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835529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7 2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该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采用如下泵体端盖制造加工装置,该泵体端盖制造加工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块、夹持机构、间歇转动机构、穿孔机构和承托块;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依次对泵体端盖的四组固定端进行穿孔处理,其中夹持机构能够将泵体端盖稳定固定在安装块上,承托块的设置让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对泵体端盖的固定端进行穿孔时能够防止泵体端盖受力不均匀发生倾覆,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稳定性,同时配合间歇转动机构的设置能够让本发明专利技术依次对泵体端盖的四组固定端进行穿孔处理,同时旋钮能够让两组固定块同步进行移动,让位于承托块表面的固定端的中心处始终位于孔洞处,提高了本发明专利技术穿孔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泵装置
,特别涉及一种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泵体端盖,是安装在泵体后面的一个后盖,泵体端盖大多呈单独的圆盘状结构,泵体端盖的后侧是直接安装在泵体的壳体上的,一般泵体端盖的外侧四周等距设有四组固定端,当需要对泵体端盖进行安装时,只需通过螺母将四组固定端安装在壳体的后侧四周即可。现有技术中在对泵体端盖进行制造加工时一般会需要对泵体端盖的四组固定端进行穿孔处理,在对泵体端盖进行穿孔过程中,一般会使用专门的穿孔设备依次对其四组固定端进行穿孔,由于固定端位于泵体端盖的侧面,这样在穿孔设备对其进行穿孔时泵体端盖会受力不均匀,从而导致泵体端盖发生倾覆,影响穿孔设备对泵体端盖的穿孔处理,另外现有技术中对四组固定端依次进行穿孔处理时,一般会通过人工旋转泵端盖,这样往往会导致固定端的正中心很难与孔洞对其,影响了穿孔设备对泵体端盖穿孔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该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采用如下泵体端盖制造加工装置,该泵体端盖制造加工装置包括安装架、安装块、夹持机构、间歇转动机构、穿孔机构和承托块,所述安装架为C型结构,所述安装架的底部表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承托块和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表面设有夹持机构,所述安装块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所述安装块之间通过间歇转动机构连接,位于所述安装架的左侧侧壁上方设有穿孔机构;所述安装块分为第一安装块和第二安装块两部分,所述安装块还包括凹槽、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其中第一安装块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块的顶部中心开凿有呈圆柱形的凹槽,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内部开凿有第一空腔,所述第一安装块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的内部开凿有第二空腔;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弧形夹持块、螺纹杆、内螺纹柱、从动锥形齿轮、主动锥形齿轮、转动块、第一螺纹柱和第一固定螺母,所述凹槽的内腔中心设有主动锥形齿轮,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的顶部四周均设有从动锥形齿轮,每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分别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相互垂直,每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轮齿均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的轮齿相互啮合,所述凹槽的四周侧壁均水平贯穿设有内螺纹柱,每组所述内螺纹柱位于凹槽内腔的一端分别与每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的末端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内螺纹柱位于凹槽外侧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每组所述螺纹杆的外侧末端均套接有弧形夹持块,位于所述第一空腔内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顶部中心通过连杆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的底部中心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柱,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底部中心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的外壁螺纹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母;所述穿孔机构包括条形槽、往复丝杆、第一滚珠螺母、穿孔头、伸缩杆和第一电机,所述安装架的左侧侧壁的内壁竖直开凿