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机油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834080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5-04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冷机油冷却系统,其制冷机通过油管连通机油换热器,机油换热器通过油气管连通虹吸罐,虹吸罐通过油气管连通氟利昂制冷高压系统,使机油所带的热量热量输送至机油换热器中,既取得了机油降温的效果,又不增加冷源消耗,利用虹吸罐将热机油形成热交换循环,使机油热量供高压系统循环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回收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制冷机油冷却系统
本技术属于制冷系统领域,具体是涉及针对制冷机油进行冷却并循环利用其热能的系统。
技术介绍
制冷机在运转时必须有冷冻油润滑,冷冻油在润滑的过程中吸收了制冷机的摩擦热和辐射热,致使油温升高,高温机油不可再循环使用且反过会影响制冷效果。为了使高温冷冻油再循环使用,需对冷冻油进行冷却,通常采用制冷剂冷却、水循环冷却或流通风冷等。制冷剂冷却方式是利用一部分的制冷剂液体节流膨胀后产生低温,与高温的压缩机机油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机油温度,这种方式需要消耗一部分的制冷剂流量,使得机组的总制冷量下降,不利于提高机组效率。水冷却方式是利于机组产生的冷冻水或外部温度降低的水源与压缩机机油进行换热,从而降低机油温度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消耗一部分机组产生的冷冻水,使得机组的总制冷量下降,或者需要外部提供冷水水源,会消耗额外的能量,也不利于提高机组效率。强制流通的风冷式冷却方式则需要提供气流动力的风机,因此增加了风机的消耗功率,同样会降低机组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影响冷源消耗、提高机组效率的制冷机油冷却系统。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制冷机油冷却系统,包括制冷机,所述制冷机通过油管连通机油换热器,机油换热器通过油气管连通虹吸罐,虹吸罐通过油气管连通氟利昂制冷高压系统。进一步地,所述虹吸罐设有油冷进气口,油冷进气口连接机油换热器。进一步地,所述虹吸罐设有气平衡通道,气平衡通道连接高压系统。实施本技术技术方案,由于制冷机依次连接机油换热器和虹吸罐,使机油所带的热量热量输送至机油换热器中,既取得了机油降温的效果,又不增加冷源消耗,利用虹吸罐将热机油形成热交换循环,使机油热量供高压系统循环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回收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制冷机油冷却系统的原理图。图2为虹吸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如图1所示,制冷机油冷却系统由制冷机、机油换热器、虹吸罐和高压系统组成。制冷机与机油换热器通过油管连接,机油换热器通过气管向虹吸罐输送气态工质,虹吸罐通过油管向机油换热器输送液态工质,虹吸罐通过气管向高压系统输送气态工质,高压系统通过油管向虹吸罐输送液态工质。将氟利昂制冷高压系统凝后的液态制冷工质流入热虹吸罐后,优先供给机机油换热器作为冷却热机油用途。在机油换热器中,液态制冷工质低压蒸发而吸收了冷冻油的热量,油温由65℃降至50℃,从而满足了冷冻油的循环使用的需求。在机油换热器中,液态工质低压蒸发后的气态工质进入热虹吸罐,然后由出气口虹吸至氟利昂制冷高压系统,再冷凝为液态工质,完成制冷循环。如图2所示,虹吸罐由上封头1、筒体2和下封头3构成,下封头3设有出液口4,出液口用于输出冷却油。筒体2设有液体通道5,液体通道用于连接储液器。上封头1设有气平衡接口6和气平衡通道7,气平衡接口6与气平衡通道7连通,气平衡接口用于连接储液器。气平衡通道用于连接高压系统进气口。上封头1设有进液口8,进液口用于连接高压系统。上封头1设有油冷进气口9,油冷进气口用于连接机油换热器。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制冷机油冷却系统,包括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通过油管连通机油换热器,机油换热器通过油气管连通虹吸罐,虹吸罐通过油气管连通氟利昂制冷高压系统。/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冷机油冷却系统,包括制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机通过油管连通机油换热器,机油换热器通过油气管连通虹吸罐,虹吸罐通过油气管连通氟利昂制冷高压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润爽制冷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