出调距组件;/n所述线路板主体套设于所述转子上,所述线路板主体包括有编码器线路板、输入读数芯片、输出读数芯片;所述输入读数芯片、所述输出读数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的前后两端面;/n所述输入调距组件包括有后圈、调整垫圈、输入码盘;所述后圈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外侧,所述后圈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调整垫圈设置于所述后圈与所述输入码盘之间的连接处并用于调整后圈与所述输入码盘之间的距离;所述输入码盘套设于所述转子上并位于所述输入读数芯片的前侧;/n所述输出调距组件包括有调整座、输出码盘、穿线管;所述调整座、所述输出码盘位于所述输出读数芯片的后侧,所述调整座与所述输出码盘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一同套设于所述穿线管上;/n所述法兰位于所述转子的一侧,所述穿线管穿过所述转子与所述法兰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法兰、转子、线路板主体、输入调距组件、输出调距组件;
所述线路板主体套设于所述转子上,所述线路板主体包括有编码器线路板、输入读数芯片、输出读数芯片;所述输入读数芯片、所述输出读数芯片分别设置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的前后两端面;
所述输入调距组件包括有后圈、调整垫圈、输入码盘;所述后圈设置于所述转子的外侧,所述后圈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可拆卸固定连接,所述调整垫圈设置于所述后圈与所述输入码盘之间的连接处并用于调整后圈与所述输入码盘之间的距离;所述输入码盘套设于所述转子上并位于所述输入读数芯片的前侧;
所述输出调距组件包括有调整座、输出码盘、穿线管;所述调整座、所述输出码盘位于所述输出读数芯片的后侧,所述调整座与所述输出码盘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一同套设于所述穿线管上;
所述法兰位于所述转子的一侧,所述穿线管穿过所述转子与所述法兰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关节模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圈设置于所述编码器线路板的前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双编码器位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广吴洪德苏潮杨奇能欧学国邵立伟黄德皇陈庆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早稻田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市北京理工大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