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内设有往复丝杆,所述往复丝杆的底部中心通过转轴与所述条形槽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杆的表面螺纹安装有第一滚珠螺母,位于所述条形槽的右侧竖直设有穿孔头,所述穿孔头的左侧外壁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一滚珠螺母的右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穿孔头的顶部和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下表面之间通过伸缩杆连接,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转动轴贯穿所述安装架的顶部表面后与所述往复丝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承托块包括承托块本体、旋钮、固定块、孔洞、滑槽、第二螺纹柱、第二固定螺母、第二滚珠螺母、固定槽和齿轮,所述承托块本体为空心结构,所述承托块本体的前侧表面设有旋钮,所述承托块本体顶部中心开凿有孔洞,所述承托块本体的顶部表面前后两侧均开凿有呈滑槽,位于所述滑槽的正上方设有固定块,所述承托块本体的内腔设有两组第二螺纹柱,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柱分别位于每组所述滑槽,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柱的表面均螺纹安装有第二滚珠螺母,两组所述第二滚珠螺母分别位于两组所述滑槽的正下方,所述两组所述第二滚珠螺母的顶部均通过连杆依次与两组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承托块本体的内腔中心竖直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位于右侧的所述齿轮后侧表面中心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螺纹柱前侧末端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螺纹柱的后侧末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承托块本体的后侧内壁转动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齿轮前侧表面中心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螺纹柱后侧末端固定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螺纹柱前侧末端贯穿所述承托块本体的前后侧壁后与所述旋钮的中心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旋钮和承托块本体前侧外壁之间的所述第二螺纹柱表面螺纹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母;采用上述装置在进行泵体端盖制造加工时包括如下步骤:S1、泵体端盖的固定:将泵体端盖放倒扣在第一安装块的正上方,让泵体端盖的一组固定端固定在承托块上,然后转动转动块让其带动四组弧形夹持块往泵体端盖的内壁所在方向移动,直到四组弧形夹持块将泵体端盖固定在夹持机构上为止;S2、泵体端盖一组固定端的穿孔处理:启动第一电机,让第一电机带动穿孔头对位于承托块表面的泵体端固定端进行穿孔处理;S3、泵体端盖剩余三组固定端的穿孔处理:启动间歇转动机构,让间歇转动机构对第一安装块进行90°旋转,然后重复S1和S2,直到将泵体端盖的四组固定端全部进行穿孔为止。优选的;所述间歇转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槽轮和曲柄,所述第二安装块的顶部中心设有槽轮,所述槽轮的顶部中心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安装块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槽轮的底部中心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安装块的顶部中心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空腔内腔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安装块的顶部表面右侧设有曲柄,所述曲柄的底部中心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转动端固定连接,所述槽轮的槽口共有四个,所述曲柄的圆销端与任意一组所述槽轮的槽口搭接。优选的;所述转动块的四周侧壁表面设有多组横杆,所述横杆用于以沿着第一螺纹柱中心所在的竖直线为轴旋转转动块。优选的;所述孔洞位于所述穿孔头的正下方,所述孔洞的内径不小于所述穿孔头的外径。优选的;位于前侧的固定块距承托块本体中心处的距离和位于后侧的固定块距承托块本体中心处的距离相等。优选的;所述旋钮的外侧四周表面刻有防滑沟槽。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依次对泵体端盖的四组固定端进行穿孔处理,其中夹持机构能够将泵体端盖稳定固定在安装块上,承托块的设置让本专利技术在对泵体端盖的固定端进行穿孔时能够防止泵体端盖受力不均匀发生倾覆,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性,同时配合间歇转动机构的设置能够让本专利技术依次对泵体端盖的四组固定端进行穿孔处理,同时旋钮能够让两组固定块同步进行移动,让位于承托块表面的固定端的中心处始终位于孔洞处,提高了本专利技术穿孔的精确度。