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74741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8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包括吊筒和倒L形吊杆,所述吊筒的外壁与倒L形吊杆上竖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倒L形吊杆的水平部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吊孔,所述吊筒靠近倒L形吊杆上水平部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环,所述吊筒内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吊装工具在吊筒内壁的两端上设置有缓冲圈,利用缓冲圈来减少起吊过程中转子自重对吊筒内壁的硬接触,避免刮花转子主轴;此外在吊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环,利用加强环来提高吊筒的强度,避免吊筒在起吊过程中受力而形变开裂。本吊装工具起吊位置可调,省力,减轻劳动强度,操作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
本技术涉及电机吊装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
技术介绍
大型电机在安装时,一般是将比较重的定子固定不动,再将转子吊装穿入定子内。传统的安装方式是先通过两条吊带将转子的两端主轴吊起,然后先将转子的一端插入到定子内,由于吊带的限制,使得转子只能插入一部分。这时工人在转子插入的一端上安装一个延长套管,便于工人通过吊起延长套管来实现转子伸入的一端的起吊。然后工人松开插入一端的吊带,这时工人可以继续将转子慢慢推入到定子内。由于转子的另一端还留有一根吊带,这根吊带在转子接近完全进入到定子内时也会与定子的外壁发生干涉,为此这时还需继续通过另外一根延长套管来套入到转子的另一端,然后通过吊起该延长套管来实现转子完全塞入到定子内。该种装配方式需要较大的装配空间,且操作需要3个操作人员密切配合。当装配车间场地受限和需要批量完成装配任务时,存在无法高效率完成装配任务的问题。为此,目前一些厂家设计了一些吊具来提高装配的效率。现在一般的电机转子吊具有两种,一种结构比较复杂,操作起来不是很方便;另一种虽结构简单,但不实用,操作劳动强度大,因此需要加以改进。通过检索发现有相关的专利文献报道,例如专利201720338244.X一种电机转子吊装装置中,通过设计两组吊环来分别吊装转子的两端,在安装时通过拆除一端的吊环,利用剩余一端的吊环撑起整个转子。由于吊环与吊装杆之间是可以滑动的,而转子整体质量大,为此当拆除一端吊环时,另一端的吊环容易受力形变,吊环与吊装杆之间的连接处容易出现损害。整体上结构不够稳固。而且整个设计方案还需要拆除一端的吊环才能安装进入到定子内,依然十分麻烦。针对与上述的问题,专利201020606835.9一种电机转子吊装工具给出了一种具体的解决方式,公开了利用一个“7”字形吊臂,在“7”字形吊臂的上吊臂上安装有一可以沿上吊臂移动的吊钩;在“7”字形吊臂的下吊臂的底部设有安装电机转子的转子安装座,转子安装座上有转子轴安装孔,孔内安装有一夹紧轴套,夹紧轴套内插有电机转子的转轴,转轴穿过转子安装座。该技术方案虽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两个吊环进行吊装的麻烦,但是该技术方案中由于至采用一个吊环的结构,整个吊环基本是通过其两端分别顶压转子主轴的方式来将转子提起以及固定,使得整个吊环靠近转子中心的一侧相对容易受力破损,久而久之吊环靠近转子中心的一端的端口下侧容易出现变形口,甚至会出现裂缝,这些变形口或者裂缝容易刮花转子主轴,影响后期转子主轴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所提及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本吊装工具结构简单,结构强度大,且能够有效地避免刮花转子主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包括吊筒和倒L形吊杆,所述吊筒的外壁与倒L形吊杆上竖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倒L形吊杆的水平部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吊孔,所述吊筒靠近倒L形吊杆上水平部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环,所述吊筒内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圈。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吊筒内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缓冲圈安装在环形台阶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环形台阶上设置有凹坑,所述缓冲圈的外壁上设置有配合凹坑的凸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环形台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缓冲圈的外壁上设置有配合卡槽的卡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靠近倒L形吊杆水平部一端上的所述缓冲圈内壁上设置有加强块,所述加强块设置在缓冲圈内壁远离倒L形吊杆的一侧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圈的内径小于吊筒的内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缓冲圈的内圈向外一端的端口设置有倒角。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加强肋,所述倒L形吊杆上的竖直部的两侧均与加强肋的一端连接,所述加强肋的另一端与吊筒的外壁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倒L形吊杆上水平部的两侧上均水平设置有肋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吊孔设置在倒L形吊杆上水平部远离吊筒的一端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吊装工具在吊筒内壁的两端上设置有缓冲圈,利用缓冲圈来减少起吊过程中转子自重对吊筒内壁的硬接触,避免刮花转子主轴;此外在吊筒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环,利用加强环来提高吊筒的强度,避免吊筒在起吊过程中受力而形变开裂。本吊装工具起吊位置可调,省力,减轻劳动强度,操作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中:吊筒1、倒L形吊杆2、吊孔3、加强环4、缓冲圈5、凸块51、卡条52、加强块53、环形台阶6、凹坑61、卡槽62、加强肋7、肋条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部件被称为“设置在中部”,不仅仅是设置在正中间位置,只要不是设置在两端部都属于中部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包括吊筒1和倒L形吊杆2,所述吊筒1的外壁与倒L形吊杆2上竖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倒L形吊杆2的水平部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吊孔3,所述吊筒1靠近倒L形吊杆2上水平部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环4,所述吊筒1内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圈5。其中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加强环4可以设置在吊筒1的两端,这边吊筒1的两端均可以有效地提高吊筒1的横向强度,避免在起吊过程中吊筒1开裂的问题。而缓冲圈5的设置可以有效地将增大整个吊筒1两端的柔性,减少吊筒1两端在起吊过程中与转子主轴的硬接触,避免刮花转子主轴。其中,在本申请中缓冲圈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包括吊筒和倒L形吊杆,所述吊筒的外壁与倒L形吊杆上竖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倒L形吊杆的水平部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吊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筒靠近倒L形吊杆上水平部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环,所述吊筒内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包括吊筒和倒L形吊杆,所述吊筒的外壁与倒L形吊杆上竖直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倒L形吊杆的水平部上间隔地设置有若干吊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筒靠近倒L形吊杆上水平部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加强环,所述吊筒内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缓冲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筒内壁的两端均设置有环形台阶,所述缓冲圈安装在环形台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台阶上设置有凹坑,所述缓冲圈的外壁上设置有配合凹坑的凸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台阶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缓冲圈的外壁上设置有配合卡槽的卡条。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吊装高压电机转子的吊装工具,其特征在于,靠近倒L形吊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凤发翁可强罗世对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恒达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