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7526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3 2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包括一对能够相互扣合形成环状的半环体,两个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任一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油孔,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形成环体内圈的同一侧上均设置有半内翼环,两个所述半内翼环能够在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亦配合形成环,所述半内翼环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两个所述半环体内圈相对所述半内翼环另一侧的区域上形成存油区域,所述排油孔对应的一端连通所述存油区域。本电机挡油环结构便于润滑油回流,同时降低与电机主轴之间的接触面积。低与电机主轴之间的接触面积。低与电机主轴之间的接触面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机挡油环
,具体涉及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电机主轴在转动时为了降低摩擦,一般都会在轴承内添加润滑油以减少摩擦力,但是当电机主轴高速旋转时,轴承内的润滑油会跟随主轴转动,但是因为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会被甩飞,造成润滑油飞溅的情况出现。为了防止轴承润滑油的飞溅,就需要在轴承侧设置挡油环。挡油环的结构设计以及加工精度对电机轴承的挡油效果起着关键作用。
[0003]目前电机挡油环与轴之间的配合一般为过盈配合或者过渡配合,其主要是因为电机挡油环一般是固定安装在轴承座上,其相对电机主轴转动,例如中国专利ZL201220118742.0

一种用于硼酸再循环泵的挡油盘中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在该技术方案中,电机挡油环的内圈直接与电机主轴外壁或者附属结构进行抵接,由于电机挡油环的内圈过大的面积会与电机主轴发生过大的摩擦,除了损伤电机主轴外壁或者附属结构外,还会增加电机主轴转动的摩擦力,增加功耗。同时由于电机挡油环与电机主轴外壁或者附属结构之间的间隙较长,其内部容易存储过多的润滑油,由于没有排油设计,在长久的使用过程中,电机挡油环与电机主轴外壁或者附属结构之间的间隙的润滑油在堆积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容易向外渗漏,导致了挡油效果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一,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本电机挡油环结构便于润滑油回流,同时降低与电机主轴之间的接触面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包括一对能够相互扣合形成环状的半环体,两个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任一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油孔,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形成环体内圈的同一侧上均设置有半内翼环,两个所述半内翼环能够在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亦配合形成环,所述半内翼环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两个所述半环体内圈相对所述半内翼环另一侧的区域上形成存油区域,所述排油孔对应的一端连通所述存油区域。
[0007]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部的内圈设置有光滑抵接面。
[0008]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部内圈上设置有存油槽,所述存油槽沿所述半内翼环的周向方向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抵接部靠近存油区域的一侧上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根部与所述半内翼环圆滑过渡。
[0010]进一步的,所述延伸部向外的一侧设置有圆弧倒角。
[0011]进一步的,所述半内翼环向外的一侧的侧面与所述半环体对应一侧侧面共面设置。
[0012]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半环体相互扣合的扣合面为断裂而成。
[0013]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半环体的一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孔,另一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柱,所述半环体的两个端面分别通过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的方式与另一所述半环体的两个端面扣合。
[0014]进一步的,所述半内翼环的根部与所述半环体之间设置有强化结构。
[001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本技术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采用分体式设计,这样便于后期半环体的安装,提高安装的便利性。在半环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半内翼环,并在半内翼环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利用抵接部与电机主轴的外壁或者附属结构进行抵接接触,这样可以利用抵接部代替半环体内壁与电机主轴的外壁或者附属结构之间的直接接触,减少整个半环体内壁与电机主轴的外壁或者附属结构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降低了摩擦力。同时由于半内翼环的厚度小于半环体的厚度,这样的设计使得半环体内壁上未安装有半内翼环的区域上可以形成存油区域,利用存油区域可以使得电机主轴在高速转动过程中所甩飞的润滑油会碰撞并汇集在存油区域内,这样便于收集回流润滑油,使得润滑油始终循环保持在存油区域内。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半环体的剖视图;
[0021]图4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半环体的剖视图;
[0022]图5是本技术改进实施例中半环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3]附图标号说明:
[0024]半环体10、安装孔11、排油孔12、半内翼环13、抵接部14、存油区域15、光滑抵接面16、存油槽17、延伸部18、定位孔19、定位柱1a、强化结构1b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参照图1至图4所示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包括一对能够相互扣合形成环状的半环体10,两个所述半环体10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11,任一所述半环体1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油孔12,两个所述半环体10扣合后形成环体内圈的同一侧上均设置有半内翼环13,两个所述半内翼环13能够在两个所述半环体10扣合后亦配合形成环,所述半内翼环13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14;两个所述半环体10内圈相对所述半内翼环13另一侧的区域上形成存油区域15,所述排油孔12对应的一端连通所述存油区域15。其中,半环体10的厚度要大于半内翼环13的厚度,两者之间的厚度比值要大于10:1,这样的设计可以是提高整个电机挡油环结构安装的稳固性,同时降低半内翼环13的厚度,进而可以降低与电机主轴外壁之间的摩擦面积。此外,由于半内翼环13的厚度远小于半环体10的厚度,为此为了增加两者之间的连接强度,所述半内翼环13的根部与所述半环体10之间设置有强化结构1b。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半环体10具有存油区域15的一端为靠近轴承的一端,而靠近半内翼环13的一端为向外的一端,这样便于存油区域15正对轴承,便于承接轴承所甩飞的润滑油,进而提高整个轴承润滑油的循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抵接部14的材质与半内翼环13的材质可以不相同,这样便于后期的更换;实际上,抵接部14也可以是一个半环的结构,其可以卡装在半内翼环13的内侧上,这样可以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安装,这样便于后期进行更换。
[0028]进一步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14的内圈设置有光滑抵接面16,这样可以减少与电机主轴的外壁之间的摩擦力,降低磨损量。当然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光滑抵接面16与电机主轴的外壁之间采用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这样可以增加两者之间的密闭性。实际上该过盈配合只是轻微过盈配合,这样便于两者之间的相对转动。
[0029]参见图3,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抵接部14内圈上设置有存油槽17,所述存油槽17沿所述半内翼环13的周向方向设置。实际上通过设计存油槽17的目的是存储抵接部14与电机主轴外壁之间的润滑油,其利用电机主轴的转动离心力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能够相互扣合形成环状的半环体,两个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若干安装孔,任一所述半环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排油孔,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形成环体内圈的同一侧上均设置有半内翼环,两个所述半内翼环能够在两个所述半环体扣合后亦配合形成环,所述半内翼环的内圈上设置有抵接部;两个所述半环体内圈相对所述半内翼环另一侧的区域上形成存油区域,所述排油孔对应的一端连通所述存油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的内圈设置有光滑抵接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内圈上设置有存油槽,所述存油槽沿所述半内翼环的周向方向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挡油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靠近存油区域的一侧上设置有延伸部,所述延伸部的根部与所述半内翼环圆滑过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牟茜娜温新权潘晓明黄重谦刘正齐吕永华易茂芳凤发王陈涛郭柳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恒达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