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工艺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泵体端盖制造加工装置正面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的泵体端盖制造加工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M-M处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承托块的俯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承托块的内部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该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采用如下泵体端盖制造加工装置,该泵体端盖制造加工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块(2)、夹持机构(3)、间歇转动机构(4)、穿孔机构(5)和承托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为C型结构,所述安装架(1)的底部表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承托块(6)和安装块(2),所述安装块(2)的顶部表面设有夹持机构(3),所述安装块(2)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所述安装块(2)之间通过间歇转动机构(4)连接,位于所述安装架(1)的左侧侧壁上方设有穿孔机构(5);/n所述安装块(2)分为第一安装块(21)和第二安装块(24)两部分,所述安装块(2)还包括凹槽(22)、第一空腔(23)和第二空腔(25),其中第一安装块(2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块(21)的顶部中心开凿有呈圆柱形的凹槽(22),所述第一安装块(21)的内部开凿有第一空腔(23),所述第一安装块(21)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安装块(24),所述第二安装块(24)的内部开凿有第二空腔(25);/n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弧形夹持块(31)、螺纹杆(32)、内螺纹柱(33)、从动锥形齿轮(34)、主动锥形齿轮(35)、转动块(36)、第一螺纹柱(37)和第一固定螺母(38),/n所述凹槽(22)的内腔中心设有主动锥形齿轮(35),所述主动锥形齿轮(35)的顶部四周均设有从动锥形齿轮(34),每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34)分别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35)相互垂直,每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34)的轮齿均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35)的轮齿相互啮合,所述凹槽(22)的四周侧壁均水平贯穿设有内螺纹柱(33),每组所述内螺纹柱(33)位于凹槽(22)内腔的一端分别与每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34)的末端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内螺纹柱(33)位于凹槽(22)外侧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2),每组所述螺纹杆(32)的外侧末端均套接有弧形夹持块(31),位于所述第一空腔(23)内设有转动块(36),所述转动块(36)的顶部中心通过连杆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35)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36)的底部中心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柱(37),所述第一螺纹柱(37)的底部中心与所述第一空腔(23)的底部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37)的外壁螺纹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母(38);/n所述穿孔机构(5)包括条形槽(51)、往复丝杆(52)、第一滚珠螺母(53)、穿孔头(54)、伸缩杆(55)和第一电机(56),所述安装架(1)的左侧侧壁的内壁竖直开凿有条形槽(51),所述条形槽(51)内设有往复丝杆(52),所述往复丝杆(52)的底部中心通过转轴与所述条形槽(51)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杆(52)的表面螺纹安装有第一滚珠螺母(53),位于所述条形槽(51)的右侧竖直设有穿孔头(54),所述穿孔头(54)的左侧外壁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一滚珠螺母(53)的右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穿孔头(54)的顶部和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下表面之间通过伸缩杆(55)连接,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机(56),所述第一电机(56)的转动轴贯穿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表面后与所述往复丝杆(52)的顶部固定连接;/n所述承托块(6)包括承托块本体(61)、旋钮(62)、固定块(63)、孔洞(64)、滑槽(65)、第二螺纹柱(66)、第二固定螺母(67)、第二滚珠螺母(68)、固定槽(69)和齿轮(610),所述承托块本体(61)为空心结构,所述承托块本体(61)的前侧表面设有旋钮(62),所述承托块本体(61)顶部中心开凿有孔洞(64),所述承托块本体(61)的顶部表面前后两侧均开凿有呈滑槽(65),位于所述滑槽(65)的正上方设有固定块(63),所述承托块本体(61)的内腔设有两组第二螺纹柱(66),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柱(66)分别位于每组所述滑槽(65),两组所述第二螺纹柱(66)的表面均螺纹安装有第二滚珠螺母(68),两组所述第二滚珠螺母(68)分别位于两组所述滑槽(65)的正下方,所述两组所述第二滚珠螺母(68)的顶部均通过连杆依次与两组所述固定块(63)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承托块本体(61)的内腔中心竖直设有固定槽(69),所述固定槽(69)内设有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610),位于右侧的所述齿轮(610)后侧表面中心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螺纹柱(66)前侧末端固定连接,位于右侧的所述第二螺纹柱(66)的后侧末端通过转轴与所述承托块本体(61)的后侧内壁转动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齿轮(610)前侧表面中心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螺纹柱(66)后侧末端固定连接,位于左侧的所述第二螺纹柱(66)前侧末端贯穿所述承托块本体(61)的前后侧壁后与所述旋钮(62)的中心固定连接,位于所述旋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该泵体端盖制造加工工艺采用如下泵体端盖制造加工装置,该泵体端盖制造加工装置包括安装架(1)、安装块(2)、夹持机构(3)、间歇转动机构(4)、穿孔机构(5)和承托块(6),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为C型结构,所述安装架(1)的底部表面从左往右依次设有承托块(6)和安装块(2),所述安装块(2)的顶部表面设有夹持机构(3),所述安装块(2)分为上下两部分,上下两部分所述安装块(2)之间通过间歇转动机构(4)连接,位于所述安装架(1)的左侧侧壁上方设有穿孔机构(5);
所述安装块(2)分为第一安装块(21)和第二安装块(24)两部分,所述安装块(2)还包括凹槽(22)、第一空腔(23)和第二空腔(25),其中第一安装块(21)为圆柱体结构,所述第一安装块(21)的顶部中心开凿有呈圆柱形的凹槽(22),所述第一安装块(21)的内部开凿有第一空腔(23),所述第一安装块(21)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安装块(24),所述第二安装块(24)的内部开凿有第二空腔(25);
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弧形夹持块(31)、螺纹杆(32)、内螺纹柱(33)、从动锥形齿轮(34)、主动锥形齿轮(35)、转动块(36)、第一螺纹柱(37)和第一固定螺母(38),
所述凹槽(22)的内腔中心设有主动锥形齿轮(35),所述主动锥形齿轮(35)的顶部四周均设有从动锥形齿轮(34),每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34)分别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35)相互垂直,每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34)的轮齿均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35)的轮齿相互啮合,所述凹槽(22)的四周侧壁均水平贯穿设有内螺纹柱(33),每组所述内螺纹柱(33)位于凹槽(22)内腔的一端分别与每组所述从动锥形齿轮(34)的末端固定连接,每组所述内螺纹柱(33)位于凹槽(22)外侧的一端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32),每组所述螺纹杆(32)的外侧末端均套接有弧形夹持块(31),位于所述第一空腔(23)内设有转动块(36),所述转动块(36)的顶部中心通过连杆与所述主动锥形齿轮(35)的底部中心固定连接,所述转动块(36)的底部中心竖直固定安装有第一螺纹柱(37),所述第一螺纹柱(37)的底部中心与所述第一空腔(23)的底部表面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螺纹柱(37)的外壁螺纹安装有第一固定螺母(38);
所述穿孔机构(5)包括条形槽(51)、往复丝杆(52)、第一滚珠螺母(53)、穿孔头(54)、伸缩杆(55)和第一电机(56),所述安装架(1)的左侧侧壁的内壁竖直开凿有条形槽(51),所述条形槽(51)内设有往复丝杆(52),所述往复丝杆(52)的底部中心通过转轴与所述条形槽(51)的内腔底部转动连接,所述往复丝杆(52)的表面螺纹安装有第一滚珠螺母(53),位于所述条形槽(51)的右侧竖直设有穿孔头(54),所述穿孔头(54)的左侧外壁通过连杆与所述第一滚珠螺母(53)的右侧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穿孔头(54)的顶部和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下表面之间通过伸缩杆(55)连接,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上表面设有第一电机(56),所述第一电机(56)的转动轴贯穿所述安装架(1)的顶部表面后与所述往复丝杆(52)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承托块(6)包括承托块本体(61)、旋钮(62)、固定块(63)、孔洞(64)、滑槽(65)、第二螺纹柱(66)、第二固定螺母(67)、第二滚珠螺母(68)、固定槽(69)和齿轮(610),所述承托块本体(61)为空心结构,所述承托块本体(61)的前侧表面设有旋钮(62),所述承托块本体(61)顶部中心开凿有孔洞(64),所述承托块本体(6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天宇谢雨函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佰宁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